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故事:风物的故事

中华文化故事:风物的故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生动活泼的笔调、诙谐灵动的文风为读者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流光溢彩、魅力无限的风貌。

内容简介

本套书包括6册:《汉字的故事》《词语的故事》《诗词的故事》《古画的故事》《书法的故事》《风物的故事》。

《汉字的故事》以生动活泼的笔调介绍了汉字的创制演变与造字方法,并精选出133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汉字,分为日月山川、四季流转、花草树木、鸟兽游鱼、身体发肤、衣食住行、文化生活、世俗烟火等八个部分,详述它们背后的文化典故、逸闻趣事。在作者笔下,汉字是美丽的图画,是古雅的诗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凝聚着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具有无穷的精神魅力。

《词语的故事》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生动有趣、使用率高为标准,精选66个成语和52个词语。作者以诙谐灵动的文风,如数家珍般娓娓道出一个个词语的来龙去脉,揭示了词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展现出词语背后的人文情怀。

《诗词的故事》以主题为线索,带你领略百余首古典诗词的趣味与意境。这里有亘古流传的风雅沉吟,有人世间的光阴流转,亦有那书写不尽的五味心绪。作者以风趣活泼的笔调,不经意间将一首首诗词的精妙之处及其背后故事娓娓道来;同时结合当代语境,让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典诗词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古画的故事》以时间为序,精选从石器时期代到11世纪之前的58幅经典绘画作品,既有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图案、贺兰山岩画等史前绘画,也有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等人珍贵的手迹摹本。作者不仅就每幅古画本身的形式、风格加以生动细腻的分析,还将它们还原到最初制作的历史语境中,把相关的创作故事、典故逸闻、流传渊源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书法的故事》沿着书体、书写材料、书法名家三条线索,回溯了汉字书法的源流,重点介绍了36位书法家,详解了75件书法遗迹、书法名作,并以“书画同源”的眼光结合相关古画分析,娓娓道来,妙语迭出。作者梳理了书法从实用工具发展到艺术追求的演变,展现了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历代文人道德气节养成方面的筋骨作用,以及在图书出版与园林建筑方便的审美影响。

《风物的故事》里,作者从节令习俗、社交礼仪、古物趣说、教育趣事四个类别,精选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物件、风俗习惯,为读者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流光溢彩、魅力无限的风貌。

作者简介

作者李晓愚,本名李娜,1980年生于江苏南京。1998年,保送进复旦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就读。2001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并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大学生奖学金”。2003年,作为Chevening学者,获得得英国外交部全额奖学金资助赴剑桥大学攻读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在同龄人中,她可谓有经历丰富:15岁当记者,任南京中学生通讯社社长,采访过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等人,发表新闻作品10万余字,并出版作品集《非常李娜》。17岁时作为中国青少年的唯一代表只身飞赴巴西参加世界青少年发展论坛,数十家电视及平面媒体均报道了她在些次论坛上的出色表现。她还曾担任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世界财经纵横》主播、香港无线电视台实习记者、上海证券交易所新闻执行官助理,并曾在上海新东方学校任教一。李晓愚喜爱摄影、绘画及写作,近年来在《钟山》、《散文》、《散文选刊》、《美文》、《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若干篇。

章节目录

中华文化故事:风物的故事

版权信息

自序: 世间风物好

节令习俗

囤足粮食好过“年”

向灶王爷献媚

快捷拜年

贴“福”与幸福

总把新桃换旧符

财神爷爷很吃香

门神大盘点

“岁朝图”里的文化密码

元宵节的前世今生

元宵节话元宵

元是今朝斗草赢

端午节的华丽转身

端午节的美丽谎言

端午话粽

从祭月到拜月

嫦娥悔的是什么?

首批登月的动物

住在月亮里的男人

月饼的老祖宗

重阳佳致好登高

阳历与阴历

社交礼仪

“姓”为何是女字旁?

古人为何要改姓?

“赵钱孙李”,从何来?

在唐朝如何与杜甫打招呼?

古时候的“网名”

出淤泥而可爱的小名

死后的“好评”与“差评”

二十五个字的谥号

“不讲理”的避讳

避讳“害死”猪

衣领里的文明密码

文明在左,习俗在右

古人结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秦始皇的幸运色

从卑贱到尊贵:一种颜色的成长史

“皇帝诏曰”了啥?

