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

中国绘画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齐白石“伯乐”、民国美术“头一人”陈师曾扛鼎之作,中国绘画史开山之作。

内容简介

《中国绘画史》是陈师曾先生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课程的讲座记录稿。

《中国绘画史》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至明清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全面、语言凝练,是一本中国绘画的简明通史。

《中国绘画史》为中国绘画史研究开山之作。陈师曾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美术普及教育,旨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成就推广给国人,本书便是先生这一教育信念的结晶。

作者简介

作者陈师曾,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美术家、艺术教育家。出身书生门第,清代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史学家陈寅恪的兄长。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著作有《中国绘画史》《染仓室印集》《陈师曾先生遗墨》《陈师曾先生遗诗》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前言

第一编 上古史

第一章 三代之绘画

第二章 汉代之绘画

第三章 六朝之绘画

第四章 魏晋之绘画

第五章 南北朝之绘画

第六章 隋朝之绘画

第二编 中古史

第一章 唐朝之绘画

第一节 唐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唐朝前期之绘画

第三节 唐朝后期之绘画

第四节 李思训一家

第五节 王维

第六节 鞍马画家

第七节 中唐及晚唐之绘画

第八节 周昉与赵公祐一家

第九节 花鸟画与论画

第二章 五代之绘画

第一节 五代绘画概论

第二节 南唐之绘画

第三节 前后蜀之绘画

第四节 五代之山水画

第三章 宋朝之绘画

第一节 宋朝文化总论

第二节 宋朝之画院

第三节 宋朝画派之沿革

第四节 宋朝之论画

第四章 元朝之绘画

第一节 元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元代绘画之变迁

第三节 四大家

第四节 题款及道释画

第三编 近世史

第一章 明朝之绘画

第一节 明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明朝之画院

第三节 山水画之沿革

第四节 浙派

第五节 院体画之一派

第六节 吴派

第七节 道释风俗画之变迁

第八节 花鸟及杂画

第九节 闺秀妓女之绘画

第二章 清朝之绘画

第一节 清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清朝之山水画

第三节 人物画之变迁

第四节 花鸟及杂画

附录

清代山水之派别

清代花卉之派别

文人画之价值

中国人物画之变迁

绘画源于实用说

中国绘画史是2018年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师曾。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绘画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手自学入门  工笔基础教程╳实战练习 电子书
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不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力求“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而工笔画中特有的白描技法和色彩运用,常常使得零基础的绘画爱好者望而却步,本书将带领读者以工笔画中常绘制的荷花与牡丹为切入点,从零起步,学习绘制工笔画。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细致讲解了绘制工笔画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第2章讲解了白描的基本运笔技法和线条绘
幻想生物奇想国 奇幻人物插画教程 电子书
本书分为5章。第1章“世界之外”,包含奇幻人物插画作品展示与基础工具介绍。第2章“幻境入口”,先介绍使用不同水量、纸张、颜料绘制时展现的不同效果,然后讲解水彩画的技法,如质感如何表现等,再在人物教学部分教给读者绘制人物头像的方法,最后是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第3章“梦想现实”,用11个插画作品解析创作思路及要点。第4章与第5章通过7个案例,介绍用水彩颜料绘制唯美奇幻人物插画的完整过程。
满庭芳华 工笔白描百花画谱 电子书
这本精美的白描花卉图谱内含100余幅精细的白描花卉画稿,画稿中的花朵形态与构图各不相同,设计巧妙,笔法、线条粗细直观,可以极大地激发读者的学习和临摹兴趣。对于白描初学者和绘画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学习参考资料。本书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介绍了白描的基本技法,零基础读者也可以轻松学会;第二章是百花图谱,展示了100余幅花卉线稿,可供读者欣赏、参考和临摹。本书收录的作品线条优美、结构明确、形象生动,
丰子恺聊印象派 电子书
中国美术事业奠基人丰子恺的经典美育之作,讲透印象派发展的来龙去脉。
中国经典纹样图鉴 电子书
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了上至新石器时代马家窑彩陶、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纹样,下至元、明、清时期及近现代瓷器、织物上的纹样,共80种,近200张中国经典纹样。这些纹样包括兽面纹、花卉纹、动物纹等具象纹样,还包括万字纹、几何纹等抽象纹样。书中对每一种纹样都进行了简单介绍,并讲解了其结构和应用。每一张纹样图都经过重新设计绘制,并拆分了单独纹样,提取了中国传统色谱的色值,以方便读者理解和使用。本书适合传统文化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