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苏联社会学诗学发展史:一统天下至新发展。
内容简介
社会学诗学曾在苏联诗学中一统天下,后来又有新的发展。专著内容包括俄国社会学诗学的流派;俄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诗学的形式;20世纪上半期社会学诗学的发展及其与庸俗社会学的斗争;20世纪下班期、特别是“解冻”以后社会学诗学的新发展;专著探讨了经历一个世纪的风雨,社会学诗学为何将横向和纵向的多维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性内在整合起来。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跨文化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总序
《20世纪俄罗斯诗学流派研究》总序 从一元到多元,从对立到对话
目录
第一编 俄国文学社会学批评的源流
第一章 社会学批评在欧洲的缘起
第一节 法国的文学社会学
第二节 俄国文学社会学批评的缘起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社会学思想
第四节 20世纪欧洲的文学社会学
第二章 俄国的文学社会学批评传统
第一节 别林斯基:社会学批评的社会之维
第二节 车尔尼雪夫斯基:社会学批评的审美之维
第三节 杜勃罗留波夫:社会学批评的现实之维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的形式学派与社会学派之争
第一节 世纪之交的多元文学批评思想
第二节 形式主义理论的产生与消亡
第三节 形式主义的终结
第四节 巴赫金的形式主义批判
第四章 巴赫金的社会学诗学
第一节 巴赫金社会学诗学观念的缘起
第二节 巴赫金社会学诗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编 文艺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派
第一章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美学、文艺学思想
第一节 对艺术本质及规律的社会学解释
第二节 艺术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介问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审美与艺术的起源
第四节 普列汉诺夫文艺批评观及其基本特点
第二章 列宁的社会学批评方法论
第一节 作为文学批评方法论基础的反映论
第二节 作为文学批评方法论核心的历史主义
第三节 作为文学批评方法论灵魂的辩证法
第三章 托洛茨基的现实主义美学观
第一节 社会生活是艺术美的来源和基础
第二节 作为对理想现实表达的艺术
第三节 艺术家的主体建构
第四节 形式探索与服务社会的双重维度
第五节 艺术与理性规则的对立
第六节 托洛茨基美学观的传统渊源
第七节 托洛茨基社会学美学中的“人”
第四章 卢那察尔斯基辩证的社会学批评
第一节 自觉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批评
第二节 社会语境中的艺术家个性
第三节 艺术标准与阐释语境
第五章 沃罗夫斯基的文艺社会学思想
第一节 把社会心理学引入文艺理论与批评
第二节 把意识形态引入文艺理论与批评
第三编 20世纪上半期的社会学批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对话
第一节 庸俗社会学在俄国
第二节 彼列韦尔泽夫的社会学文艺批评
第三节 弗里契的艺术社会学理论
第四节 弗里契的社会学文学史论
第五节 弗里契庸俗社会学的内在矛盾
第二章 作为历史现象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一节 20世纪20年代的文艺政策
第二节 新时代对新方法的诉求
第三节 卢那察尔斯基的有关论述
第四节 高尔基的有关论述
第五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重新思考
第三章 高尔基的社会学批评思想
第一节 高尔基文艺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高尔基早期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 苏联时期高尔基的文学批评
第四章 叶尔米洛夫对社会学批评的拓展
第一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艺术叙事与现实叙事的胜利
第二节 从“活生生的人”到人道主义传统
第四编 20世纪后半期的社会学美学与文艺学
第一章 20世纪后半期的社会学批评
第一节 文坛的艰难转型
第二节 恢复文学社会学批评中的“真实性之维”
第三节 社会学批评中人道主义维度的确立
第二章 20世纪后半期的艺术社会学理论
第一节 艺术社会学的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 达维多夫的艺术社会学研究
第三章 20世纪后半期的社会学美学
第一节 布罗夫的艺术审美本质论
第二节 斯托洛维奇的艺术审美价值论
第三节 波斯彼洛夫的艺术意识形态本性论
第四章 20世纪末的俄国文学社会学
第一节 “教诲激情”向“超个性激情”的转化
第二节 列弗申娜:跨学科的艺术社会学
第三节 鲍列夫:美学——艺术社会学
第四节 解体后的文化诗学批评转向
参考文献
后记
俄罗斯社会学诗学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志耕。
得书感谢您对《俄罗斯社会学诗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