“臣妾”为何真的做不到?

午门是砍头的地方吗?

古人也过生日吗?

妈妈过生日,古人会送怎样一幅画?

饱经沧桑的不老女神

喝酒也要“讲道德”

古物趣说

分手时,送你一块玉

言念君子,温润如玉

金玉在九窍

玫瑰如何能铿锵?

如何文雅地谈谈“钱”?

笏板的妙用

生鱼片的前世今生

白酒多以“春”为名

背错了一千年的诗

“吃货”眼里的《红楼梦》

杜鹃啼血是个误会

乌鸦的道德问题

曾将鸳鸯比兄弟

“君子猿”与“小人猴”

画里的马屁

那些年,我们一起错过的应用题

教育趣事

古人如何“胎教”?

孔子的“育儿经”

管好家再去治天下

孟子的离婚风波

东坡爸爸的取名大法

“相夫教子”也光荣

痴心父母的“另类”遗产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跟古人学快乐之道

一场集体落榜的考试

放榜喽,快来抢女婿!

曾国藩心中永远的痛

状元当驸马?天大的误会

用“垃圾时间”创造黄金价值

养生就是尽孝

书中真有黄金屋?

买书“瘾君子”

“书痴”症候群

老婆不借,书不借

用书籍养养心

有种美妆叫“阅读”

书房起名宝典

参考文献

中华文化故事:书法的故事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商:书法的黎明

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青铜器上的铭文

毛笔的使用

第二章 西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子子孙孙永宝用

铸件铜器当契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时代的书法

鸟虫书

歃血为盟

丝帛与竹简

石鼓上的赞歌

黑夫的一封家书

第四章 秦:统一的帝国与文字

字体的统一

刀笔吏与俗体字

第五章 汉:从“实用的文字”到“大写的艺术”

隶书的兴盛

事事皆立碑

马王堆帛书

瓦当与刑徒砖

草书的诞生

第六章 魏晋:率意时代的潇洒书法

钟繇与楷书

帖:率意的便签

“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的一封短信

“大王”“小王”谁更强?

第七章 北朝:石窟中的质朴艺术

为祈福而书写

第八章 隋:短暂时代的永恒书法

悼念美人的书法

推广王字的僧人

第九章 唐:典范的形成与“字如其人”的观念

初唐三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帝王书法家:唐太宗与唐玄宗

草书高手:贺知章、张旭、怀素

字如其人:颜真卿与柳公权

第十章 五代:动荡时代的风流蕴藉

杨凝式与《韭花帖》

第十一章 宋:不俗之人与尚意书风

“逆风行船”欧阳修

“无意于佳乃佳尔”

“不俗人”黄庭坚

高超的作伪者

“天下一人”与瘦金书

第十二章 元:以书入画

全能书家赵孟頫

第十三章 明:婉丽端庄的楷书与狂放苍劲的草书

台阁体

“明代草书第一人”

道德楷模文徴明

狂放之中存精微

“字须熟后生”

无处不在的书法

第十四章 清:碑学兴起与偏爱复古

“一代异人”王铎

傅山与金石学的复兴

“扬州八怪”与隶书新风格

对复古的偏爱

参考文献

中华文化故事:古画的故事

版权信息

娱乐心灵的美妙之作

自序

第一章 绘画的起源

01 甲骨文里的图画

02 人面鱼纹彩陶盆

03 贺兰山岩画之《公牛》

04 《人物御龙帛画》

第二章 汉代

05 《马王堆一号墓T形帛画》

06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之《乐舞百戏图》

07 《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08 《西王母》画像砖

09 武梁祠祥瑞图

10 《弋射收获图》画像砖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11 顾恺之《维摩诘像》

12 顾恺之《列女仁智图》

13 顾恺之《女史箴图》

14 顾恺之《洛神赋图》

15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16 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

17 萧绎《职贡图》

18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19 司马金龙墓漆屏风

20 宗炳的卧游图

第四章 隋唐

21 展子虔《游春图》

22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23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24 吴道子和李思训的嘉陵山水图

25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26 阎立本《职贡图》

27 阎立本《步辇图》

28 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29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30 张萱《捣练图》

