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个全新角度的三国新世界,心理分析教人洞察人心。
内容简介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解读“三国”人物的行为表现。对三国时期的君主统帅、文臣谋士、武将枭雄等各方面人物,进行了人格方面的多角度深入剖析,并以相辅或相反的案例来说明人格完善的重要性,以望对现代社会中尤其是职场人士的心理完善起到以史明鉴的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岳晓东,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分会首任会长与候任会长,中央电视台特邀心理专家。岳晓东博士在心理健康、创新心理、咨询心理、幽默心理和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他先后在国内外的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影响深远。岳晓东博士还著有《登天的感觉》《少年我心》《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等心理学科普读物,深受读者的喜爱。此外,岳晓东博士还受聘为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篇 君主统帅篇
第1章 曹操(上):多重人格 难以捉摸
多重人格是情感、思想及言行不协调
曹操待人宽容而严苛,乐观而刻薄,率真而猜忌
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缺陷
第2章 曹操(下):豁达人格 延年益寿
豁达是乐观人格的表现
曹操善以积极心态应对困境
豁达使曹操开创了魏晋玄学
第3章 刘备:自我期盼 终成大业
自我期盼效应以高度自信为基础
自我期盼效应使刘备志向远大
君子情结成就刘备一生霸业
刘备尤其擅长在逆境中进行NLP调整
第4章 孙权(上):弹压用人 稳坐江山
弹压用人是张弛有度的领导艺术
孙权弹压用人表现为恩压、信压、责压三大招
三压并用 让孙权屡屡化险为夷
第5章 孙权(下):人格分裂 前后两人
人格分裂泛指个体人格发生了裂变
人格分裂令孙权晚年老悖昏惑、独断误信
公元222年是孙权人格分裂的分水岭
第6章 曹丕:自卑情结 视亲若仇
自卑情结使人对周围事物很敏感,也很容易感觉受折
曹丕的自卑情结产生于童年与青年的不快
自卑情结使曹丕性格孤僻,待人寡恩、报复心重
第7章 袁氏兄弟:优越过剩 自取灭亡
优越感过剩导致自以为是、不思进取
袁氏兄弟的优越感源自于门第显赫
优越感过剩令袁氏兄弟寡恩刻薄、嫉贤妒能
袁术之死实属自取灭亡,袁绍之败源于好谋无断
第8章 刘禅:依赖他人 无所作为
依赖型人格障碍源于早期亲情缺乏或亲情泛滥
生父和相父都超一流:刘禅想不依赖实在难
在位长达41年:刘禅实有过人气量
第9章 孙皓:反叛社会 残暴荒淫
反社会性人格者缺乏道德观念与罪恶感
孙皓的反社会性人格表现
孙皓反社会性人格源于恶劣的成长氛围
第二篇 文臣谋士篇
第10章 诸葛亮(上):追求完美 力不从心
完美主义人格者缺乏弹性
诸葛亮有三大完美主义人格表现
“以死效忠情结”使诸葛亮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
诸葛亮的完美主义给蜀汉朝政留下诸多后患
第11章 诸葛亮(下):移情偏见 酿造冤案
偏见是个人根据一定表象做出的错误判断
诸葛亮有“云长-文长”移情,长期对魏延实施冷暴力
诸葛亮歧视魏延,制造了蜀汉第一大冤案
第12章 司马懿:B型人格 不求完美
B型人格的人做事不求完美
B型人格使司马懿隐忍从容,气度非凡
第13章 张昭:高压沟通 适得其反
高压式沟通使人在对话中咄咄逼人,固执己见
张昭劝人以死人压活人、说话不留余地
张昭的过度耿直逾越了君臣大限
第14章 郭嘉:激励劝说 心悦计从
激励式劝说是以肯定的口吻进行沟通
“深通有算略”是郭嘉劝说艺术的关键
处事不惊使郭嘉屡出妙计
第15章 贾诩:逆向思维 屡出妙计
逆向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势,反向思考
贾诩的谋略集三种逆向思维
第16章 曹植:自我升华 文采飞扬
自我升华是个人面对困境的成熟防御机制
曹植的放纵人格使他失去了曹操的宠信
升华使曹植以淡泊来化解寂寞
曹植在文学创作中实现了人格净化
第17章 杨修:自作聪明 招惹灾祸
小聪明综合征表现为高智商、低情商
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只知炫耀卖弄,不知韬光养晦
第18章 祢衡:极端自恋 目中无人
自恋型人格障碍使人夸大自我价值
自恋人格障碍使祢衡狂妄自傲,冷漠自私
第三篇 武将枭雄篇
第19章 关羽:成也自恋 败也自恋
自恋人格使人对自我评价过高
自恋使关羽自视超逸绝伦
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令关羽败走麦城
第20章 张飞:冲动暴躁 终误性命
冲动型人格障碍使人做事不计后果
冲动型人格障碍使张飞待人暴躁 行事冲动
张飞也曾努力调整自我
张飞的人格误区在于敬上欺下
第21章 赵云:自谦低调 善始善终
自谦人格是爱己也爱人,自尊又自谦
自谦人格使赵云有高度自我觉察
“感恩情结”造就了赵子龙的自谦人格
第22章 魏延:自我陶醉 不知祸伏
自我陶醉型人格者妄自尊大,漠视他人
蜀汉第一将:魏延的自我陶醉有资本
魏延的自我陶醉表现:锋芒毕露,孤傲固执
自我陶醉使魏延出现认知偏差
第23章 周瑜:过度焦虑 劳心折寿
焦虑症的突出症状无明确目标的担忧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极度焦虑
周瑜欲铲除诸葛亮到了强迫意念的地步
周瑜是《三国演义》中铸造的最大冤假错案
第24章 吕布:缺诚寡信 反复多变
诚信缺失是一个人非道德化的表现
天纵英才和父母宠爱是吕布少信寡诚的根源
吕布的少信寡诚表现在不断投靠他人,却又不断利用他人
第25章 曹洪:安全缺失 聚财自慰
安全感缺失的人严重自信不足
曹洪舍命救曹操是为了寻求信任
曹洪贪财是为了缓解焦虑
第四篇 三国人事聚焦篇
第26章 三国最佳说客大盘点
张辽的同感式劝说
费诗的勉励式劝说
孔明的激将式劝说
贾诩的暗喻式劝说
第27章 三国战场奇谋大盘点
发散思维就是求异思维
第28章 三国最佳父亲大盘点
曹操──赏识教育
孙坚──承志教育
司马懿──实践教育
诸葛亮、孔融、关羽──言传身教
第29章 三国超常儿童大盘点
什么是超常儿童
三国超常儿童的结局
第30章 三国梦析透视
曹操梦三马同槽
曹操梦三日争辉
甘夫人梦皇叔陷于土坑
关羽梦猪
刘备梦关羽
马超梦群虎
诸葛恪梦披麻戴孝
钟会梦武侯
参考文献
三国人物心理分析与职场生存是2010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出版,作者岳晓东。
得书感谢您对《三国人物心理分析与职场生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