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景德镇瓷业社会的多维冲突和秩序重构:19031949

近代景德镇瓷业社会的多维冲突和秩序重构:19031949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近代景德镇瓷业改革挑战与现代化模式的有限性。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在外力冲击下,景德镇传统制瓷业模式与社会结构遭遇巨大的危机和挑战。在历史与现实巨大落差的背景下,官员、实业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以振兴景德镇瓷业为圭臬,试图将西式工业化生产体系移植到景德镇,取代在他们心目中传统落后的瓷业生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改良。但由于景德镇瓷业生产模式的独特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社会结构。机械化制瓷模式无法在多舛的近代历史背景下取得成功,形成了二元困境的悖论:对于改良者而言,传统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型生产需要,但其在景德镇瓷业生产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传统生产者而言,新式制瓷理念成为瓷业改革的时尚,但还没有寻求到融入景德镇的路径。对近代景德镇瓷业和社会结构的分析,有助于从个案的角度入手,探究中国社会复杂背景下现代化模式的有限性。总体而言,景德镇固有的社会体系,既符合制瓷业产业特征,也与其发展模式相吻合。由于近代瓷业改良群体忽视了景德镇生产结构的合理性,造成其改革成效不佳,既折射出现代化移植的有限性,又证明了景德镇瓷业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与特殊性。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辑委员会

总序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历史变迁中的天下瓷都

一 一个景德镇,半部陶瓷史

二 研究史略

第一章 传统瓷业社会结构与近代发展困境

一 空间格局与产业模式

二 地缘组织与商业性社会

三 神灵信仰与社会控制

四 前近代瓷业生产模式与社会结构

五 近代瓷业衰退与贸易波动

第二章 官方主导下的近代瓷业与社会改良

一 清末民初的瓷业改良

二 陶务局与制瓷业改革

三 杜重远与瓷业和社会改良

四 抗战以来的瓷业改良设想

第三章 商办主导新型模式的移植与生产重构

一 江西瓷业公司创办及发展历程

二 高剑父与中华瓷业公司的设想与尝试

三 知识界的瓷业改良梦想

四 民间救济瓷业的举措

五 陶瓷教育与新式知识体系的引入

第四章 近代地方政治权力与社会控制

一 清末民初的政治变革与社会改良

二 大革命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政局与利益博弈

三 抗战时期瓷业生产与社会形态

四 抗战复原期瓷业与社会

第五章 绘瓷风格的嬗变与制瓷业内部话语权更替

一 域外产品的挑战与制瓷新技术的引进

二 瓷器装饰风格的嬗变与新型瓷绘艺术群体

三 社会变革视野下的瓷业生态

四 新型社会网络视野下的展品与礼品

第六章 瓷业社会结构的承继与重构

一 商会、行会与社会的转型和重构

二 金融业、商业与近代社会文化

三 公产争夺与瓷业社会结构变迁

结语 周旋与调适

一 稳定产业模式与社会结构的统一性

二 社会变革中的顺从与反抗

三 激荡、冲突与融合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近代景德镇瓷业社会的多维冲突和秩序重构:19031949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松杰。

得书感谢您对《近代景德镇瓷业社会的多维冲突和秩序重构:19031949》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 电子书
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近代四川的区域认同、学术源流与文化想象进行了深入的勾勒。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社会论集 电子书
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精选了本所及本院同人写的文章汇编成论文集。孙中山研究历来是该院的优长学科,曾涌现李时岳、张磊、黄彦、刘望龄等一批享誉学界的著名专家,出版过多本专著。这本论文集对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多面相的揭示与研究;对清末民初的其他一些历史人物如袁世凯、陆征祥等也有专文论述。论文均言之成理,颇有见地,值得一读。
近代青海河湟地区社会文化变迁 电子书
本书考察了从先秦到清代前中期青海河湟地区生态和文化从相对独立到形成并具有华夏边缘的社会文化属性。书中围绕当地国民身份的转变、近代教育的兴起、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方面进行讨论,进一步论证青海河湟地区社会文化属性过渡与变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在内地化、近代化和西方化的过程中,与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征的社会文化现象相交织的情形,进而分析和反思青海河湟地区作为民族边疆地
海外移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近代鼓浪屿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考察厦门鼓浪屿近百年间走过的近代化历程及其社会变迁,探索既定区域的结构性要素以及历史积累与积淀,如何影响和制约该区域的近代化进程。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