31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32 周昉《内人双陆图》

33 周昉《簪花仕女图》

34 章怀太子墓《观鸟捕蝉图》

35 王维《伏生授经图》

36 曹霸《玉花骢图》

37 韩幹《照夜白图》

38 章怀太子墓《马球图》

39 韩滉《五牛图》

40 卢鸿《草堂十志图》

41 王维《辋川图》

第五章 五代

42 荆浩《匡庐图》

43 关仝《关山行旅图》

44 董源《潇湘图》

45 巨然《秋山问道图》

46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47 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

48 周文矩《宫乐图》

49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50 佚名《神骏图》

51 王齐翰《勘书图》

52 卫贤《高士图》

53 卫贤《闸口盘车图》

54 贯休《十六罗汉图》

55 石恪《二祖调心图》

56 黄筌《写生珍禽图》

57 黄居寀《山鹧棘雀图》

58 徐熙《雪竹图》

参考文献

中华文化故事:诗词的故事

版权信息

自序: 辗转反侧时,诗词是良药

风雅沉吟

《关雎》:简静专一的魅力

《卷耳》:离别后的漫漫时光

《螽斯》:蝈蝈代表我的祝福

《桃夭》:婚姻,有花亦有果

《芣苢》:劳作者的朗朗风姿

《汉广》:单相思,绝望却温暖

《汝坟》:吃饱肚子再相思

《鹊巢》:“鸠占鹊巢”的罗曼蒂克

《草虫》:秋虫春草勾逗出的思念

《甘棠》:心中的素朴丰碑

《摽有梅》:“恨嫁女”的委婉表白

《小星》:安之若命,坦然担当

《野有死麇》:爱她,就送她一头死鹿

《何彼襛矣》:走上红毯那一天

《绿衣》:其他一切都无法代替

《终风》:愿你打喷嚏

《击鼓》:最有分量的情话

《雄雉》:深情与见识

《北门》:最近比较烦

《静女》:美人的赠礼

《新台》:癞蛤蟆的丑行

《二子乘舟》:飘然远去的公子

《氓》一:爱之始

《氓》二:情转薄

《氓》三:爱断恩不绝

《伯兮》:相思就是自讨苦吃

《木瓜》:回报暗藏的玄机

《君子于役》:思念总在黄昏后

《大车》:“大女人”的独白

《将仲子》:莫要翻墙来约会

《遵大路》:依依难舍挽衣袖

《有女同车》:给木槿花般的女子点赞

《狡童》:抗议爱情冷暴力

《褰裳》:通达也是一种美

《东门之墠》:房子很近,爱很远

《子衿》:城楼上的悠悠情思

《出其东门》:心有所属的安静

《野有蔓草》:抬首撞见爱情

《溱洧》:赠以勺药,我们相爱

《鸡鸣》:古人赖床恨鸡叫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去上班

《园有桃》:桃子唤起的忧愁

《陟岵》:从对面设想

《蟋蟀》:光阴的脚步

《山有枢》:守财奴的悲剧

《椒聊》:金屋涂满花椒粉

《绸缪》:今夕何夕遇见你

《蒹葭》:面对命运的迷雾

《衡门》:追求幸福,而非比人幸福

《月出》:月光里的思念

《蜉蝣》:仅有一天的生命

《伐柯》:请个媒人来谋划

《伐木》:树上停着一只友情鸟

《谷风》:共贫贱不易,同富贵更难

《大田》:施舍的智慧

《隰桑》:比爱久长的是爱护

光阴流转

年年年尾接年头

不辞最后饮屠苏

除夕夜的清福

颜与梅花俱自新

春归在客先

人间有味是清欢

春来人不觉

不是重看灯,重见河边女

奇遇,在灯火阑珊处

遥指杏花村

人生看得几清明

异乡的风景,故乡的影子

不图系腕,图系人肠

最懂明月是东坡

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晶宫里吹断横笛

风流蕴藉掉帽子

醉把茱萸仔细看

登高思旧友

渊明元是菊花精

爱与生活

上班不是吟风弄月

多姿多彩值夜班

何不秉烛游

旅游和忽悠

同一轮明月,不同的心绪

超然台上说超然

此心安处是吾乡

寒食卧闻海棠花

不能打倒我的,必使我坚强

何妨吟啸且徐行

大诗人的精彩对决

留学生的唐代前辈

女皇的柔情

平庸的诗与传奇的事

剔开红焰救飞蛾

古诗里的离别类型学

爱情是孤独的证明

把思念化作喷嚏

料得年年肠断处

绿酒一杯歌一遍

参考文献

中华文化故事:词语的故事

版权信息

自序: 不普通的“普通知识”

