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法律史与法治建设》包含4个专题、27篇论文,研究方法涵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可从法律和历史角度进行研究。
内容简介
《法律史与法治建设》主要包括了4个专题,27篇论文。这些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两种,即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国法律史本身就是中国法律与中国史的交叉,可以从中国法律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国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中国法律进行研究需要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史进行研究则需要运用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王立民,男,1950年生,浙江宁波人。现任华东政法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首届“上海高校教学名师”,2005年获“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称事情。197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班(试点)。1985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已出版个人专著《上海法制史》、《唐律新探》、《古代东方法研究》、《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和《上海租界法制史话》等。主编、参编了其他著作3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他文章180余篇。主持、参加了3个国家项目、10个省部级和上海市项目、3个福特基金项目,已获上海市和司法部等的学术成果奖项10余项。
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中国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上海市委政法委执法督察员、中国国际律师培训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法制讲师团高级讲师、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制史研究会副总干事、上海市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等职。$$$$$王立民,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顾问、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律师培训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等。多次被派往境外讲学、交流和访问。1994年11月赴德国帕桑大学法律系为德国学生讲学一年。2001年3月在美国乔治敦、美利坚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交流诊所法律教育。2005年3月受邀去澳门大学法学院讲学,等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崛起、奋进与辉煌——华东政法大学65周年校庆文丛总序
自序
第一篇 中国法律史专题
一、中国古代的法律伦理
二、中国古代的道德建设立法及其启示
三、中国传统律学研究方法
四、中国传统法典条标的设置与现今立法的借鉴
五、清末中国法文化转型的现代思考
六、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法制
七、中国近代法制自主性诸问题
八、法制不统一是中国近代法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九、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成功的审判方式
第二篇 上海法律史专题
一、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华界立法探析
二、上海律师公会与中国近代法制
三、上海的现代法制与现代城市发展
四、上海高校的第一个听证规则
第三篇 中国法制史学史专题
一、中国法制史学史三十五年
二、中国唐律研究三十年
三、中国租界法制研究的检视与思考
四、中国地方法制史研究的“前世”与“今生”
第四篇 中国法治建设专题
一、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
二、中国的转型与法治建设
三、中国在依法治国中实现的跨越
四、群众工作的法治路径
五、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艰巨
六、中国管犬规定探析
七、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与提高司法公信力
八、法律与法律智慧
九、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与诊所法律教育
附录 2011年至2016年王立民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一览表
后记
法律史与法治建设是2017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立民。
得书感谢您对《法律史与法治建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