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研究

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研究

编辑推荐

本书对中国经济体制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如何对待一个重大的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个关系,是我国经济与水发展是否顺利的关键,也是成绩与失误背后重要的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发展非常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中是怎样认识和处理这个关系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背后的客观规律究竟是什么,这些都是本书研究的内容。

本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入手,来分析这个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武力,中共党员。曾经做过农民、工人, 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从事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院重点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研究生院经济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997年曾经在荷兰莱顿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

2008年9月调入当代中国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党组成员(正局级)、研究员,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史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次主持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大项目和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主要成果多次获得中国社科院优秀成果奖、国家图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政府主导下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体制(1949—1952)

第一节 旧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

一、“双重失灵”在传统经济部门中的表现

二、“双重失灵”在现代经济部门中的表现

三、革命根据地的经济体制

第二节 新中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管理体制

一、政府主导型经济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因

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机构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

四、党对经济工作领导体制的确立

第三节 没收官僚资本和确立国营经济领导地位

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二、掌握金融和商贸,确立国营经济领导地位

三、国营经济的其他来源

四、国营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

第四节 统一财经

一、统一币制

二、平抑物价

三、统一财经

第五节 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

一、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方针

二、打击投机资本

三、调整工商业

四、“三反”“五反”运动和第二次调整工商业

第六节 土地改革与乡村党政群组织建设

一、土地改革

二、供销合作与信用合作事业

三、生产互助合作

第七节 统制贸易体制的建立

一、统制贸易的形成原因

二、统制贸易的组织机构

三、统制贸易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初步探索(1953—1957)

第一节 民主革命和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的发展战略

一、重工业优先: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的确立

二、走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三、走向计划体制:“一五”计划的实施

第二节 政府和市场的博弈与农产品购销制度的建立

一、大规模经济建设与粮食市场的矛盾

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三、油、棉的统购统销政策

四、其他农副产品的收购政策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及其中政府的作用

一、从统购统销到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农业合作化的发展与高潮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工业生产资料(物资)的计划流通体制

二、工业消费品的计划流通体制

三、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与“一五”计划相适应的政府机构和职能调整

一、政府机构的设置

二、计划经济的微观管理体制

三、计划工作的特点与夹缝中的市场调节

第三章 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第一次探索(1958—1960)

第一节 中共八大前后关于经济体制的探索

一、八大前后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二、1957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

三、对八大前后探索的评价

第二节 195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1956年的“反冒进”

二、“大跃进”决策的形成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生

第三节 “大跃进”对经济体制的冲击

一、地方工业“自成体系”与“权力下放”

二、政府和企业组织行为的变化

三、“大跃进”对经济体制的冲击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经济体制的冲击

一、人民公社的特点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农村经济

三、人民公社的初步调整与反复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第四章 市场因素的复活与高度集中体制的回归(1961—1965)

第一节 政府管理经济的严重失灵和被迫调整

一、政府管理失灵与市场供求紧张

二、调整的初步进行

三、调整的全面展开与进一步巩固

第二节 公有制程度的退缩和市场机制的初步恢复

一、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二、农村包产到户的尝试

三、商业体制的调整与自由市场的恢复

第三节 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恢复和三线建设

一、集中管理体制的初步恢复

二、集中管理体制的全面恢复

三、三线建设对经济体制的影响

第四节 国营企业改革尝试和试办托拉斯

一、加强国营企业的管理

二、试行物资按商品流通

三、试办托拉斯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经济体制的冲击

一、“四清”的提出与初期实践

二、“四清”运动的全面开展与纠偏

三、阶级斗争扩大化

四、“四清”对经济体制的影响

第五章 走向混乱的计划经济(1966—1976)

第一节 计划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的破坏

一、计划体制的条块矛盾与改革出路

二、“文革”初期对经济体制和运行的冲击

三、“文革”中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四、“文革”后期的整顿与冲击

第二节 思想理论走向极端

一、极左思想及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正确探索的否定

二、极左思想对经济体制的影响

三、极左思想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影响

第三节 市场调节的扩大

一、国营企业的物资协作

二、集体企业的市场行为

三、若明若暗的集市贸易

第四节 对外经济开启封闭大门

一、60年代中国的对外经济交流

二、国际形势的积极变化

三、新中国第二次大规模技术引进

四、对外经济交流的全面展开

第六章 市场机制的回归与改革的开始(1976—1984)

第一节 农村的体制改革与市场发育

一、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经济体制

二、农村自发改革探索与制度变革

三、农村市场的发育

第二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发育

一、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

二、集体和个体经济的市场行为

三、市场调节范围的扩大

四、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调节

第三节 经济特区:政府、开放、市场的三重驱动

一、经济特区决策的形成

二、特区的经济体制

三、特区对全国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 对外开放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扩大

一、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转型

二、外贸体制改革

三、利用外资的体制机制

第七章 市场机制的扩大与经济治理(1984—1992)

第一节 1984年关于商品经济的认识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一、1984年对商品经济的认识

二、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 中共十三大关于加快市场经济导向改革的决策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二、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新认识

三、中共十三大之后的改革举措

第三节 放权改革中的经济过热和市场管理失控

一、改革中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机制的变化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偏差与转轨中的矛盾

三、经济过热与治理整顿

第四节 经济治理整顿期间的徘徊与改革探索

一、经济治理整顿的基本方针

二、前期治理整顿的政策措施

三、在治理整顿中寻求发展

四、在治理整顿中探索改革

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2—2002)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

一、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形势与邓小平南方谈话

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三、十四届三中全会的经济体制改革框架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体制的建立

一、经济过热与宏观调控的原则

二、金融体制改革

三、财政体制改革

四、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宏观调控

第三节 国有经济的改革攻坚与重大突破

一、国有经济改革的困境解析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抓大放小、减员增效

第四节 买方市场下的市场建设

一、产品市场的改革与调控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与规制

三、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

第五节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一、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1993年政府机构改革

三、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

第九章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2003—2012)

第一节 政府、国企和宏观调控方式改革

一、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

二、国有企业改革

三、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第二节 第一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扶持

一、“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向

二、减轻农民负担

三、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直接参与

四、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培育和调节

第三节 政府对产品市场的调控和权力收缩

一、产品市场快速发展与政府权力收缩

二、建立规范的流通体制

三、政府对产品市场的调控

第四节 金融市场的发育和政府调控

一、改革开放初期金融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间接融资渠道的发展

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

第五节 对外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一、入世后的国内体制调整

二、应对外来冲击

三、助力出口与对外投资

第十章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2013—2018)

第一节 中共十八大以来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的深化

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

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强化与经济新常态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第二节 政府加大改革的力度和加快改革的速度

一、全面从严治党

二、政府机构改革

三、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

第三节 政府对市场的完善与规制

一、促进市场出清

二、加强民生建设

三、加强生态建设

第四节 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划

一、政府对中国发展的时间规划

二、政府对中国发展的空间规划

三、政府对产业和科技的规划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研究是201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扬。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高速交通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变 电子书

提炼长三角地区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发展趋势,深入剖析高速交通建设与长三角地区空间结构演变的耦合机理。
中国银行产业升级研究 电子书

全面揭示中国银行产业升级的各方各面。
中国产业安全指数研究 电子书

对农业、能源、装备制造、金融等国家支柱型产业展开产业安全指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