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第二版)

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第二版)》系统介绍了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力图概括国内外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设计方法与稳定性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H∞控制设计方法与稳定性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设计方法与稳定性分析;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设计方法与稳定性分析;基于高增益观测器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设计方法与稳定性分析;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设计方法与稳定性分析;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设计方法与稳定性分析;非线性大系统的自适应分散模糊控制设计方法与稳定性分析;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辨识、模糊控制设计方法与稳定性分析。

章节目录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模糊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1

1.2 自适应模糊控制 3

1.3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5

第2章 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监督控制 10

2.1 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10

2.1.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0

2.1.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1

2.1.3 模糊自适应算法 13

2.1.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5

2.1.5 仿真 17

2.2 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21

2.2.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21

2.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22

2.2.3 模糊自适应算法 23

2.2.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25

2.2.5 仿真 26

第3章 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H∞控制 28

3.1 间接自适应模糊H∞控制 28

3.1.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28

3.1.2 模糊H∞控制器的设计 28

3.1.3 模糊自适应算法 29

3.1.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31

3.1.5 仿真 32

3.2 直接自适应模糊H∞控制 35

3.2.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35

3.2.2 模糊H∞控制器的设计 35

3.2.3 模糊自适应算法 37

3.2.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38

3.2.5 仿真 39

第4章 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42

4.1 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42

4.1.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42

4.1.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3

4.1.3 模糊自适应算法 46

4.1.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49

4.1.5 仿真 49

4.2 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53

4.2.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53

4.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54

4.2.3 模糊自适应算法 56

4.2.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58

4.2.5 仿真 59

第5章 基于模糊滑模的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 62

5.1 基于模糊滑模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62

5.1.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62

5.1.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63

5.1.3 模糊自适应算法 66

5.1.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67

5.1.5 仿真 69

5.2 基于模糊滑模的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71

5.2.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71

5.2.2 模糊自适应算法 72

5.2.3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73

5.2.4 仿真 75

第6章 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77

6.1 间接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77

6.1.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77

6.1.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78

6.1.3 模糊自适应算法 79

6.1.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81

6.1.5 仿真 83

6.2 直接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86

6.2.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86

6.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87

6.2.3 模糊自适应算法 88

6.2.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90

6.2.5 仿真 91

6.3 间接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H∞控制 93

6.3.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93

6.3.2 模糊H∞控制器的设计 94

6.3.3 模糊自适应算法 95

6.3.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97

6.3.5 仿真 99

6.4 直接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H∞控制 102

6.4.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02

6.4.2 模糊H∞控制器的设计 103

6.4.3 模糊自适应算法 104

6.4.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06

6.4.5 仿真 107

第7章 基于高增益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110

7.1 基于高增益观测器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110

7.1.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10

7.1.2 状态反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11

7.1.3 模糊自适应算法 113

7.1.4 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14

7.1.5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16

7.1.6 仿真 118

7.2 基于高增益观测器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滑模控制 120

7.2.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21

7.2.2 状态反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21

7.2.3 状态反馈的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23

7.2.4 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24

7.2.5 输出反馈的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27

7.2.6 仿真 129

第8章 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 131

8.1 自适应状态反馈模糊H∞控制 131

8.1.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31

8.1.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32

8.1.3 模糊自适应算法 134

8.1.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35

8.1.5 仿真 137

8.2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140

8.2.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40

8.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41

