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从学说思想和学科比较两方面系统讲述了公共行政学发展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论述有关公共行政学的学术脉络、发展阶段以及范式转变的知识,聚焦于公共行政学概论和思想,侧重于西方行政学说思想史。下编则从公共行政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出发,与几大相近学科进行横向比较,比较的重点在于定位和焦点,以便厘清公共行政学的自身优势和所处方位。
本书在既有的理论思想基础上,重构了公共行政学学术史体例,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公共行政学发展史这一重要议题,其中的诸多观点和建议对我国公务员理解公共行政思想、研究人员理解公共行政学发展全貌、广大系统学公共行政学基础理论知识,都具有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参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杨志军,男,1983年生,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青年英才工程”第一层次、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大都市治理”特聘研究员,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政策过程与政策变迁、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现代化、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上篇 基于思想学说的公共行政学
第一章 公共行政学的确立时期(1887—1926)
第一节 威尔逊与古德诺的行政独立思想
第二节 泰勒和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
第三节 韦伯的理性官僚制
第四节 怀特的行政学理论
第二章 公共行政学的应用时期(1927—1938)
第一节 穆尼的组织原则思想
第二节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理论
第三节 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系统化管理理论
第四节 福莱特的行政动态学理论
第五节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第三章 公共行政学的批判时期(1939—1952)
第一节 巴纳德的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节 西蒙的行政原则批判
第三节 沃尔多的行政国家理念
第四节 政策科学学派
第五节 西蒙与沃尔多的争辩
第四章 公共行政学的转变时期(1953—1971)
第一节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
第二节 第一次明诺布鲁克会议
第三节 新公共行政学派
第四节 罗尔斯的《正义论》
第五章 公共行政学的探索时期(1972—1989)
第一节 黑堡学派
第二节 公共选择学派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四节 无缝隙政府理论
第五节 第二次明诺布鲁克会议
第六章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时期(1990至今)
第一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二节 多元公共行政理论
第三节 整体性治理理论
第四节 公共价值管理理论
第五节 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
第六节 新公共治理理论
第七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下篇 基于学科比较的公共行政学
第七章 行政学与政治学
第一节 关系与定位
第二节 焦点与路径
第八章 行政学与经济学
第一节 关系与定位
第二节 焦点与路径
第九章 行政学与管理学
第一节 关系与定位
第二节 焦点与路径
第十章 行政学与社会学
第一节 关系与定位
第二节 焦点与路径
第十一章 行政学与民族学
第一节 关系与定位
第二节 焦点与路径
第十二章 行政学与法学
第一节 关系与定位
第二节 焦点与路径
第十三章 行政学与哲学
第一节 关系与定位
第二节 焦点与路径
后记
公共行政学发展史是202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志军。
得书感谢您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