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金石题壁萃编

陇南金石题壁萃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释录民国以前陇南地区八县一区金文、石刻、题壁(题写在山崖、粉壁上的墨迹)资料。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陇南金石概况(代前言),约2.5万字。包括“陇南史况”“陇南金石分布及类别”“陇南金石学术价值”“陇南金石著录与研究状况”等。

第二部分:陇南金石释录(第一编—第九编),为成果主体。录文589品,内附高清金石拓片、题壁照片542组,首次刊布300余品。一编:先秦·秦,录33品;二编:汉代,录26品;三编:魏晋南北朝,录11品;四编:隋唐五代,录16品;五编:北宋,录88品;六编:南宋,录131品;七编:元代,录28品;八编:明代,录176品;九编:清代,选录77品。释录以年代早晚为序,一般于题下以仿宋体录入碑文。除少数已佚名品转录于地方志或金石典籍外,其余均为亲眼所见现存的民国以前古物。铭文力求准确,所附拓片力求亲访实物,亲自精拓,完成石上拓片拍照。每件金石、题壁皆注明遗存(出土)地点、现状、形制、大小、铭文排列行数、字数、字径、书体等。部分铭文注释重要人物、地名、历史事件或校注文字异同。

第三部分:第十编(附录)陇南金石存目。共载录陇南金石、题壁信息1112品。

作者简介

作者蔡副全,1970年生,字子山,号柳园,甘肃文县人。先后任陇南师专、西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系甘肃省领军人才、中国书协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甘肃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项目2项。教学成果获甘肃省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科研成果获甘肃省社科成果二等奖、陇南市社科成果一等奖。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敦煌研究》《考古与文物》《民族艺术》《中国书法》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凡例

陇南金石概况(代前言)

第一编 先秦·秦

(一)商·亚父辛鼎(礼县城关出土,礼县秦文化博物馆藏)

(二)西周·乳丁纹无耳簋(礼县出土,礼县秦文化博物馆藏)

(三)成县黄渚关太山岩画

(四)春秋·窃曲纹秦公鼎(列鼎4件)(礼县大堡子山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五)春秋·垂鳞文秦公鼎(3件)(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六)春秋·瓦棱纹秦公簋(列簋3件)(礼县大堡子山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七)春秋·秦公鼎(列鼎3件)(礼县大堡子山出土,范季融捐赠)

(八)春秋·秦公簋(2件)(礼县大堡子山出土,范季融捐赠)

(九)春秋·秦公壶(对壶)(礼县西垂陵区出土,曾展于美国纽约)

(一〇)春秋·秦子戈(澳门珍秦斋萧春源藏)

(一一)春秋·秦子元用戈(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一二)春秋·秦子簋盖(澳门珍秦斋萧春源藏)

(一三)春秋·秦子镈(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礼县秦文化博物馆藏)

(一四)春秋·秦子盉(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美国藏)

(一五)春秋·秦公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器铭

(一六)春秋·西祠豆(礼县石桥镇出土,马建营藏)

(一七)战国·秦·右库工师戈(礼县红河乡出土,礼县秦文化博物馆藏)

(一八)战国·秦“一珠重一两”圜钱(礼县秦文化博物馆藏)

(一九)秦“西盐”封泥(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二〇)秦“西采金印”封泥(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二一)秦“西共”封泥(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二二)秦“西共丞印”封泥(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二三)秦“西丞之印”封泥(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第二编 汉代

(一)西汉·天水家马鼎一(礼县永兴乡出土,礼县秦文化博物馆藏)

(二)西汉·天水家马鼎二(礼县永兴乡出土,马建营藏)

(三)西汉·武都汉简(武都区琵琶乡出土,阳朔元年,前24)

(四)西汉·曹氏(礼县出土,孟小为藏)

(五)西汉瓦当(礼县鸾亭山出土,礼县秦文化博物馆藏)

(六)新莽“一刀平五千”刀币(刘可通藏)

