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黛之辨

钗黛之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钗黛之辨》是著名红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曾扬华代表作。在《红楼梦》研究上,对红学第一大公案进行的辨析具有首创之功。

内容简介

《红楼梦》问世至今二百多年来,在众口一词给予了最高的赞誉的同时,又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都存在着种种不同的意见和纷争。而在这些纷纭众说之中,对薛宝钗与林黛玉的争论,不但从古至今从未停息过,而且甚至可以算是最为激烈的一种争论。本书对这个红学第一大公案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与辨析并试图了结此案。同时为《红楼梦》人物论的进一步拓展,树立了又一种可取的典范,为《红楼梦》的阅读与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考证。上篇重点分析林黛玉与薛宝钗以及当下红学研究派别;下篇笔触延伸到其他人物,以及与主要人物的关系,如贾母,王夫人等,顺手织就一幅五光十色的大观园芸芸众生图,为读者理解主要人物的活动乃至整部《红楼梦》提供背景。

作者简介

作者曾扬华,1935年出生,江西泰和人。1959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直至退休。出版著作有:《〈红楼梦〉新探》《漫步大观园》《〈红楼梦〉引论》《钗黛之辨》。与人合作有:《<红楼梦>校注》《<西游记>校注》及其他著作数种。曾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现任《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上篇

第一章 钗、黛之争的历史

拥林派

拥薛派

“钗黛合一”论

第二章 林黛玉

第三章 薛宝钗

第四章 钗黛之比较

美丽神话与“和尚说的”

“金玉”与“木石”

俗美与仙姿

见人与见物

“冷香”与体香

共读“西厢”与说“混账话”

多情与无情

恋爱与谋婚

应景与巴结

红麝串子与鹡鸰香串

冷漠与真情

铜臭与书香

谲诈与憨厚

结党与独善

钗、黛与湘云

袭人与晴雯

莺儿与紫鹃

扑蝶与葬花

“上青云”与“飞到天尽头”

“停机德”与“咏絮才”

第五章 象征艺术中的钗与黛

《红楼梦》中的象征艺术

象征艺术中的钗与黛

第六章 再直观些看作者的态度

家庭根底

第一件事

第一次亮相

居处安置

红楼梦曲

先天之症

爱情无价

第七章 撼山易,撼薛宝钗难

《红楼梦》的特殊笔法使人们不易看清薛宝钗

对有些理论的误解影响了人们认清薛宝钗

薛宝钗有深广的社会现实基础

新的观察方法不能真正读懂薛宝钗

下篇

第一章 世人齐说贾母“舍黛取钗”

第二章 贾母与林黛玉

第三章 贾母与薛宝钗

第四章 贾母与史湘云

第五章 贾母与王夫人

第六章 王熙凤该如何

第七章 扩展视野与破除障碍

第八章 “舍黛取钗”是后四十回的最大败笔

结语

参考书目

钗黛之辨是2022年由领读文化出版,作者曾扬华。

得书感谢您对《钗黛之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之底气 电子书
第一次听到“页岩”二字,有些诧异。“页”,是书页的“页”吗?是的!由岛影所著的《国之底气(中国首个页岩气田的涪陵样本)》讲述的是天下还有这样的岩石,就像书页一样的岩体,就像一部可以翻阅的石头。石头如书,那“页岩”里的文字,就应该是碑文。石油人站在比山还要高的钻塔,汗水流过脊梁顺着井口流人地心,成了大地的泉眼。这是一支怀揣梦想敢于担当的中国石化的当代“夸父”。这是一支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中国石化的当代
京渝之蓝 电子书
本书以多年来往于山城重庆和首都北京之间的T10/9次蓝色特快列车为主题,系统地展示了这趟经典列车的方方面面,讲述了一个个十分感动的故事和作者的辛酸历程。
牧马河之夏 电子书
《牧马河之夏》是一部中篇小说集,收入11篇。集子中的故事有关于明清易代时期文人士子的悲辛处境——背负沉重历史,挣扎沉浮中的爱与泪,痛与怕。关于秦准歌女的家国情怀、爱情悲喜——在沧海横流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当代硕博士生面对现实的碾压、理想的撕扯,进退失据中踉跑前行、以至沉沦。关于底层出身的白领女性在面对现实贫瘠、诱惑无限时,从纯洁坚守,到全线溃败的曲折心路。更有关于知识女性在对恶劣原生家庭的逃离和牵绊
狄仁杰之恶麒麟 电子书
巍巍盛唐,武则天欲举办祭天大典,幽州城忽闻魔兽恶麒麟肆虐,州官遭弑,百姓染血,天降噩兆的流言暗生。狄仁杰赴幽州侦查,一路杀机四伏,夜阑人静,客栈邻窗分尸;王府夜宴,恶麒麟从天而降。北境外,朔风萧萧,突厥势力镇日虎视眈眈;朝堂上,激流暗涌,武氏与李唐势力斡旋。幽幽鬼洞,秘影幢幢,阴谋隐迹于黑暗;战马嘶鸣,铁戈铮铮,一场消弭于悲悯的旷世战争……在杀局和战火中,且观一场江山与人心的旷世对赌!
狄仁杰之金龙锁 电子书
元芳“噬魂谷”探查青铜冥将久久未归,凉州刺史商大人突然遇害,城外有青铜冥将屠戮牧民,城内有杀人女巫残害百姓,突厥使者无故死于狄公眼前,大唐与契丹决战之际,状况百出,到底谁是“李鬼”,谁是“李逵”,且看狄公抽丝剥茧,层层破案。在杀局和战火中,且观一场江山与人心的旷世对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