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

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文本比较视域探究《神圣家族》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地位、价值和意义。

内容简介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思辨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著作。这是他们首次合作、生前定稿和公开发表的著作,它不仅通过批判思辨唯心主义使当时的德国思想界大受震动,成为锻造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且开启他们长达40年的共同事业和伟大友谊。

本书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群众史观、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承前启后阶段、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论述、对现实生活问题尤其是贫困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新时代建设美好生活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之间的互文,对用文本阐释原理、反思历史和关照现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任帅军,男,1984年8月,山西河津人,博士后,复旦大学讲师。研究领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神圣家族》、人权价值、法律评价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 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群众史观

第一节 科学界定“群众”概念

一 不能割裂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来理解“群众”概念

二 作为历史概念的“群众”

三 作为阶级概念的“群众”

四 “群众”概念的范式转换

第二节 群众史观的思想脉络

一 关心群众的生活:“在生活中真正成其为人”

二 重视群众的利益:“‘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三 强调群众的实践:“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四 运用群众史观分析问题的方法论要求

第三节 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群众史观

一 群众史观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 群众史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 理论价值:群众史观为创立唯物史观提供重要支撑

四 现实意义:群众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理论源泉

第二章 阐述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重要里程碑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工人阶级上升为无产阶级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论述

二 立足工业资本主义考察上升的条件和途径

三 从感性意识到革命意识的转变

四 无产阶级的未来性

第二节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具体实证研究

一 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工人作为无产阶级存在的论述

二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工人作为无产阶级存在的认识深化

三 无产阶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节 无产阶级运动:从社会历史到社会心理的反思——基于《神圣家族》与《乌合之众》的比较

一 时代的历史呼声与理论同向

二 从自发走向自为的无产阶级运动

三 无产阶级政党:把群众组织起来的领导核心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承前启后阶段

第一节 1844年前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思想

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历史之谜的解答”成为《神圣家族》批判的“阿基米德支点”

二 解开“神圣家族”“神圣”之谜的《神圣家族》批判思想

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作为“奥吉亚斯牛圈”的思辨唯心主义批判的深化

四 《神圣家族》的批判扫清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大厦”的理论障碍

第二节 《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 马克思转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理论争议

二 《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作用

三 《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历史唯物主义侧重点的强调

四 《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贡献

第三节 《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 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争论

二 从对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

三 从揭露异化的社会关系到生产关系思想的形成

四 从“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到“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五 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生活”发现

第四章 从实现乌托邦精神到形成共产主义理论

第一节 《神圣家族》中的乌托邦精神

一 “群众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历史规定性

二 “群众的共产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

三 “群众的共产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二节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延展

一 不断拓展对共产主义的认识

二 从“群众的共产主义”到“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

三 从阐发共产主义理想到对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论证

四 共产主义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进行

第五章 从批判唯心史观到对人的整体性建构

第一节 反思《神圣家族》的批判思想

一 《神圣家族》的三重批判

二 《神圣家族》批判思想对历史进程的理论自觉

三 《神圣家族》批判思想的局限性

第二节 基于历史和实践的人的整体性

一 唯物辩证法的整体性高度

二 人的整体性是历史地生成的

三 在实践中呈现人的整体性

四 人的整体性原则的新时代意义

第六章 以生活击败思辨的创造性扬弃

第一节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什么是所有权》贫困问题的关注

一 贫困问题:一个批判与比较的视野

二 马克思“三维超越”基础上的批判

三 新时代脱贫的反贫困批判

第二节 从反贫困到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合作的动因及其当代意义

一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反贫困问题

二 《神圣家族》指出反贫困的出发点和解决思路

三 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是对《神圣家族》反贫困思想的承继和发展

第七章 从关注人的生活条件到建设美好生活

第一节 《神圣家族》关注人的生活条件

一 从历史视角对蒲鲁东的肯定与超越

二 无产阶级消灭“非人性的生活条件”的唯物论证

三 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二节 建设美好生活的理论渊源、历史演进与实践方略

一 建设美好生活的理论渊源

二 建设美好生活的历史演进

三 新时代建设美好生活的实践方略

第三节 从群众史观到建设美好生活

一 建设美好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建设美好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三 建设美好生活坚定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

四 立足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一 著作类

二 论文类

三 报刊类

后记

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是202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任帅军。

得书感谢您对《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空间正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基于大卫·哈维的理论视角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空间正义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哈维空间正义理论的缘起、哈维对空间正义的一般理论阐释、哈维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非正义性的批评、哈维对构建空间正义社会的理想设计等。
重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于英美学者理论的分析 电子书
本书着重梳理和分析了活跃在英美地区的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以及后马克思主义重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整体叙述上遵循了“具体的总体”研究方法,在总体层面,分析了英美学者重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心路历程、研究方法、理论特征和学术影响;在具体层面,分析了五种思潮重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个性化内容。
儒学的形态与开展 电子书
本书涉及“儒学的形态”和“儒学的开展”两大议题,清晰展示了作者的哲学思考轨迹,即从“生活儒学”到“生生之学”。作者在思考儒学开展方向的过程中,逐渐转入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而在对儒学形态的思考过程中,又发现了儒家“生生”理念。其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和源泉。作者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儒学积极健康发展的主张。
逻辑与哲学的交融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分析哲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分为“弗雷格”“克里普克”“威廉姆森”“哈克”四个专题。其中“弗雷格”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国外学者对弗雷格哲学当代价值的再发现,“克里普克”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克里普克继历史因果理论之后创立的新的哲学理论。威廉姆森与哈克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们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外分析哲学的前沿动态。
道可道: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电子书
熊逸为你还原老子作为政治思想家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