(七)新莽“大布黄千”布币(2枚,刘可通藏)

(八)成县·东汉《汉将题刻》(元和二年,85)

(九)东汉·永元十五年铜铣(文县铁楼乡出土,永元十五年,103)

(一〇)东汉·西和弩机(永寿二年,156,西和县博物馆藏)

(一一)成县·东汉《西狭颂》(建宁四年,171)

(一二)成县·东汉《天井道记》(建宁五年,172)

(一三)陕西略阳·东汉《郙阁颂》(建宁五年,172)

(一四)成县·东汉《耿勋表》(熹平三年,174)

(一五)汉“武都太守章”封泥

(一六)汉“下辨令印”

(一七)东汉·鎏金棺饰(成县博物馆藏)

(一八)东汉·双鱼铜铣(成县博物馆藏)

(一九)东汉·规矩铜镜(成县博物馆藏)

(二〇)东汉“长宜子孙”铜镜(成县博物馆藏)

(二一)汉“陶盖朱书”(文县赵广田白马民俗馆藏)

(二二)成县·汉《善不得取砖铭》(无纪年)

(二三)礼县·汉《寿万年吉语砖》(无纪年)

(二四)西和·汉《李夏墓室题记》(无纪年)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

(一)西和“晋归义羌侯”印

(二)北魏《仇池镇封道珍铭》(承明元年,476)

(三)陕西略阳·南朝齐《杨文弘墓志》(约建元四年,482)

(四)陕西略阳·北魏《姜太妃之墓志颂》(正始元年,504)

(五)礼县·北魏《郭奴墓志砖铭》(太和十九年,495)

(六)礼县·北魏《卢苌墓志砖铭》(正始元年,504)

(七)礼县·北魏《薛广智墓志砖铭》(正光二年,521)

(八)河南洛阳·北魏《杨大眼造像记》(约景明元年至正始三年,500—506)

(九)武都·北周《贺娄慈题壁》(建德三年,574)

(一〇)成县《华严经摩崖》(无年月)

(一一)成县《凤山题刻》(无年月)

第四编 隋唐五代

(一)武都·隋《张晓题壁》(开皇十年,590)

(二)武都·隋《开皇题字》(开皇十八年,598)

(三)武都·隋《田长钦题壁》(开皇二十年,600)

(四)西和·唐《新路颂并序》摩崖(开元年间)

(五)武都·唐《开元题壁》(开元十二年,724)

(六)西和·唐《汉源县令厅壁记》(乾元三年,760)

(七)武都·唐《刘暄题诗》(兴元元年,784)

(八)徽县·唐《兴州江运记》(永贞元年,805)

(九)武都·唐《王进兴题字》(元和八年,813)

(一〇)武都·唐《元和八年题字》(元和八年,813)

(一一)成县·唐《李叔政题壁》(元和九年,814)

(一二)成县·唐《尊胜陁罗尼经残幢》(约元和九年,814)

(一三)成县·唐《同谷残碑》(无年月)

(一四)成县·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碑》(无年月)

(一五)武都·后唐《沙州僧题壁》(天成四年,929)

(一六)武都·后唐《应顺元年题壁》(应顺元年,934)

第五编 北宋

(一)成县·宋·龙门寺《尊胜陁罗尼经》石幢(开宝二年,969)

(二)礼县·宋《王仁裕神道碑》(雍熙三年,986)

(三)礼县·宋《王仁裕墓志铭》(崇宁三年,1104)

(四)礼县·宋《尊胜陁罗尼经》石幢(雍熙三年,986)

(五)两当·宋《长安僧题刻》(咸平元年,998)

(六)武都·宋《卢江子题诗》(无年月)

(七)武都·宋《曹渐题壁》(景祐五年,1038)

(八)武都·宋《石待问题壁》(庆历二年,1042)

(九)武都·宋《张景伯题壁》(庆历三年,1043)

(一〇)武都·宋《高宝臣题诗一》(庆历五年,1045)

