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亦农文集

罗亦农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了罗亦农同志自1924至1927年间所写的文章、讲话、书信和他所起草的党内决议、指示等,共61篇。其中30篇是第一次发表。

内容简介

本文集按写作或发表时间顺序编排。收入文集的著作一律保持原貌,未作删改。对其中无法辨认的字,以口标出,错别字以[]订正,缺漏字以[]订正,衍文用标明。为了便于阅读,作了题解和注释。还附录了《罗亦农年谱》。

作者简介

作者罗亦农,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卓越的领导人。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的首任书记,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一九二八年四月英勇牺牲于上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文库》出版说明

初版编辑说明

在中共旅莫支部第二次大会上的报告

应组织工农,预备革命的基础

对中央工作的意见报告

附 陈独秀:国民党的一个根本问题

殖民地的国民革命非无产阶级指导不可

应加强海参崴的中国工人运动

今年五一之国际状况

“五一”纪念与农民

今年五一广州之两大盛举

中国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之始末

形势严重下之广州政府

致陈乔年、刘伯坚、袁庆云、李求实函

廖仲恺遇刺前后的广州政局

五卅周年纪念运动的经过及今后我们的工作

上海工人运动的新策略

目前政治现状及民族革命运动的前途

要把经济罢工与社会反日斗争结合起来

上海地方非有一次民众暴动不可

全国政治状况和今后党的责任

准备作大的行动

对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志的谈话

江浙区各地最近工作方针决议案

浙江独立与上海工人起义

上海暴动的善后工作及继续问题

上海工人第一次起义的总结和第二次起义的准备

上海暴动第一幕的经过及教训

九江攻下后的上海暴动问题

全国政治军事现状及上海民众的出路

东南的军事政治情形及上海自治运动的现状

暂停暴动宣传

天津会议后的政治局势与上海自治运动

最近政治党务的概况及今后上海工作进行之方针

江浙两省政治经济状况及今后工作进行方针报告大纲

对于区委江浙两省政治经济状况与今后工作进行方针报告决议案

中共江浙区委农民运动决议案大纲

上海工人第二次起义与当前工作

上海总同盟罢工及其前途

联合小资产阶级与右派军事势力决斗

市民代表会议就是国民革命的苏维埃

关于政治与本党工作方针

要领导工农小资产阶级直接争到政权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预备动员令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历史意义与今后的工作方针

严阵以待,集中兵力,保护上总与俱乐部

维持工人武装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

目前时局与我们的策略

继续斗争,胜利终是我们的

党的中心工作要集中在倒蒋

在中共“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中共湖北省委政治报告

中共中央对于长江局的任务决议案

中共湖北省委工作计划决议案

党的策略应当是发展游击战争

江西省委应即搬到农民斗争中心地区去

关于目前形势与工作任务问题致安徽省委信

利用新军阀战争,发展更广大的农民暴动区域

目前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长江局最近政治决议案

致王一飞并湘省委信

加强陇海路工人工作

对于湖北省委扩大会的报告

对于湖北问题的答辩

就义诗

附录

罗亦农年谱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罗亦农

罗亦农文集是201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罗亦农。

得书感谢您对《罗亦农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盛国荣教授纪念文集 电子书
本书为盛国荣教授逝世十五周年的纪念文集,分为师友回忆篇、佛心圣手篇、跨国传经篇、社会活动篇、薪火相传篇、唱酬交游篇六个部分。
轩辕文化研究论文集 电子书
本书分轩辕故里研究、轩辕文化研究、轩辕文化开发研究、始祖文化与华夏文明研究、轩辕故里与地方文化研究五个专题。收录了《一个伟大的传说》《轩辕黄帝史略》《论轩辕故里在清水》等文章。
杰瑞德博士纪念文集 电子书
本文集为纪念英国伦敦犹太文化中心海外部主任、河南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杰瑞德博士,收录国内犹太-以色列研究领域学者回忆和追悼杰瑞德博士的文章、感言,以及以“中国的纳粹大屠杀研究”“犹太历史与文化”“以色列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这些作者是杰瑞的朋友、同事或学生,他们或与杰瑞合作开展学术工作,或受杰瑞的启发及其精神的鼓舞而从事相关研究,或在研究中得到过杰瑞的各种帮助,希望以此文集纪念杰瑞德博士
《白氏文集》日本传播史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系列之一。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文集(2015)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非洲史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中国与非洲:发展战略的对接与交融”大型学术会议的论文集。除直接涉及主题亦即中非发展战略与产能对接方面的论文外,还收录了非洲外交、经济、政治、历史与考古、非洲文化艺术以及古代中非关系方面的论文,视野宏大、题材多样。本书不仅收录了著名专家学者的论文,也收录了若干篇青年学者的论文,反映了中国非洲史及非洲问题研究领域老、中、青学者的学术风貌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