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当它安然无恙时,核能是世界上最洁净的能源;一旦事故发生,核能就是世界上最肮脏的能源。

内容简介

1954年3月,美国在比基尼环礁试爆氢弹,放射性沉降物覆盖大片海域,数百人被辐射所伤;1957年9月,苏联克什特姆镇附近的马亚克核工厂核废料罐爆炸,无数当地居民遭遇严重辐射;1957年10月,英国温茨凯尔工厂反应堆起火,造成史上首次重大核反应堆事故;

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电站辐射泄露,导致周边六个郡数十万居民被迫疏散;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引发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遭海啸袭击,四座反应堆接连爆炸,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故事,只会发生在切尔诺贝利吗?哈佛大学乌克兰史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继《切尔诺贝利》之后,再度审视核能源问题,试图从历史上六起标志性的核事故中寻找核灾难的根源。

他以细致严谨的调查,分析了六起事故的技术和人为因素;以文学化的笔调,再现了惊心动魄的灾难过程;以史学家的关怀,将事故中的各色人物置于历史情境中予以观照,展现了政府、核工业从业者、媒体和民众在辐射阴云笼罩下的种种情态;更以学者的敏锐,探寻事故之外,真正值得关注的政治、社会与文化因素。

作者简介

作者沙希利·浦洛基,哈佛大学乌克兰史教授、哈佛乌克兰研究院院长。浦洛基生于俄罗斯,成长于乌克兰,专攻东欧思想、文化、国际关系史,著有《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斯拉夫民族之起源》等十部专著,所获众多奖项包括美国乌克兰研究学会著作奖、表彰俄罗斯思想文化史佳作的新历史奖,以及非虚构类标杆奖项莱昂内尔·盖尔伯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序:五段旅程

辐射影响和测量的注解

前言:盗火

第一章 白色尘埃:比基尼环礁

第二章 北极奇光:克什特姆

第三章 英伦烈火:温茨凯尔

第四章 和平之核:三里岛

第五章 末日灾星:切尔诺贝利

第六章 核子海啸:福岛

后记:未来会怎样?

致谢

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是202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沙希利·浦洛基。

得书感谢您对《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镜像中的历史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15年22篇长短文,展示了从社会史、心性史(记忆研究)、概念史三个角度切入历史的可能性。
铸核控核两相宜:宋家树传 电子书
在学术传记的结构安排上,本书以时间为明线,以学术特点、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为暗线,以宋家树学术成长的重要节点为标准,共分十章。宋家树在旧中国的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中辗转求学,在新中国的百废待兴、千帆竞发中奋发求索,在国防科研的沙场百战、金戈铁马中孜孜追求。他是一个襟怀坦荡、率真谦逊的学者,一个严谨审慎而又富于魄力和决断的科研领军人才,一个用非凡才智为中国的国防科技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历史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古代神话的文化解读、儒道思想的考释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本质的研究、历史专题研究等等方面。全书以论文的形式,并通过一个“精神”的视域对中国文化精神以及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一探本寻真式的考察,以便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何为“中国性”给予必要的澄清。
巴布亚新几内亚历史与现状 电子书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赤道以南的太平洋西部,是大洋洲除澳大利亚以外最大的国家,同时是太平洋岛国中陆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土著民族国家,是南、北太平洋的交汇点,连接南太平洋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的桥梁,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不可替代的角色。两国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密切合作,实现了发展互补。近年来,两国关系不断提升,双方共同开创了全面合作的新局面。本书综合国内外多方的资料,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巴布亚新
宗教与历史(第八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本册是第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