(一一)武都·宋《高宝臣题诗二》(庆历五年,1045)

(一二)西和·宋《王钦若韩琦王拱辰留题》(无年月)

(一三)成县·宋《成州学记》(庆历五年,1045)

(一四)成县·宋《吕蕡题名》(皇祐三年,1051)

(一五)成县·宋《吕大忠题记》(熙宁三年,1070)

(一六)舟曲·宋《朱处仁题记》(皇祐四年,1052)

(一七)武都·宋《朱处仁题壁》(皇祐四年,1052)

(一八)武都·宋《向宣题壁》(皇祐四年,1052)

(一九)武都·宋《王弘莫题壁》(皇祐四年,1052)

(二〇)武都·宋《李化清题壁》(皇祐四年,1052)

(二一)文县·宋《石笋铭一》(嘉祐元年,1056)

(二二)徽县·宋《新修白水路记》(嘉祐二年,1057)

(二三)武都·宋《李孝先题壁》(嘉祐三年,1058)

(二四)武都·宋《张雍延题壁》(嘉祐四年,1059)

(二五)武都·宋《福津尉题壁》(嘉祐四年,1059)

(二六)成县·宋·柴元谨《留题凤凰寺》(嘉祐五年,1060)

(二七)成县·宋·李周《题诗残碑》(嘉祐五年,1060)

(二八)康县·宋《留题独石山院》(嘉祐五年,1060)

(二九)武都·宋《县吏题壁》(治平四年,1067)

(三〇)武都·宋《秉司题壁》(熙宁六年,1073)

(三一)康县·宋《仁济院赐额牒》(熙宁六年,1073)

(三二)武都·宋《杨六郎题壁》(熙宁十年,1077)

(三三)武都·宋《杨式题壁》(熙宁十年,1077)

(三四)武都·宋《广严院赐额牒》(元丰元年,1078)

(三五)武都·宋《阶州福津广严院记》(元丰元年,1078)

(三六)成县·宋《元丰三年题刻》(元丰三年,1080)

(三七)成县·宋·蒋之奇《大云寺题名》(元丰四年,1081)

(三八)成县·宋·蒋之奇《狮子洞题名》(元丰四年,1081)

(三九)武都·宋《何几题壁》(元丰六年,1083)

(四〇)成县·宋《紫金山人残诗碑》(元祐三年,1088)

(四一)徽县·宋·喻陟《栖真洞题记》(元祐四年,1089)

(四二)西和·宋·游师雄《普明寺题名》(元祐四年,1089)

(四三)成县·宋·游师雄《大云寺题名》(元祐六年,1091)

(四四)成县·宋·游师雄《狮子洞题名》(元祐六年,1091)

(四五)武都·宋·游师雄《杨家崖榜书题名》(元祐六年,1091)

(四六)武都·宋·游师雄《万象洞题名》(元祐六年,1091)

(四七)武都·宋《张尊题壁》(元祐六年,1091)

(四八)康县·宋《宪使黄公题独石寺》(元祐六年,1091)

(四九)成县·宋·刘思道《狮子洞题记》(元祐六年,1091)

(五〇)成县·宋·刘思道《西狭题记》(元祐八年,1093)

(五一)成县·宋《成州重建学记》(元祐八年,1093)

(五二)礼县·宋《胜相塔石刻》(绍圣元年至三年,1094—1096)

(五三)西和·宋《王公仪神道碑》(绍圣三年,1096)

(五四)礼县·宋《宋故祁君墓志铭》(绍圣四年,1097)

(五五)两当·宋·刘景文《题张真人洞》(绍圣四年之前)

(五六)成县·宋《智诠题记》(元符二年,1099)

(五七)西和·宋《张从墓志铭》(元符三年,1100)

(五八)武都·宋《福津尉题壁》(建中靖国元年,1101)

(五九)成县·宋《马愽题名》(崇宁元年,1102)

(六〇)成县·宋《大观己丑题字》(大观三年,1109)

