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为普通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教材,基于《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编写而成。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基本知识概述,桥梁震害与抗震概论,场地、地基与基础,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作用计算,桥梁延性抗震设计,桥梁减隔震设计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的抗震设计。
本书内容时效性强,基于新的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编写,并吸收了作者多年来在桥梁结构抗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成果。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参考,也可供结构健康监测相关专业人员研究参考。
作者简介
编著者黄民水,2000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2003年至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7月来武汉工程大学工作,2009年至2011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做博士后,2012年至2014年在教育厅资助下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访问,2015年至2016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前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交流访问。
先后主持和参与20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武汉工程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先后主持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CDB080;2014CFB773)等项目的研究,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404),目前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ISTP收录23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1章 地震基本知识概述
1.1 地震发生机理
1.1.1 地球的构造
1.1.2 地震的类型和成因
1.1.3 地震波
1.1.4 地震强度
1.1.5 常用术语
1.2 地震活动与地震分布
1.2.1 世界地震活动
1.2.2 我国地震活动
1.2.3 我国严重的地震灾害
1.3 地震震害
1.3.1 地震中地表的破坏
1.3.2 地震中工程结构的破坏
1.3.3 地震次生灾害
1.4 地震震害启示
第2章 桥梁震害与抗震概论
2.1 桥梁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2.2 桥梁各部位的震害
2.2.1 桥梁震害原因
2.2.2 桥梁上部结构震害
2.2.3 桥梁支座及连接部位震害
2.2.4 桥梁下部结构震害
2.2.5 桥梁基础震害
2.3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
2.3.1 桥梁抗震设防标准
2.3.2 桥梁的抗震设防分类
2.3.3 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目标
2.4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流程
2.4.1 桥梁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2.4.2 桥梁抗震体系选择
第3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
3.1 地震地面运动特性
3.1.1 地震记录
3.1.2 场地对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影响
3.2 场地的划分
3.2.1 场地的选择
3.2.2 场地类别的划分
3.3 地基的承载力
3.4 地基土的液化和抗液化措施
3.4.1 地基土的液化
3.4.2 地基土的液化判别
3.4.3 液化地基的评价
3.4.4 地基抗液化措施
3.5 桩基础的抗震设计
3.5.1 桥梁桩基的震害现象和破坏机制
3.5.2 非液化土中桩基抗震验算
3.5.3 液化土中桩基抗震验算
3.5.4 桩基础的抗震性能分析
第4章 桥梁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作用计算
4.1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演变
4.1.1 静力法
4.1.2 反应谱法
4.1.3 动力法——动态时程分析法
4.2 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和线性振动响应
4.2.1 单自由度振动体系的自由振动
4.2.2 单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分析
4.3 地震反应谱
4.3.1 定义与计算
4.3.2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4.4 多自由度体系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4.4.1 多自由度体系的振动方程
4.4.2 多自由度体系的结构动力特性计算
4.4.3 多自由度结构的线性地震响应计算方法
4.5 桥梁地震作用计算
4.5.1 桥梁结构考虑地震作用的原则
4.5.2 常规桥梁地震作用计算
4.6 桥梁的抗震措施
4.6.1 一级抗震措施
4.6.2 二级抗震措施
4.6.3 三级抗震措施
4.6.4 四级抗震措施
第5章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
5.1 延性的基本概念
5.1.1 延性的定义
5.1.2 延性抗震的意义
5.1.3 结构类型延性定义
5.1.4 延性指标
5.1.5 曲率延性系数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关系
5.1.6 延性与变形的关系
5.2 桥梁延性抗震设计方法
5.2.1 延性设计中的材料性能
5.2.2 能力设计方法
5.2.3 塑性耗能机制的选择
5.2.4 能力保护构件设计
5.3 桥梁延性抗震计算
5.3.1 强度与变形验算
5.3.2 支座抗震验算
5.3.3 延性构件细节设计
5.4 特殊桥梁抗震设计
5.4.1 特殊桥梁抗震设计现状
5.4.2 特殊桥梁一般规定
5.4.3 特殊桥梁抗震概念设计
5.4.4 特殊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
5.4.5 性能要求与抗震验算
5.4.6 抗震措施
5.5 双柱墩简支梁桥延性抗震设计实例
5.5.1 工程概况
5.5.2 计算模型
5.5.3 纵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5.5.4 横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5.5.5 防落梁构造设计
5.6 双柱墩连续梁桥延性抗震设计实例
5.6.1 工程概况
5.6.2 计算模型
5.6.3 纵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5.6.4 横向地震作用下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
5.6.5 防落梁构造设计
第6章 桥梁减隔震设计
6.1 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6.1.1 工作机理
6.1.2 功能要求
6.1.3 延性抗震设计与减隔震设计的比较
6.2 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6.2.1 国外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6.2.2 我国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6.2.3 国内外减隔震设计规范发展历程
6.3 减隔震装置
6.3.1 橡胶支座
6.3.2 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
6.3.3 液体粘滞阻尼器
6.3.4 金属阻尼器
6.3.5 连接构造和防护措施
6.4 桥梁减隔震设计
6.4.1 桥梁减隔震技术适用条件
6.4.2 减隔震装置选择
6.4.3 减隔震装置布置
6.4.4 其他构件和细部构造的设计
6.4.5 减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
6.4.6 性能要求与抗震验算
6.5 减隔震计算实例
6.5.1 工程概况
6.5.2 地震动的输入
6.5.3 基于单振型反应谱方法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6.5.4 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验算
6.5.5 防落梁构造设计
第7章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的抗震设计
7.1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抗震设计现状
7.2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抗震设防标准
7.2.1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防分类
7.2.2 抗震设防类别要求
7.2.3 抗震性能目标
7.2.4 抗震设计中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7.3 梁式高架区间结构的抗震计算
7.3.1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7.3.2 地面结构地震反应计算
7.3.3 支座地震反应计算方法
7.4 抗震性能的验算
7.4.1 钢筋和钢骨混凝土构件
7.4.2 钢管混凝土构件和钢构件
7.4.3 基础
7.4.4 支座
7.5 抗震构造细节及抗震措施
7.5.1 钢筋混凝土桥墩
7.5.2 钢骨混凝土桥墩
7.5.3 钢桥墩
7.5.4 抗震措施
7.6 轨道交通简支桥梁抗震计算实例
7.6.1 工程概况与地震动输入
7.6.2 计算模型及动力特性
7.6.3 地震反应计算
7.7 轨道交通连续梁桥抗震计算实例
7.7.1 工程概况与地震动输入
7.7.2 计算模型及动力特性
7.7.3 地震反应计算
参考文献
桥梁结构抗震是2020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民水 编著。
得书感谢您对《桥梁结构抗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