成语篇

举案齐眉

牛衣对泣

覆水难收

破镜重圆

始乱终弃

曾经沧海

金屋藏娇

徐娘半老

倾国倾城

姗姗来迟

秋扇见捐

卿卿我我

鸠占鹊巢

青梅竹马

人尽可夫

朝三暮四

沉鱼落雁

呆若木鸡

枯鱼之肆

学富五车

每下愈况

出尔反尔

大而化之

人浮于事

鸡犬升天

焦头烂额

利令智昏

大腹便便

沐猴而冠

一意孤行

唯唯诺诺与咄咄逼人

门当户对

衣冠禽兽

终南捷径

小鸟依人

人定胜天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相濡以沫与梅开二度

怜香惜玉

无尖不商与无奸不商

东山再起

洛阳纸贵

难兄难弟

断章取义

附庸风雅

一日三秋

劳燕分飞

人面桃花

豆蔻年华

司空见惯

红杏出墙

雾里看花

炙手可热

别开生面

各自为政

墨守成规

曲高和寡

取而代之

三缄其口

记录蠢行的成语

词语篇

保姆

博士

商人

英雌

岳父

夫人

犬子

同志

先生

绅士

足下

千金

驸马

月老

黄花闺女

萧郎

无赖

陈世美

孺子牛

状元、榜眼、探花

东道主

螟蛉子

飞毛腿

应声虫

石榴裙

替罪羊

摇钱树

弼马温

尤物

戒指

食指

连理

桃李

温柔乡

南墙

杏林

蓝桥

润笔

方便

斧正

感冒

溜须

偏袒

推敲

蜗居

下榻

登龙门

启发

下流

万岁

参考文献

中华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

版权信息

像李晓愚那样对待每一个字

第一章 汉字之源

结绳记事

仓颉造字

先民符号

龙骨惊现

安阳小屯

罗王之学

甲骨占卜

第二章 汉字的形成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假借

说“文”解“字”

第三章 日月山川

与日有关的字

与月有关的字

第四章 四季流转

第五章 花草树木

第六章 鸟兽游鱼

第七章 身体发肤

男女

与女子有关的字

父母

齿

与心有关的字

第八章 衣食住行

与酒有关的字

与烹饪有关的汉字

从箸到筷

即、既、卿

与门有关的字

第九章 文化生活

教与学

第十章 世俗烟火

婿

结语 古字的死而复生

参考文献

中华文化故事:风物的故事是2020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晓愚。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文化故事:风物的故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孩子们喜爱的非遗故事 电子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是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灿烂火花,是新时代非遗人用心血守护的方寸天地。
树木与房子:木构建筑和它的故事 电子书
小小一本书,带你走近匠心独运的中国古建筑,领略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巧与魅力,发现深藏在其中的生动的历史文化与智慧。
故事演讲:让演讲更具说服力 电子书
很多小孩子都喜欢听睡前故事,却从未听说哪个孩子喜欢听“睡前道理”,演讲也是如此。所谓的故事演讲,就是一种结合了逻辑学、口语表达技巧、人际沟通技巧等多种知识的综合技能,是为了说服听众或引发听众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数据展示、文字罗列等方式普及知识或者灌输某种观点。它是一种人性化、开放式和互动式的演讲技巧。
轻松学英语——笑翻你的幽默故事书 电子书
本书选取最为地道的笑话,分为三大部分。“你笑我笑大家笑”——中外共通的笑话、“为什么老外捧腹大笑”——中国人不太理解或找不到笑点的西方特色笑话、“把老外搞晕的中式笑话”——老外看不懂的特色中国笑话。每个笑话都用英汉对照的形式,第二、三部分还配以“爆笑点评”,全面解析笑点,让你迅速看懂笑话,了解西方文化和幽默思维。
性/别、身体与故事社会学 电子书
扎根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探讨“中国式”的身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