(六一)文县·宋《石笋铭二》(大观四年,1110)

(六二)文县·宋《石笋铭三》(无年月)

(六三)武都·宋《白云诗碑》(政和元年,1111)

(六四)西和《宋故耿公墓志铭》(政和元年,1111)

(六五)两当·宋《鲁公题登真洞诗》(政和二年,1112)

(六六)武都·宋《仇池题壁》(政和三年,1113)

(六七)徽县·宋《任崇道题壁》(政和七年,1117)

(六八)武都·宋《蒙元功题壁》(宣和二年,1120)

(六九)徽县·宋《李安道题壁》(宣和三年,1121)

(七〇)西和·宋《王知彰妻李氏墓志铭》(宣和五年,1123)

(七一)两当·宋·宋京《游山登真洞二首》(约宣和五年,1123)

(七二)两当·佚名《登果老洞有感》(无年月)

(七三)成县·宋·晁说之《狮子洞题名》(宣和四年,1122)

(七四)成县·宋·晁说之《濯凤轩记》(宣和四年,1122)

(七五)成县·宋·晁说之《成州同谷县杜工部祠堂记》(宣和五年,1123)

(七六)成县·宋·晁说之《清风轩记》(宣和五年,1123)

(七七)成县·宋·晁说之《成州净因院新殿记》(宣和五年,1123)

(七八)成县·宋·晁说之《成州新修大梵寺记》(宣和六年,1124)

(七九)成县·宋·晁说之《成州龙池利泽庙碑》(宣和六年,1124)

(八〇)成县·宋·晁说之《发兴阁记》(宣和六年,1124)

(八一)徽县·宋《雷夏题壁》(宣和六年,1124)

(八二)徽县·宋《靖康元年题壁》(靖康元年,1126)

(八三)礼县·宋《大悲心陁罗尼经》石幢(无年月)

(八四)成县大云寺无纪年残碑

第六编 南宋

(一)成县·南宋《台宗孟狮子洞题名》(建炎二年,1128)

(二)西和·南宋《段永忠亡父葬记》(建炎二年,1128)

(三)成县·南宋《辛彦宗飞龙峡题名》(建炎三年,1129)

(四)武都·南宋《席彦儒题壁》(建炎四年,1130)

(五)两当·南宋《宋故崔公墓志铭》(绍兴元年,1131)

(六)西和·南宋《仇池碑记》(绍兴四年,1134)

(七)徽县·南宋《宋故王正吕并妻雍氏墓志》(约绍兴四年,1134)

(八)成县·南宋《郭子卿狮子洞题记》(绍兴八年,1138)

(九)徽县·南宋《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绍兴九年,1139)

(一〇)徽县·南宋《宋忠烈吴公祠记》(约绍兴十二年,1142)

(一一)西和·南宋《靖共堂碑记》(绍兴十九年,1149)

(一二)徽县·南宋《杨政母程氏墓志铭》(绍兴十年,1140)

(一三)西和·南宋《元涤墓志铭》(绍兴十年,1140)

(一四)徽县·南宋《程俊札子碑》(绍兴十三年,1143)

(一五)成县·南宋《杨岷杰狮子洞题名》(绍兴十六年,1146)

(一六)徽县·南宋《胡彦贞题壁》(绍兴二十年,1150)

(一七)徽县·南宋《杨从义射虎摩崖》(约绍兴二十一年,1151)

(一八)成县·南宋《鸡头山下生佛阁记》(绍兴二十二年,1152)

(一九)徽县·南宋《唐无隅题壁》(绍兴二十五年,1155)

(二〇)徽县·南宋《郭念六郎题壁》(绍兴二十五年,1155)

(二一)西和·南宋《德政堂记》(绍兴二十六年,1156)

(二二)康县·南宋《孙志朋买地券砖铭》(绍兴二十七年,1157)

(二三)文县·南宋《太守鲁公观察祠堂记》(绍兴二十八年,1158)

