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修订本)(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修订本)(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将历史文献分析、地理学田野考察方法以及人类学思想观念相结合,从地出发,站在人的立场上,观察并分析区域历史发展进程与地理面貌的演变。

内容简介

通过对历史时期汉水流域自然与人文地理面貌的重建及其演变过程的考察,探讨历史地理区域的生成、演变及其导因,分析区域的开发进程、内部结构以及区域人地关系的特点,同时,摸索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建立连续的区域历史地理剖面,是考察历史地理区域之生成、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有效方法;人口移动、土地利用方式的变迁、居住方式的变化,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方面。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的人地关系都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态与模式,有不同的内涵;一个区域的人地系统有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鲁西奇,男,1965年10月生,江苏东海人。1982-1995年间就读于武汉大学,1995年获博士学位;1989-2007年间在武汉大学工作,2001年任教授。现为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历史地理研究。出版《区域历史地理: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等专著6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1项。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 历史与空间

二 主要人地关系学说之检讨

三 “区域”观念及其方法论意义

四 以汉水流域历史地理研究为个案

五 研究方法与切入点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汉水流域的自然、人群、经济与聚落

一 气候与地貌

二 考古文化谱系与居民种族

三 遗址分布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四 生计方式与经济类型

五 住宅形式与聚落形态

六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青铜时代汉水流域的文化演进、城邑分布与居住形式

一 文化演进及其区域差异

二 城邑分布及其形态

三 住宅形式与聚落分布

四 生产工具的组合与田野面貌

五 小结

第三章 秦汉至六朝时期汉水流域的人口、经济、聚落与文化

一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二 农业经济区的形成与演变

三 交通道路

四 城邑与村落

五 文化区域及其差异

六 小结

第四章 7~13世纪汉水流域的自然、人口、城邑与经济

一 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

二 人口分布与迁移

三 农作物种植及其地理分布

四 城镇布局及其形态

五 小结

第五章 明清时期汉水流域自然与人文地理面貌的巨变

一 人口迁移与分布

二 农业经济的区域差异

三 自然环境的变迁

四 城镇、集市、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形态

五 小结

第六章 区域开发进程、空间结构及人地关系

一 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 区域内部的空间结构与差异

三 人地关系的多样性

四 小结

附录 区域、地方与地域:空间维度下的历史研究

主要征引文献

索引

修订本后记

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修订本)(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鲁西奇。

得书感谢您对《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汉水流域的个案考察(修订本)(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亚研究(第3辑) 电子书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发与中亚、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等问题相关的文章,涉及外交、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本册为第3辑。
东海海域移民与汉文化的传播:以琉球闽人三十六姓为中心 电子书
一部研究东海海域移民与汉文化传播的专著。
台湾历史研究(第4辑) 电子书
全面研究台湾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外交史及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
满族经济史 电子书
本书梳理了满族的经济发展过程。
古法今观 水经注 电子书
本书以河流为纲,记述了河流流经区域的地理情况,包括山脉、土地、物产、城市的位置和沿革、村落的兴衰、水利工程、历史遗迹等古今情况,并且具有明确的地理方位和距离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