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汉代四家诗

孟子与汉代四家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从思想史、学术史、文学史的角度入手,着力于理清孟子与汉代四家诗之间的深层渊源,并对《孟子》在汉代《诗》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重新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正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孟子与战国秦汉《诗》学发展关系的纵向考察,主要从学术渊源、地缘关系、时代变换与孟子地位变迁三个层面,探讨孟子与周秦两汉的《诗》学渊源。第二、三、四、五章分别以鲁、齐、韩、毛四家诗为主体,从各自的学术渊源、经学特征、诗学主旨、诗义承袭和学者接受等角度,分析了孟子与四家诗的深层关联。

作者简介

作者李华,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学术研究领域均围绕孟子展开,主要涉及出土文献、稷下诸子、早期信仰建构、齐鲁文化、周秦两汉经学与子学互动等领域。

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的文化选择与价值重构——以孟子与两汉经学为中心”(项目编号:14CZW019)等。在《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孟子与周秦两汉《诗》学发展关系溯源

第一节 “恒久至道”:《诗》承渊源严秉孔学

第二节 “江山之助”:《诗》《孟》流传并济齐楚

第三节 “时运交移”:《孟子》辅经地位在汉代的确立

第二章 孟子与鲁诗

第一节 孟子《诗》说与鲁诗的经学化

第二节 鲁诗诗义阐释中的绍孟倾向

第三节 司马迁对孟子的推尊:“粲若经传,继乎六籍”

第四节 赵岐对孟子的推尊:“孟子后而能深知其学者,莫如赵氏”

第三章 孟子与齐诗

第一节 齐诗与孟子的地缘关系

第二节 齐诗“四始”“五际”与孟子渊源

第三节 诗义阐释对孟子的采纳

第四节 齐诗的经学特征与孟子的《诗》学定位

第四章 孟子与韩诗

第一节 韩诗与《外传》的尊孟倾向

第二节 韩婴《诗》学的宗孟特点

第三节 韩婴对孟子的思想承传

第四节 韩诗学者对孟子的接受与承传

第五章 孟子与毛诗

第一节 “毛诗诸序与孟子多合”

第二节 《毛诗故训传》对孟子的吸纳

第三节 郑玄《笺》《谱》“专用孟子之法以治《诗》”

结语 孟子与汉代《诗》学关系重估——从“祖荀”到“宗孟”

参考文献

孟子与汉代四家诗是202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李华。

得书感谢您对《孟子与汉代四家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心学与心理建设 电子书
本书是心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心理建设与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两岸心学论坛”的论文集,收入论文30余篇。与会专家的论文围绕孙中山思想、心学、孙中山的“心理建设”与心学的关系几个方面展开研讨,研讨的核心是孙中山“心理建设”的思想渊源及其当代价值。专家学者们的论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忧国、忧民、忧天下,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与建议。
古代神话与早期民族 电子书
本书依据文献资料、文化遗存、考古发掘等相关数据与信息,在充分运用文献学、历史学、民俗学、考古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神话学等学科理论与知识的基础上,从动态的角度剖析了古代神话的传播流变与早期民族迁徙融合的契机、原因、进程、规律、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神话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为当代民族精神的培育塑造服务。
逻辑与哲学的交融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分析哲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分为“弗雷格”“克里普克”“威廉姆森”“哈克”四个专题。其中“弗雷格”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国外学者对弗雷格哲学当代价值的再发现,“克里普克”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克里普克继历史因果理论之后创立的新的哲学理论。威廉姆森与哈克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们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外分析哲学的前沿动态。
潘茂名研究与综述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潘茂名的游学生涯、潘茂名的故事传说、潘茂名签语101条最新注释、关于潘茂名的古籍文献记载、关于潘茂名的文物古迹、历代关于潘茂名的文艺作品、“潘茂名文化”的概念及内涵等。
形象塑造与化妆技巧 电子书
本书从仪容、仪表塑造及化妆技巧入手,与职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全面、系统地对人的外在形象设计与塑造进行有针对性的介绍。本书分为6个项目,项目1为化妆概述;项目2为皮肤的特征与护理方法;项目3为化妆色彩;项目4为化妆的基本步骤与方法;项目5为局部矫正的化妆技巧;项目6为常见的妆容。本书适合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形象塑造与化妆技巧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岗前、在职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