(二四)武都·南宋《绍兴题壁》(绍兴二十九年,1159)

(二五)武都·南宋《高英万象洞题记》(绍兴二十九年,1159)

(二六)武都·南宋《宋故知阶州高公墓志铭》(绍兴三十年,1160)

(二七)西和·南宋《杨进墓志铭》(绍兴二十九年,1159)

(二八)徽县·南宋《袁执中墓志砖铭》《袁母郭氏墓志砖铭》(约绍兴三十年,1160)

(二九)武都·南宋《田议题壁》(乾道元年,1165)

(三〇)两当·南宋《乾道二年题刻》(乾道二年,1166)

(三一)两当·南宋《乾道閞人题刻》(乾道二年,1166)

(三二)康县·南宋《十方法界偈颂诗》(乾道二年,1166)

(三三)成县·南宋《同谷礼殿图碑》(乾道三年,1167)

(三四)礼县·南宋《马真右墓志铭》(乾道四年,1168)

(三五)徽县·南宋《杨白起题壁》(乾道四年,1168)

(三六)武都·南宋《杨实墓志铭》(乾道四年,1168)

(三七)武都·南宋《重修赤沙祥渊庙记》(乾道四年,1168)

(三八)武都·南宋《王师雄题壁》(乾道四年,1168)

(三九)武都·南宋《杜亮题壁》(乾道六年,1170)

(四〇)成县·南宋《王师雄题记》(乾道七年,1171)

(四一)成县·南宋《厍彦威题记》(淳熙间)

(四二)成县·南宋《王子直甘露颂》摩崖(乾道八年,1172)

(四三)礼县·南宋《盐官镇重修真武殿记》(乾道八年,1172)

(四四)徽县·南宋《朱从买地券文》(乾道八年,1172)

(四五)成县·南宋《广化寺记》(乾道九年,1173)

(四六)两当·南宋《乾道墓砖铭》(约乾道九年,1173)

(四七)徽县·南宋《仲吕首阳洞题诗》(乾道年间)

(四八)武都·南宋《荣公和尚墓记》(淳熙二年,1175)

(四九)武都·南宋《普通塔记》(淳熙二年,1175)

(五〇)成县·南宋《田成墓志铭》(淳熙二年,1175)

(五一)武都·南宋《田公刺虎记》(淳熙三年,1176)

(五二)徽县·南宋《杨元礼题记》(淳熙三年,1176)

(五三)武都·南宋《淳熙丙申题壁》(淳熙三年,1176)

(五四)徽县·南宋《贺炳同题壁》(淳熙四年,1177)

(五五)徽县·南宋《杨小一题壁》(淳熙四年,1177)

(五六)徽县·南宋《彦辅继题壁》(淳熙四年,1177)

(五七)成县·南宋《马义夫题记》(淳熙五年,1178)

(五八)成县·南宋《马琥题名》(淳熙五年,1178)

(五九)武都·南宋《阶州新建威显宙家庆楼碑》(淳熙五年,1178)

(六〇)徽县·南宋《刘渌有题壁》(淳熙六年,1179)

(六一)武都·南宋·万钟《游万象洞天长短句》(淳熙七年,1180)

(六二)武都·南宋《王题壁》(淳熙七年,1180)

(六三)武都·南宋《汉嘉题壁》(淳熙九年,1182)

(六四)武都·南宋《姚同简题壁》(淳熙九年,1182)

(六五)武都·南宋《张茂之题壁》(淳熙九年,1182)

(六六)武都·南宋《祥渊庙告敕碑》(淳熙十年,1183)

(六七)武都·南宋《祥渊庙碑》(约淳熙十年,1183)

(六八)《王公买地券文》(淳熙十一年,1184)

(六九)成县·南宋《宋太宜人刘氏墓志》(淳熙十二年,1185)

(七〇)武都·南宋《张普题壁》(淳熙十二年,1185)

(七一)武都·南宋《李显祖题壁》(淳熙十二年,1185)

