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的创生:清季文学教育与知识衍变

国文的创生:清季文学教育与知识衍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聚焦于“国文”的创生时刻,旨在从教育实践角度切入“文学”古今之变,进而试探近代知识形成的普遍机制。

内容简介

清季新学堂骤兴,以“国文”为名的新式文学教育应运而生。国文一科既是近代知识秩序、知识载体、知识传播方式变动的产物,又涵纳了传统蒙学和古文词章之学的诸多经验,负有培养读写技能与脉延国族文化的双重使命。

作者简介

作者陆胤,1982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1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专研晚清文学及相关学术文化史,出版有专著《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发表论文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 “国文”的名义

二 “国文教育”的创生

三 先行研究的趋向

四 研究取径与论述架构

五 行文凡例

第一章 文字难易与教法新旧

一 作为变法本原的“文字”

二 幼学论框架下的“识字作文”

三 新教法的旧资源

第二章 试探一种“国文”

一 《蒙学报》的文体试验

二 “读书科”与“读本书”

三 “一用浅近文言”

四 通向“国文”

第三章 国家与文辞

一 外来的“本国文”

二 “理胜”与“辞胜”

三 癸卯学制稿本所见的国文学科

四 从“不屑不暇”到“不可不讲”

第四章 作为文学门径的“文法”

一 东西知识网络中的“文法书”

二 “文典”与“文章”

三 “修辞”与“美辞”

余论 “我法”与“彼法”

第五章 古文门类的脉延

一 选本与门类

二 “论说入门”还是“记叙为先”

三 “义法”与“声气”

四 “情、事、理三种统系”

余论 断裂与脉延

第六章 文教制度与诗教习俗

一 “修身科”下的“古诗歌”

二 “其失在不学作诗”

三 蒙学诗课的延续

余论 诗教的歧路

第七章 “实用”与“虚文”之间

一 学堂尺牍的先声

二 教科书中的尺牍课

三 新题材与旧程式

四 从“白话尺牍”到“白话书信”

余论 程式与礼俗

第八章 从“记诵”到“讲授”

一 读书现场中的“记诵”

二 “念”与“讲”

三 “记性”与“悟性”

四 从“无法”到“有法”

余论 漫长的读书革命

附表

征引文献

(一)基本史料

甲、教科书及其他教本

乙、近代报刊

丙、传统诗文选本

丁、别集

戊、日记 年谱 书札

己、诗文评

庚、资料汇编

辛、其他

(二)中文论著

甲、专著

乙、论文

(三)英文资料及论著

(四)日文资料及论著

人名索引

后记

国文的创生:清季文学教育与知识衍变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陆胤。

得书感谢您对《国文的创生:清季文学教育与知识衍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外国文学史(下册) 电子书
本教材以“回到原典”、“贴近文本”理念为指导,在简明扼要地梳理东西方文学发展脉络、阐述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分析经典文本,引导学生研读文学原著。
英国文学:中古到伊丽莎白时期 电子书
J.
作者结合史实,通过赏析英国各时期富有魅力的文学作品、介绍具有代表性作家的生平事迹,叙述了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到伊丽莎白时期的辉煌的英国文学史。原著出版后一直被用作美国高中学生的教科书,也曾被我国一些大学的英语系采用。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图像 电子书
本书从知识者自身的现代性体验出发,将他们看作是由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中,有着较为深刻体验的人。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者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内在精神结构,即他们在塑造农民形象、书写乡土历史和文化时呈现的思想图像。在他们的文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知识者的情怀与责任,知识者与乡土、与传统、与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情感;也可以看到在乡村的物质与精神同处于现代境遇下,知识者做的社会及文化思考,针砭、批判,或怀想、留
通往实践的中国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
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研究 电子书
日本“中国文学研究会”是一个以反对日本传统汉学和中国学(二战前被称作“支那学”)为目标的社团,在20世纪日本中国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竹内好和武田泰淳等人创立。本书以中国文学研究会出版的会刊《中国文学》为线索,将中国文学研究会置于日本的汉学制度、学术制度、政治意识形态、出版制度和对外扩张等具体语境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梳理大量的基础资料,从发展史的维度去探讨其在日本中国研究中的历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