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聚焦于始自蒙古南下徇地中原、迄于忽必烈至元初年华北地方行政建置发生激烈改易的现象,对该区域内所涉各层级之建置与区划的历史变迁状况进行细致的考释和分析。
内容简介
元代出现的多层级复式地方行政体制在古代中国地方行制度度演变史上具有颇为特出的地位。承袭金制而建立起的"行省",历唐、宋之准政区"道"或"路"的演变发展而成的正式政区"路",以及由于"行省"与"路"之出现而影响下的州、县,这些都是我们考察元代地方多层级行政体制演化的基本观照点。
然而设若我们进一步追问的话,元代缘何会出现此端变化,其演变之关节点究竟何在,其具体历史过程若何?如所周知,金元之际蒙古人对华北的经略,造成"州县尽废",世侯纷起的混乱局面;与此同时,蒙古草地分封原则引入中原,因投下分封而现大量的"食邑"路州。凡此诸种状况的出现,致使华北地区地方行政建置的改易十分剧烈,涉及到大量路、府、州、县的升置降黜与划割改属。
缘此,本研究聚焦于始自蒙古南下徇地中原、迄于忽必烈至元初年大约六十年间华北地方行政建置发生激烈改易的现象,对该区域内所涉各层级(中书腹里、宣慰使司、路、府、州、县)之建置与区划的历史变迁状况进行细致地考释和分析,力图将这个关键的演变环节如实地复原出来,以期究明蒙元地方行政建置之特质及其在唐宋、明清间的起承转合之地位。
作者简介
作者温海清,1979年生,江西宁都人,历史学博士,以元代史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元代史。著有《画境中州: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考》,并在《中国史研究》《文史》《民族研究》发表专题研究论文十余篇,在《文献》《中国学术》等杂志发表读史札记、学术书评等数篇,另有译著(合译)、译文各一部(篇)。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书系缘起
导论
一 选题及本文主旨述略
二 资料及先行研究述评
三 要义及篇章结构安排
上篇 地方行政制度、区划及建置变迁考析
第一章 “十道”的变迁——兼论元代腹里地区的形成
一 金元之际分道状况探源
二 窝阔台时期“画境之制”性质、内容等问题考辨
三 丙申画境“十道”之分道状况再考
四 中统初年“十路”宣抚司辖境状况考析
五 “十道”体系崩解下腹里区域的渐趋形成
第二章 “腹里”内部区划的生成及其地位探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蒙古袭来:金末华北区域划分的整合
三 画境中州:蒙元在华北地区统治的展开
四 腹里内部区划的生成以及腹里的地位问题
第三章 汉人世侯严实、张柔辖地的变迁——以丙申“画境之制”为主线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东平严实统领“五十四州县”考
三 保定张柔所领“八郡”、“三十城”考
四 余论
【附表】
【附图】
第四章 “万户路”、“千户州”——蒙古千户百户制度与华北路府州郡体系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蒙古千户百户制度在华北的推行
三 蒙古千户百户制度与华北路府州郡体系之对应关系析考
四 结 论
第五章 州的划分体制变迁——以“节度-刺史”体系为讨论中心
一 问题缘起
二 金元之际华北地区州的滥置
三 蒙古草原旧制冲击下华北州郡官制之嬗变
四 元代州划分体制的转变及其缘由之分析
第六章 华北建置变迁之初步分析
一 华北各区域建置变化的特征
二 华北建置变迁的时段特征
下篇 《元史》卷五八《地理志》考释
说明
参考文献
基本史籍类
方志类
汉文研究论著
英文研究论著
日文研究论著
地名索引
后记
画境中州: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考是201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温海清。
得书感谢您对《画境中州:金元之际华北行政建置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