(七二)武都·南宋《杜清题壁》(淳熙十三年,1186)

(七三)成县·南宋·卑牧《西狭题记》(淳熙十四年,1187)

(七四)成县·南宋·卑牧《狮子洞题记》(淳熙十四年,1187)

(七五)成县·南宋·卑牧《大云寺题诗碑》(无年月)

(七六)武都·南宋《新修广严院记》(淳熙十五年,1188)

(七七)武都·南宋《郭諃万象洞题记》(淳熙十五年,1188)

(七八)成县·南宋《王正嗣题记》(淳熙十五年,1188)

(七九)武都·南宋·毌丘恪、宇文景仁《万象洞题诗并跋》(绍熙元年,1190)

(八〇)武都·南宋《毌丘厚卿题壁》(绍熙元年,1190)

(八一)武都·南宋《钩承之题壁》(绍熙元年,1190)

(八二)成县·南宋·宇文子震《赋龙峡草堂》(绍熙四年,1193)

(八三)成县·南宋·宇文子震《王氏园诗》(绍熙初年)

(八四)成县·南宋《将利县志民坊记》(绍熙四年,1193)

(八五)两当·南宋《灵应泉记》(约绍熙五年,1194)

(八六)礼县·南宋《大潭皇觉寺留题》(庆元元年,1195)

(八七)礼县·南宋《两县二八分科后记》(庆元二年,1196)

(八八)武都·南宋《梁均同题壁》(庆元元年,1195)

(八九)武都·南宋《长孙孝先题壁》(庆元二年,1196)

(九〇)武都·南宋《庆元二年题壁》(庆元二年,1196)

(九一)礼县·南宋《妙胜院敕碑》(庆元二年,1196)

(九二)徽县·南宋《庆元三年买地券文》(庆元三年,1197)

(九三)武都·南宋《张迪墓志铭》(庆元三年,1197;嘉定十五年,1222)

(九四)两当·南宋《丁焴残碑》(约嘉定中)

(九五)武都·南宋《祥渊庙加封碑》(庆元四年,1198)

(九六)徽县·南宋《张存买地券砖铭》(庆元四年,1198)

(九七)武都·南宋《万寿山修观音祠记》(庆元五年,1199)

(九八)武都·南宋《苏皋题壁》(庆元五年,1199)

(九九)武都·南宋《庆元六年题壁》(庆元六年,1200)

(一〇〇)武都·南宋《嘉泰二年题壁》(嘉泰二年,1202)

(一〇一)武都·南宋《嘉泰掩茂题壁》(嘉泰二年,1202)

(一〇二)成县·宋南《世功保蜀忠德之碑》(嘉泰三年,1203)

(一〇三)徽县·南宋《故孺人马氏埋铭》(嘉泰三年,1203)

(一〇四)武都·南宋《赵鼎题壁》(开禧元年,1205)

(一〇五)成县·南宋《五仙洞记》(开禧元年,1205)

(一〇六)成县·南宋《遵奉圣旨住庵文据》(开禧二年,1206)

(一〇七)礼县·南宋《裴俊夫妇买地券文》(开禧二年,1206)

(一〇八)礼县·南宋《嘉定题刻》(嘉定元年,1208)

(一〇九)徽县·南宋《安丙生祠记》(嘉定二年,1209)

(一一〇)徽县·南宋《重建安丙生祠记》(嘉定十四年,1221)

(一一一)徽县·南宋《潘祖安题壁》(嘉定七年,1214)

(一一二)徽县·南宋《杨兴宗题壁》(嘉定七年,1214)

(一一三)西和·南宋《王师颜墓志铭》(嘉定七年,1214)

(一一四)成县·南宋《孚泽庙赐额牒》(嘉定八年,1215)

(一一五)礼县·南宋《鼎勋堂记》(嘉定十三年,1220)

(一一六)徽县·南宋《李林等买地》(嘉定十七年,1224)

(一一七)西和·南宋《移治白石镇碑记》(嘉定十七年,1224)

