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国:1904—1905

晚清三国:1904—1905

编辑推荐

“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本书贯穿日俄两帝国争抢旅顺等地事件始末,重现了20世纪初文明世界的滔天巨浪和“第零次世界大战”惨烈的战争画面。

内容简介

《晚清三国:1904—1905》:

日本人在紧锣密鼓地备战,俄国人在有恃无恐地应战,大清国人则不知如何选边站……大清帝国、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以国运相赌的“晚清三国”,慈禧太后、明治天皇、末代沙皇的日俄战争(1904—1905),俨然豪赌“第零次世界大战”!战后仅6年,矗立近300年的清国大厦,即土崩瓦解。现在的中国人,说起日本军头,可能知道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等名字,但未必都知道,这几个二战时的日军陆海军大将,都是在日俄战争期间成长起来的下级军官,他们共同的所谓“偶像”,就是日军的大山岩。日俄战争,即史家眼中的“第零次世界大战”。《晚清三国》作者两度造访旅顺口,三度在辽宁大地上驱车驰骋,重寻当年日军的进军路线,或曰沿当年俄军的败北路线,车轮逐次碾过丹东、凤凰城、新宾、本溪、辽阳、沈阳、铁岭、法库和昌图,逐一打探战争遗迹。2015年阳春、仲夏和深秋,作者还曾三次东渡日本,就近解读战争的策源地和一代军政巨头的生长环境。俄罗斯海军节那天(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作者曾专程赶到远东名城海参崴,零距离地打量节日中的太平洋舰队,日俄战争期间的开头与结尾,都与这支舰队有关。“实地历史”,实地寻访百年前后的中国与强邦,在现场打开历史!

关于“第零次世界大战”,还基于一个至今没有打破的战争纪录,即交战双方,竟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战胜国与战败国!而这100多年前的日俄战争,孵化了晚清各意识形态与政治派别的出世,加速了帝国的解体,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政治生态,影响至今未绝。回望这段历史,俄国或淡忘,日本或美化,这是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力求还原当年政治生态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新著。

《文武北洋:1912-1928(枭雄篇)》:

重读北洋时代,一定要重读晚清,重读北洋时代的民国,则一定要重读北洋军阀之“赳赳武夫”。

袁世凯遗址畅想,对黎元洪故宅的寻访,段祺瑞旧居及其他,吴佩孚遗迹考,张作霖的空穴与故宅……

几个大人物的文韬武略,让一个转瞬即逝的时代,没有轻易地在人们的记忆里匆匆流失。

《文武北洋:枭雄篇》聚焦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五位武人,以人物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探究共和发轫期的政坛风云,追述晚清民国大变革时代的升降沉浮。作者多年来潜心于收集爬梳民初史料,寻访相关故址遗迹,亲身到每一处现场踏勘,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历史”,以崭新的角度、生动的笔触,呈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的政治生态、人物风采……

本书首版2004年,在北洋时期的书中,今已成为寥寥可数的经典之作。这一新版,把其中的“武人篇”重新增订配图为单行本,与作者另一部新著《晚清三国》汇入“实地历史系列”,特色均为实地寻访,我们百年前后的中国与强邦,在现场打开历史。

作者简介

作者李洁,1957年生于青岛,下过乡,做过工,资深报人,也是历史探寻者,非虚构写作者。著有《百年独语》,近年来尤以“实地历史系列”《文武北洋》、《晚清三国》等为人熟知。他说,我是个旅人,解读历史,向来不怕绕远,只求亲临解读,愿意走在历史的遗址实地上,想尽量走近真相,如此而已。

朋友圈有一个“共识”,1957年出生的他,长得像1975年的,可脑子里装的历史,又像出生在1857年的,听他讲古,知道不少新鲜的往事。

章节目录

晚清三国+文武北洋(李洁 实地历史系列)

晚清三国:1904—1905

版权信息

序言 探寻以国运相赌的“晚清三国”

小传 日俄战争关键人物志

年表 日俄战争大事记

上卷

第一章 宣战与中立

第二章 登陆与沉沦

下卷

第三章 死抵与狂攻

第四章 开城与远征

第五章 媾和与分割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文武北洋(枭雄篇):1912-1928

版权信息

初版序 “武”只是表象,“文”才是追求

再版序 开始是兴致,后来是责任

第一章 漳洹犹觉浅

袁世凯遗址畅想

第二章 东厂胡同有遗德

对黎元洪故宅的寻访

第三章 凄雨中的末路英雄

段祺瑞旧居及其他

第四章 茫茫烟蔓寻何处

吴佩孚遗迹考

第五章 草莽元帅林

张作霖的空穴与故宅

晚清三国:1904—1905是2018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李洁。

得书感谢您对《晚清三国:1904—190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 电子书

一部探讨晚清民国研究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的作品。
太平天国及晚清社会研究(总第3辑) 电子书

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三辑。
晚清协饷制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朝晚期财政转移制度(协饷制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