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描述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及历史影响。
内容简介
书中分析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主要思想,包括: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内在矛盾及其解体,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批判;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进行了评述。
本书最后论述了《费尔巴哈论》对当代中国的重要现实意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时代背景、写作目的及历史影响
一 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背景
(一)德国社会经济状况和哲学变迁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传播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复活和折衷主义的流行
二 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目的
(一)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联系
(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区别
(三)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
三《费尔巴哈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
(二)为新历史条件下的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内在矛盾及其解体
一 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
(一)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
二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革命意义
(一)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二)黑格尔哲学“合理内核”的革命意义
三 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
(一)黑格尔哲学的体系
(二)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及其表现
(三)黑格尔哲学方法与体系矛盾的阶级根源
四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产生
(一)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的分裂
(二)青年黑格尔学派内部的分裂
(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出现
第三章 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
一 理论批判的框架和标准
(一)哲学基本问题
(二)实践的标准
二 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特点
(一)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
(二)费尔巴哈哲学“基本内核”的特点
三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及其根源
(一)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局限的根源
四 施达克对费尔巴哈的错误评判
(一)施达克的错误标准
(二)施达克错误的原因
第四章 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批判
一 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批判
(一)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观点
(二)“心是宗教的本质”批判
(三)“宗教变迁决定社会变迁”批判
二 对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批判
(一)费尔巴哈伦理学的抽象方法
(二)费尔巴哈道德准则的唯心主义表现
(三)费尔巴哈伦理学的阶级实质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伟大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
(二)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
(三)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科学思想的汲取
二 唯物的历史观的创立
(一)唯物史观的任务和对象
(二)唯物主义原则的贯彻运用
(三)唯物史观的确立
三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一)生产方式对国家、政治和法律的决定作用
(二)生产方式对哲学和宗教的决定作用
四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
(一)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二)德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态度
(三)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
第六章 《费尔巴哈论》对当今的现实意义
一 学习和掌握原著思想内容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和掌握《费尔巴哈论》等原著有助于捍卫意识形态阵地
(二)《费尔巴哈论》等原著的群众史观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四)《费尔巴哈论》提供的价值标准为我们辨别是非曲直提供了基本原则
二 原著呈现形式给我们的启迪
(一)“批判地继承”给我们树立了典范
(二)历史叙述方法可供我们借鉴
(三)务实品格值得我们仿效
(四)“问题导向”给我们以启迪
参考文献
后记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是2017年由中新华创出版,作者孙厚权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