(一一八)西和·南宋《移建后土祠碑记》(绍定二年,1229)

(一一九)两当·南宋《净严院砌法堂基阶记》(绍定二年,1229)

(一二〇)成县·南宋《郭镒飞龙峡题记》(绍定三年,1230)

(一二一)文县·南宋《重修慈霈庙记》(绍定三年,1230)

(一二二)徽县·南宋《杨典题壁》(绍定六年,1233)

(一二三)成县·南宋《玉绳泉题名》(端平二年,1235)

(一二四)徽县·南宋《魏涓题壁》(淳祐十一年,1251)

(一二五)成县《张延世狮子洞题记》(无年月)

(一二六)武都《邓子正题壁》(无年月)

(一二七)武都《辛卯题壁》(无年月)

第七编 元代

(一)武都·元《赵璧题壁》(中统五年,1264)

(二)两当·元《重修三清阁记》(中统五年,1264)

(三)徽县·元“渔关蘸提领印”(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

(四)成县·元《重修北极宫记》(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

(五)武都·元《大德三年题壁》(大德三年,1299)

(六)成县·元《感应金莲洞记》(大德六年,1302)

(七)徽县·元《宣灵王庙碑》(皇庆二年,1313)

(八)礼县·元《建西江庙记》(约延祐中)

(九)礼县·元《雍古氏家庙碑》(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

(一〇)礼县《大元崖石镇东岳庙之记》(至元五年,1339)

(一一)礼县·元《香焚宝鼎》(至元五年,1339)

(一二)礼县·元《玉楼宝鼎》(至元五年,1339)

(一三)礼县·元《西江祠庙残碑》(约至元五年,1339)

(一四)成县·元《至元六年砖铭》(至元六年,1340)

(一五)礼县·元《严惠昭买地券砖铭》(至正四年,1344)

(一六)礼县·元《同知哈石公遗爱记》(至正五年,1345)

(一七)礼县·元《湫山观音圣境之碑》(至正九年,1349)

(一八)西和·元《敕封太祖山灵源庙一祠记》(至正十年,1350)

(一九)礼县·元《礼店东山长生观碑记》(至正十一年,1351)

(二〇)礼县·元《善济王灵湫记》(至正十一年,1351)

(二一)礼县·元《黑池德圣忠惠威显广济王神道碑》(至正十六年,1356)

(二二)西和·元《齐天显圣崇宁广福乾元宣烈盖国大天帝本末之记》石刻(至正十六年,1356)

(二三)武都·元《李思齐题壁》(至正二十八年,1368)

第八编 明代

(一)宕昌《大明重建梓潼文昌帝君庙记》(洪武十六年,1383)

(二)成县·明·张三丰《金莲洞题诗》(永乐五年,1407)

(三)武都·明《胡濙题壁》(永乐五年至七年,1407—1409)

(四)武都·明《王道和题壁》(永乐六年,1408)

(五)武都·明《李缶题壁》(永乐六年,1408)

(六)武都·明《委官题壁》(永乐七年,1409)

(七)武都·明《鲜原题壁》(永乐七年,1409)

(八)武都·明《杨冕题壁》(正统七年,1442)

(九)徽县·明《虞关巡检许清修路记》(成化三年,1467)

(一〇)武都·明《西凉僧题壁》(成化九年,1473)

(一一)武都《明故大善知识端竹省告脱化记》(成化十六年,1480)

(一二)徽县·明《北禅寺铁钟铭》(成化十六年,1480)

(一三)武都·明《重修福庆寺碑阴记》(成化二十三年,1487)

(一四)宕昌·明《张善墓志铭》(弘治二年,1489)

(一五)徽县·明·刘健《徽州重修庙学之记》(弘治二年,1489)

(一六)武都·明《阳汤老龙王题壁》(弘治二年,1489)

(一七)礼县·明《赵氏寿考墓碑》(弘治七年,1494)

