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套集中反映李庄抗战文化和精神,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文化自信的感人读本。
内容简介
李庄,是位于宜宾下游、长江南岸的一座千年古镇,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抗战时期文化西迁(国立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所,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地理学会大地测量组等机构迁此,安居六年)而成为文化抗战的重要战场。
李庄抗战文化和精神作为中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流寓李庄的学人以抗战的精神来该书做学问,读书治学为民族复兴储能。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诸多珍贵的图片,全面叙述了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吴定良、童第周、夏坚白等大师学者的学问事功,以及他们在李庄期间勤于学问的执着与艰难,更探寻了诸多不同寻常的秘辛人情。
作者简介
作者岱峻,本名陈代俊,原籍四川资阳,现定居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师大中文系,执业媒体,业余文学创作,曾获全国及四川省多项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转入民国学术史及学人研究,著有《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民国衣冠》《李济传》等。
章节目录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版权信息
李庄歌(代序)
前面的话
楔子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
第一节 喜极而泣
第二节 异地同庆
第三节 悲欣交集
第一章 大地山河一担装,去后方
第一节 十年艰难铸重器
第二节 漂泊西南天地间
第三节 船泊李庄
第四节 牌坊头开场锣鼓
第二章 那时的先生兮
第一节 一箪食一瓢饮
第二节 中医与西医
第三节 先生兮不亏人
第四节 吃人谣传与枪炮保护
第五节 自律与自由
第三章 板栗坳的史语所
第一节 傅斯年:去重庆 回李庄
第二节 董作宾与《殷历谱》
第三节 战时中国最好的图书馆
第四节 《六同别录》
第四章 体质学所的孕与殇
第一节 吴定良与史语所
第二节 体质人类学的时运
第三节 筹备处之殇 吴定良之恸
第五章 小镇上的中博院
第一节 李济——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第二节 马长寿的川康民族考察
第三节 谭旦冏与传统手工艺调查
第四节 李霖灿的东巴奇缘
第六章 陶孟和与中研院社会所
第一节 门官田与石崖湾
第二节 陶孟和:孤独的强者
第三节 战争损失与赔偿研判
第四节 山间桢楠 国之栋梁
第七章 月亮田的营造学社
第一节 梁柱崩折
第二节 撑持天地与人看
第三节 梁思成与中国建筑史
第八章 李庄同济 六载风雨
第一节 禹王宫 校本部
第二节 东岳庙工学院
第三节 同济医学:颂声载道令誉隆
第四节 同济理学院与童第周
第五节 “中国不会亡”
第六节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第七节 桃李芬芳 弦歌一堂
第九章 战时中国测绘科学重镇
第一节 中国高校独有的测绘系
第二节 中国唯一的测绘科研机构
第三节 测量组携手测量系 刘家院比邻文昌宫
第四节 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十章 走出李庄
第一节 念兹别离 永怀缱绻
第二节 天下同济
发现李庄:一张中国大书桌
版权信息
序
板栗坳的北大文研所
一、战时复学
二、学在乡野
三、无一废品
李庄姑娘与外地姑爷
一、第一个成功的逯卓亭
二、素萱光涛成婚礼
三、十六岁的先生娘子
四、老好姐夫王志维
五、“羊街八号”的悲欣
六、杨志玖与马可·波罗
七、爬山豆,叶叶长
八、布衣疏食著青史
傅斯年与他的两只“水母”
一、喜筑爱巢
二、生下三年,走了一万多里
三、桂花坳:至味是清欢
四、归骨台湾岛
五、抱愧仁轨先生
董作宾携女友田野调查风波
傅斯年与李济
陈寅恪与李庄
一、史语所的台柱
二、与李庄擦肩而过
三、遥领贵在“领”
梁思永:我不奋斗啦
李庄的“太太客厅”
游寿:龙性难驯归东海
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二、栗峰四载 防微杜渐
三、兰芷当门 锄而去之
四、流年如云 故人入梦
曾昭燏:梦中悲喜沧桑泪
一、英伦求学 明珠自怜
二、洱海发掘团
三、考察彭山汉墓
四、坐镇李庄
五、“此亦怪事也”
六、迎接新生
庞薰琹与贵州苗艺考察
一、战时转身
二、入职中博院
三、贵州苗艺调查
四、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尹焕章:七载安谷守藏吏
一、战火催迫 文物抢运
二、徘徊去复回
三、安谷七载护文物
四、有水井处有炊烟
五、才为所用留清名
居延汉简的劳榦时代
一、离迷雾里一灯明
二、吾心安处是故乡
三、柴门口劳家
四、居延汉简考释
向达:壮行西北 屈栖李庄
一、由滇迁川
二、首次赴西北
三、狭路相逢张大千
四、向家李庄遭困
五、第二次西北考察
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史研究
一、《师门辱教记》
二、太平天国与清代兵制研究
三、清代人口问题研究
四、殊途同归
栗峰老人王献唐
一、流寓渝州 客居栗峰
二、焚膏继晷 “钱考”“志稿”
三、往来鸿儒 相濡以沫
四、异乡休戚 家国恩仇
五、丹青妙手 信笔点染
六、无愧乡邦 已乎献唐
空谷出幽兰 深山闻俊鸟
一、古镇有庠序
二、栗峰一群熊孩子
三、大师办小学
四、一只丢失的小黑羊
五、要看新制度怎样诞生的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一、写一本旷古未见的中国书
二、李庄十日
三、谨以本书献给——
迁台前后
一、盛会闻惊雷
二、沧茫去乡情 相见渺无期
三、时局如此 谁走死路
四、服务新政权 建设新中国
五、江山如此 痛切招魂
发现李庄:一本战时风雅笺
版权信息
江山依旧留雁影《一本战时风雅笺》序
第一编 弦外遗音
傅斯年
陈寅恪
董作宾
岑仲勉
陈槃
劳榦
王叔岷
夏鼐
周天健
游寿
梁方仲
史久庄
王献唐
李权
曾昭燏
林徽因
卢绳
王世襄
罗哲文
冯泽
翁长溥
张轶群
志
赵宇馨
向楚
罗南陔
罗筱蕖
罗荫芬
罗莼芬
罗菡芬
周懋庸
第二编 六同忆旧
傅斯年
陈寅恪
李济
董作宾
那廉君
王叔岷
劳榦
夏鼐
石璋如
凌纯声 芮逸夫搜集
郭良玉
梁柏有
史语所
金岳霖
罗嘉驩
费正清
梅贻琦
索予明
李霖灿
梁思成
刘致平
王世襄
罗哲文
丁文渊
徐诵明
魏微
高涛
李光谟
王汎森
第三编 李庄飞鸿
一九三七年
一九三八年
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〇年
一九四一年
一九四二年
一九四三年
一九四四年
一九四五年
一九四六年
一九四八年
一九四九年
附录
抗战时期迁入李庄的主要单位(1940年冬至1946年秋)
本书主要人物简表(1948年统计数据)
走出李庄的两岸学者当选院士不完全名单
参考书目
发现李庄(全三册)是2023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岱峻。
得书感谢您对《发现李庄(全三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