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收录作者近20年来从事西域研究的论文26篇。
内容简介
本书体现了作者通过文献梳理历史的学术途径。作者认识西域文献的特性,概括为“载体的丰富性、文字的多样性、时间的悠久性、表现的世界性”四个方面,本论集对于西域文明的漫长历史空间、不同文献载体,都有所涉猎。文献不论新旧,而采铜于山,在西域文化的诸多问题点上,均有所创获。
作者简介
作者朱玉麒,男,1965年4月生,江苏宜兴人。曾任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域研究中心主任,《西域文史》主编,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作品有《仓石武四郎中国留学记》《“喜雨”别解》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第十八种)
出版弁言
序言
汉唐西域纪功碑考述
一 边塞纪功碑渊源
二 汉代西域纪功碑
三 唐代西域纪功碑
四 简短的结论
汉和堂藏《裴岑碑》旧拓考
一 《裴岑碑》的发现与拓本流传
二 汉和堂藏拓上的李晋年题跋
龟兹刘平国刻石的发现与近代新疆
引言
一 刘平国刻石的发现与保护
二 刘平国刻石的发现与近代新疆
余论
内藤湖南未刊稿《龟兹左将军刘平国碑考证》研究
引言
一 内藤文库中的《刘平国碑》文献与释读文稿
二 研究文稿录文
三 文稿解析及中日文本先后
四 文稿写作时间与缘由考论
五 文稿未刊原因蠡测
结论
所谓“李崇之印”考辨
一 “李崇之印”的发现与释读
二 “李崇之印”被视作西域都护的私印
三 “李崇之印信”当是“李忠之印信”的印学解读
四 “李忠之印信”的文献价值
小结
吐鲁番文书中的汉文文学资料叙录
引言
一 经典文学
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汉文文学的传播与接受——以吐鲁番文书为中心
一 中古时期吐鲁番地区汉文化的传播与吐鲁番文书的“碎片”效应
二 吐鲁番汉文文学的写本形态
三 吐鲁番汉文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余论
新出吐鲁番文献中的古诗习字残片研究
一、习字残片中古诗的发现与文书缀合
二 “古诗习字”的文学史料价值
三 “古诗习字”的文学史意义
四 “古诗习字”与吐鲁番的文化习尚变迁
吐鲁番文书中的玄宗诗
一 玄宗诗残片的文献缀合和流散考察
二 玄宗诗残片的文学价值与政治意义
余论
吐鲁番新出《论语》古注与《孝经义》写本研究
一 写本概况与录文
二 《论语》、《孝经》之并列与先后次序
三 《论语·尧曰》注文探微
四 《孝经义》与孔传、郑注关系索隐
五 写本祖述来源蠡测
小结
“北馆文书”流传及早期研究史
一 “北馆文书”的流传与出土
二 “北馆文书”的早期研究
吐鲁番元代纸币的发现与早期研究
一 吐鲁番发现的元代纸币
二、吐鲁番元代纸币的早期研究
三 小结
伊犁将军松筠研究二题
引言
一 《松文清公升官录》与松筠传记的撰写
二 《绥服纪略图诗》与《绥服纪略》异同论
思想与思想史的资源——魏源致徐松三札考论
引言
一 魏源致徐松三札考释
二 魏源生平著作订讹
三 思想的资源:魏源与徐松的交游
良朋相与志春秋——《蒙古游牧记》成书考
引言 “续成”——嘉道西北舆地著述的常态
一 张穆著作的续成及其《蒙古游牧记》的撰作
二 《蒙古游牧记》的续成
三 《蒙古游牧记》的刊刻与稿本递藏
余论 良朋相与志春秋
《行程日记》作者及相关人事考
一 日记作者考
二 关键人物考
三 经历道路考
《疏附乡土志》辑佚初稿
《新疆图志》综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清代新疆民族教育的政府反思与对策——以《新疆图志·学校志》为中心
一 清代新疆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 民族教育问题的政府反思
三 民族教育问题的政府对策
余论
王树枬与敦煌文献的收藏和研究
引言
一 敦煌文书中的王树枬题跋
二 王树枬题跋反映的敦煌文书收藏与研究
结语
王树枬的西域胡语文书题跋
引言
上编 王树枬的胡语文书题跋
下编 王树枬胡语文书题跋的意义
结论
王树枬与西域文书的收藏和研究
引言
一 王树枬收藏和研究西域文书的文献
二 王树枬西域文书题跋的学术价值
三 王树枬收藏与题跋所反映的清末民初学术面貌
王树枬吐鲁番文书题跋笺释
引言
段永恩生平考略
一 段永恩的前期研究与新材料
二 段永恩的家世与出身
三 段永恩在新疆的任职
四 段永恩在新疆的交游
五 段永恩的晚年
段永恩与吐鲁番文献的收藏和研究
上编 段永恩的吐鲁番文献题跋整理
下编 段永恩的吐鲁番文献题跋探析
奥登堡在中国西北的游历——以汉文档案为中心
一 奥登堡游历新疆时期的中国外交状况
二 新疆档案馆的奥登堡游历文献
余论
后记
瀚海零缣:西域文献研究一集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朱玉麒。
得书感谢您对《瀚海零缣:西域文献研究一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