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国家大战略研究与运用指南,以史为鉴,看透当今大国军事战略演变。
内容简介
麻省理工学院军事专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巴里·波森,系统考察和比较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英国、法国的军事学说,剖析了影响各国军事学说形成的官僚、权力政治、技术以及地理因素。在案例分析部分,波森分析了德国闪电战、英国空防体系、法国马奇诺防线的形成,从大战略的高度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作者简介
作者巴里·波森,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教授,国际安全研究项目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战略研究和组织行为。其主要著作包括《军事学说的来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国、英国和德国》(1984)和《不经意的升级:常规战争与核风险》(1991)。他还是《国际安全》编委和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丛书总序 纵谙古今韬略 横务天下经纶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军事学说的重要性
大战略与军事学说
军事学说的例证
军事学说的重要性
进攻、防御和威慑:军事学说与国际冲突
政治—军事整合与国家的安全
革新
总结
第二章 解释军事学说
理论与解释
理论验证
案例选择
军事组织与军事学说
处理不确定性——内部机制
不确定性与革新
假设——进攻、防御和威慑
假设——整合
假设——军事学说的革新
小结:组织理论的假设
均势理论与军事学说
假设——进攻、威慑和防御
假设——文官干预及其对整合和革新的影响
小结:均势理论的假设
总结
第三章 1940年战役
法兰西之战
军力
军事学说
战争计划
不列颠之战
军力
学说
战略
总结
第四章 法国
防御
技术的角色
欧洲的力量分布:影响法国战略的约束和刺激
组织的影响
停滞和分裂
力量分布:一个长期因素
组织的影响
结论
第五章 英国
防御和抑阻
技术
全球性力量分布:约束和刺激
组织的影响:分裂
防御和分裂:总结
整合和革新
技术变革、组织偏见和空防的演变
制衡行为
空防的演变
组织因素和空防的演变
总结:空防的发展
结论
第六章 德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德国战略:希特勒时代之前
德国陆军与进攻
魏玛时期的整合
革新
总结
希特勒时期的德国战略
体系性约束与希特勒的外交
体系性约束与进攻
机会与进攻
军事学说的革新:闪电战及其起源
闪电战的早期发展和阻力
总结和结论
第七章 结论
组织理论
均势理论
技术和地理
相对的解释力
若干总体的政策性结论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丛书
军事学说的来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国、英国和德国是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巴里·波森。
得书感谢您对《军事学说的来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法国、英国和德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