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叶小文关于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文章。
内容简介
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数已经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核心期刊发表,几十篇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有的文章还曾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作者优秀论文奖等荣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决策参考价值。
本书集中呈现了作者三十余年来对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的不懈探索,具有思想启迪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叶小文,1950年生,籍贯湖南,长在贵州。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学博士。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论文《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获中国社会科学青年优秀论文奖。2014年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让道德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
曾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14年,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十八届中共中央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 学者叶小文
社会学
社会学否定之否定的进程及其内在矛盾
一 社会学从原始综合阶段向经验实证阶段的发展
二 当代社会学正酝酿着向辩证综合阶段发展的趋势
三 从否定之否定的进程看社会学的内在矛盾
四 从内在矛盾看社会学的特点
社会学:科学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一
二
社会结构分析中的几种社会学角度和概念工具
从阶级结构认识社会结构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社会结构
从社会关系的不同组合特征认识社会结构
从社会关系的不同组合层次
从现代化看社会结构的变革
论社会的“有机体”性质
传统社会学对于社会“有机体”性质的认识及其局限
现代系统理论推动了关于社会“有机体”性质认识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于社会“有机体”性质的认识
变革社会中的社会心理:转换、失调与调适
社会心理品格对经济秩序的两重作用
变革社会中社会心理机制的
变革社会中社会心理的失调与调适
开展中年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中年知识分子问题引起的社会学思考
中年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中年问题需要社会学作辩证综合研究
从中年社会学到研究人生全程的社会学
论乡规民约的性质
传统乡规民约的性质考略
一种社会主义民主的自治形式
一种特殊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
乡规民约的性质及其演变趋势
对贵定县乡规民约活动的调查
一 贵定县乡规民约活动的概况
二 乡规民约重新恢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作用和性质
三 乡规民约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他摘下了速成的核桃
政治学
全球治理的中国理念
目标——和谐
途径——绿色
模式——简约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在深刻认识新时代中肩负起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在准确把握新世态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在不断解决新矛盾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辛亥百年三叹
论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的“小”与“大”
县委书记的“长、宽、高”
县委书记的“正”与“定”
县委书记的“四有”
中国改革的总动员和总部署
总动员:唯有改革,别无他途
总部署:全面深化,六个围绕
走活一盘好棋的两个“眼”
总动员、总部署与凝聚改革共识
中国巨轮持续远行的“核动力”
西方走向现代化的文化活力、动力机制有先天不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修正现代性负面效应的因子
中华巨轮领航共商、共建、共享的新路
民族复兴离不开民营经济
加强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
一 严字当头
二 审时度势
三 因势而治
四 德治强基
五 民主监督
六 四种形态融合协同
七 激励机制相辅相成
法治经济 法治政府 以法制权 依法治国必须做好棋“眼”
完善法治经济
建设法治政府
推进以法制权
在市场经济的赶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一 新的大考
二 确保坚守共产党人的道德高地
三 为什么加一条“不变味”
中华民族复兴路上防范颠覆性风险的思考
一 “李约瑟之问”和“颠覆性风险”
二 “塞伦盖蒂法则”和被动中求变“调节”
三 “修昔底德陷阱”与搞活“暖实力”
四 警惕新冷战格局和擦掌“太极拳”
五 “上帝之死”和“新人文主义”
六 人类的先进文化与富起来的“颠覆性风险”
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
一 为什么要建设统一战线学
二 建设什么样的统一战线学
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从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看协商民主何以必要
从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看协商民主何以重要
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看协商民主何以有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新篇章
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
一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二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三 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对协商民主的牵引作用
从国家治理与政协功能看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制度定型
新方位新使命的两大要义
新方位新使命如何“履新”
伦理学
让道德成为市场经济的正能量
从“厚德载物”到“厚德载市场经济”
中华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信仰之惑
现代化进程中的“信仰之惑”
市场经济冲刷“敬畏”之心
人类精神的自律
核心价值观 关键在“核心”
一 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扣住全部社会关系的主线
二 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扣住全社会的利益关切
三 突出核心,就要有普遍与特殊、清晰与模糊的统一
四 抓住关键、突出核心,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要以“辨义利”为核心
市场经济下能“义利共赢”吗
义利之辨里的“中庸之道”
义利之辨与“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义利之辨与市场伦理建设
市场伦理建设也要纳入治国理政的大范畴
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与价值支撑
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中国梦呼唤“文艺复兴”
富起来更要“厚德载物”
自我革命的伦理自觉
一 “心中贼”会使自我革命意志衰退
二 建设共产党人的“市场经济伦理”
三 化解市场经济自发运行的道德悖论
四 涵养党员干部无私无畏的崇高境界
信仰的荒漠,立不起伟大民族
“三无道德”的引导下,必然生产出“三无产品”
“看不见的手”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却无法优化道德行为
无神论不等于无精神论,没宗教信仰不等于没有信仰
我们不提倡无谓受苦,更反对自我毁灭,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正当权利
不让信仰成为空谈,首先就应该把“公”与“私”的问题想清楚
应该让有信仰的人“出彩”,而不是谁有信仰谁吃亏
哲学
“矛盾问题的精髓”说探源
一
二
三
折中主义与辩证法的本质区别
物反不要必极
“结合”的方法论
“结合”的意义和方法论
“结合”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
实现“结合”的方法论是关于普遍真理的普遍真理
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具体分析具体情况的理论与实践
体悟“阳明心学”坚韧内心定力
“阳明心学”是坚韧内心定力之学
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内心定力的民族
以强大的内心定力跨越“心为物役陷阱”
以强大的内心定力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以强大的内心定力跨越“周边纷扰陷阱”
草海治理与系统方法
草海变迁的历史回顾
草海治理史的方法论分析
自觉地运用系统方法认识和治理草海
在哲学上演奏第一提琴
文化论
读书与做人
“文化自信”五题
一 “文化焦虑”与“文化自信”
二 “文化自信”与“厚德载物”
三 “文化自信”与“文艺繁荣”
四 “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五 “文化自信”与“文化根基”
“和而不同”的多重境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结语
“中”“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
中国文化“和”的内涵与民族复兴的“文明依托”
一 关于“文明依托”
二 关于“文化自觉”
三 危机和契机
四 中华文化“和”的内涵
五 “让中国的和气被全世界吸纳”
中国文化“走出去”
一 “走出去”的现实必要
二 “走出去”的自我立足
三 “走出去”的核心内涵
四 “走出去”的应有姿态
五 “走出去”的世界贡献
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民族精神
读懂中国的“文化秘诀”
其一
其二
其三
中国迈向世界强国的讯号
一 从“我能比呀”到“我能赢呀”
二 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四 一簇微火、感动世界
五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六 迎接新文明复兴、促进新人文主义
聚焦:一起向未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元’一体”与“多‘源’一体”辨析
一 从中华文明发展路向的考古实证来看
二 从中华文明发展基本格局的历史脉络来看
三 从“元”之本义看
四 从费孝通“多元一体”的特指含义看
五 从“大一统”的“一元”文化传承来看
六 从当前反分裂斗争的现实需要看
七 从哲学上看
结语:一个涉及“根”和“魂”的概念
弘扬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天下观
跋
小文论丛是202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叶小文。
得书感谢您对《小文论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