8.2.3 模糊自适应算法 142

8.2.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44

8.2.5 仿真 145

8.3 模型参考自适应模糊控制 147

8.3.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47

8.3.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48

8.3.3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50

8.3.4 仿真 152

第9章 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155

9.1 基于误差观测器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155

9.1.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55

9.1.2 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56

9.1.3 模糊自适应算法 157

9.1.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59

9.1.5 仿真 161

9.2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163

9.2.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63

9.2.2 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64

9.2.3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66

9.2.4 仿真 169

9.3 基于T-S模型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172

9.3.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73

9.3.2 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174

9.3.3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176

9.3.4 仿真 177

9.4 基于高增益观测器的自适应输出反馈模糊控制 180

9.4.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180

9.4.2 状态反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181

9.4.3 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183

9.4.4 仿真 188

9.5 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控制 190

9.5.1 系统描述 190

9.5.2 状态观测器与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 192

9.5.3 仿真 196

第10章 非线性大系统的自适应分散模糊控制 201

10.1 间接自适应分散模糊控制 201

10.1.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201

10.1.2 模糊分散控制器的设计 202

10.1.3 模糊自适应算法 203

10.1.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205

10.1.5 仿真 207

10.2 直接自适应分散模糊控制 211

10.2.1 模糊分散控制器的设计 212

10.2.2 模糊自适应算法 213

10.2.3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214

10.2.4 仿真 215

10.3 间接自适应分散模糊滑模控制 217

10.3.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217

10.3.2 模糊分散控制器的设计 217

10.3.3 模糊自适应算法 220

10.3.4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222

10.3.5 仿真 223

10.4 直接自适应分散模糊滑模控制 224

10.4.1 模糊分散控制器的设计 224

10.4.2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227

10.4.3 仿真 228

10.5 强互联非线性系统自适应分散模糊控制 230

10.5.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230

10.5.2 模糊分散控制器的设计 232

10.5.3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234

10.6 自适应输出反馈分散模糊滑模控制 237

10.6.1 被控对象模型及控制问题的描述 237

10.6.2 输出反馈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239

10.6.3 稳定性与收敛性分析 243

10.6.4 仿真 246

第11章 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辨识及其控制 248

11.1 单输入模糊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辨识器 248

11.1.1 模糊辨识器的设计及其自适应算法 248

11.1.2 模糊辨识器的稳定性分析 251

11.2 多输入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辨识器 253

11.2.1 模糊辨识器的设计及其自适应算法 253

11.2.2 模糊辨识器的稳定性分析 256

11.2.3 模糊辨识器的鲁棒性分析 257

11.3 多变量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260

11.3.1 参数不确定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260

11.3.2 参数不确定及未建模动态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262

11.3.3 仿真 266

11.4 多变量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268

11.4.1 参数不确定的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268

11.4.2 参数不确定及未建模动态的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 270

11.4.3 仿真 272

参考文献 274

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第二版)是202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佟绍成。

得书感谢您对《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第二版) 电子书
本书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也为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铁道信号自动控制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本教材根据《区间信号自动控制》教学大纲编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铁路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全教材共分6个项目,包括闭塞和闭塞系统认知、半自动闭塞维护、自动站间闭塞维护、ZPW-2000系列自动闭塞维护、改变运行方向电路
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第二版) 电子书
本书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铁道通信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包括9章,分别是:铁路移动通信概述;GSM-R系统结构;GSM-R业务及应用;GSM-R空中接口;GSM-R事件流程;GSM-R无线网设备;GSM-R无线网设备安装与调试;GSM-R无线网设备维护,以及GSM-R无线网优化。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既介绍了支持岗位能力和职业持续发展所需的相关知识,又依据实际工作流程,详
汽车舒适控制系统及检修(第2版) 电子书
汽车舒适控制系统及检修》主要是按照故障诊断流程对汽车舒适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玻璃升降器、中控门锁、电动后视镜等,同时对新一代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技术进行了一定的讲解。《汽车舒适控制系统及检修》的主要任务是规范汽车诊断思维、细化技术细节,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汽车舒适控制系统的结构和逻辑,并学会使用各种诊断设备,培养学生将宽泛的基础知识与实际车型相结合,以便学生将
热工自动控制设备(第二版) 电子书
本书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对在火电厂广泛使用的热工自动控制设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本书在内容的编排上考虑了热工自动控制设备的发展现状和使用情况,兼顾传统仪表和新型仪表的衔接。全书共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热工自动控制设备的基本知识、模拟变送器、智能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引进型及智能电动执行机构、气动执行机构、液动执行机构、转速执行机构、调节机构、分散控制系统及装
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第二版) 电子书
本书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同时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铁道通信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包括: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概况,佳讯、中软数字调度通信系统介绍,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的维护以及“飞鸿98”远程维护台的接入方法,“飞鸿98”多通道录音仪,“飞鸿98”模拟调度总机,“飞鸿98”各种电路板指示灯的含义,“飞鸿98”电路板对应的卡接块内外线段子卡接办法,“飞鸿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