(一八)两当·明《题立禅林碑记》(弘治七年,1494)

(一九)康县·明《报恩寺碑记》(弘治九年,1496)

(二〇)武都·明《胡文通墓志铭》(弘治十年,1497)

(二一)成县·明《重修金莲洞三元圣像记》(弘治十一年,1498)

(二二)两当·明《题立禅林竖塔记》(弘治十四年,1501)

(二三)武都·明《亡妻孔孺人墓志铭》(弘治十五年,1502)

(二四)礼县·明《赵氏寿母墓志》(弘治十五年,1502)

(二五)武都·明《张镐题壁》(弘治十七年,1504)

(二六)武都·明《赵瑢题壁》(弘治十七年,1504)

(二七)武都·明《陈冕题壁》(弘治十七年,1504)

(二八)成县·明《新修九皇洞记》(正德二年,1507)

(二九)成县·明《与东渠访杜少陵祠址有述》(正德八年,1513)

(三〇)武都·明《汪继祖题壁一》(正德八年,1513)

(三一)武都·明《汪继祖题壁二》(正德八年,1513)

(三二)武都·明《汪继祖题壁三》(正德八年,1513)

(三三)武都·明《汪廷益题壁》(正德八年,1513)

(三四)武都·明《庞寿题壁》(正德八年,1513)

(三五)武都·明《庞寿题诗》(正德八年,1513)

(三六)武都·明《正德癸酉题壁》(正德八年,1513)

(三七)康县·明《敕立九莲山万峰院重修记》(正德八年,1513)

(三八)武都·明《樊文题壁》(正德九年,1514)

(三九)武都·明《辛东山题壁》(约正德九年,1514)

(四〇)武都·明·罗玉《游万象洞》(正德十四年,1519)

(四一)武都·明·熊载《游万象洞》(正德十四年,1519)

(四二)徽县·明《李璋生祠记》(正德十五年,1520)

(四三)文县·明《重修三教寺檩梁题记》(正德十六年,1521)

(四四)武都·明《周岚题壁

陇南金石题壁萃编是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蔡副全。

得书感谢您对《陇南金石题壁萃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在观众灵魂深处编码 电子书
本书以观众为核心,讲述了如何从高概念到具体动作对于观众的意识与潜意识进行制码、编码,建立有效的观影动力与观影反应,从而对观众的观影过程实施高度具体而精密的操控,像做钟表一样做电影。本书除了给出一套剧本创作的方案外,也给了所有电影从业者一套剧本诊断修改、电影审核立项的标准与依据,同时也为电影大数据分析提供了信息采集点,为编剧人工智能化提供了可靠的底层逻辑。本书不仅是针对电影编剧创作的,也是所有电影从
卡通IP时代:品牌卡通形象设计揭秘(第2版) 电子书
本书为关注IP形象设计的爱好者和初学者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让我们一起来“创造生命”吧!
城市规划快题设计完全解析 电子书
快题设计,绝不仅仅是对一般设计的简化,恰恰相反,快题设计是对一般设计的高度概括和提炼,这需要学生对城市规划设计本身具有扎实的把握能力。本书通过对城市规划快题学习方法、规范原理的总结,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已找到作为快题设计可表述的内在规律。相信本书将是帮助你通往成功的不二之选。
创字录:字体设计必修课 电子书
这本书教会你用平面的语言“写得一手好字”。
刘柏坤 著:字体设计进化论 电子书
  这是一位“较汁”的作者极其用心写的一本字体设计书。柏坤有着典型的设计师强迫症,他为了得到想要的图书效果,从正文到封面,从字形设计、字体选择、字号大小、字间距离到颜色、用纸、手感等关于图书的一切细节都细细“盘问”,生怕我做“错”了哪一点。对于这样的设计师我知道在他眼中永远都不会有所谓的“完美”,因为他拥有不断追求细节和“进化”的能力。这本书只是代表了他现阶段能给予读者的好的东西,希望读者朋友能体会到他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