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智造主题四篇:信息化发展背景、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强国建设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技术与经济、宏观与微观、国际与国内等不同视角,系统回答了智能制造、两化融合、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战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看、怎么干,全面阐释了 ICT 推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转型的内在机理,深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逻辑、经济逻辑和商业逻辑,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在数据 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技术、产业变革的方向和趋势。

作者简介

安筱鹏:1973年生,2003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

安筱鹏博士先后就职于大学、研究院所和中央部委,多年来一直从事信息技术产业及信息化领域的技术、产业研究和公共政策制定工作。

作为国内经济学领域比较懂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领域比较懂经济学的专家,安筱鹏博士基于全球数百家家领军企业的深度访谈调研,穿梭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产业、经济、商业、政策的多维场景中,从大视野、多视角、多主体的维度去重现、观察、审视这场大变革,给你娓娓道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章节目录

封面

版权页

序一

序二

序三

推荐语

拥抱数据驱动的新时代

目录

上篇 智造的逻辑:从生产装备自动化到数据流动自动化

CHAPTER 01 智能制造的本质

一、信息、不确定性与人类社会发展

(一)认知的动力: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二)认知的分野:认知规律中的不确定性

(三)信息的价值:减少认知的不确定性

(四)社会的演进:基于信息能力拓展的分工与协作

二、企业竞争的本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

(一)企业竞争的本质

(二)不确定性的来源

三、智能制造的本质: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

(一)智能的演化

(二)数据的自动流动

(三)信息化与资源优化配置

CHAPTER 02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趋势

一、万物互联:互联一切可数字化的事物

二、数据驱动:驱动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软件定义:定义数据自动流动的规则

四、平台支撑:支撑制造业生态体系的构建

五、组织重构:重构社会分工协作体系

CHAPTER 03 信息物理系统(CPS):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一、CPS的总体定位:支撑智能制造的综合技术体系

二、CPS的技术要素:“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

三、CPS的层级体系:单元级、系统级、系统之系统级

四、全面理解CPS:坚持五个统一

五、建设CPS的思路:数据自动流动是关键

(一)资源优化是目标

(二)数据自动流动是关键

(三)工业软件是核心

(四)新型能力培育是主线

(五)系统解决方案是重点

CHAPTER 04 软件定义的未来工业

一、软件定义的本质

(一)国际制造业巨头的转型

(二)中国领军企业的探索

(三)工业软件的本质

二、软件定义产品

(一)软件定义产品功能

(二)软件定义产品结构

三、软件定义企业管理流程

(一)软件支撑和定义的研发设计模式

(二)软件支撑和定义的经营管理模式

(三)软件支撑和定义的组织架构

四、软件定义企业生产方式

(一)制造范式的迁移:从实体制造到虚拟制造,以快速迭代、持续优化、数据驱动重建制造效率、成本、质量管控体系

(二)制造模式的变革:从规模生产到定制生产,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制造系统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制造系统的重建:从封闭体系走向开放体系,以网络化协同实现制造资源局部优化向全局优化的演进

五、软件定义企业新型能力

(一)产品研发创新能力

(二)精益及柔性生产能力

(三)市场需求实时响应能力

(四)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六、软件定义产业生态

(一)软件定义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

(二)软件支撑和定义的智能装备产业生态

(三)软件定义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CHAPTER 05 工业4.0:他山之石的启示

一、工业4.0:为什么

(一)危机意识

(二)机遇意识

(三)领先意识

二、工业4.0:是什么

(一)工业4.0是互联

(二)工业4.0是集成

(三)工业4.0是数据

(四)工业4.0是创新

(五)工业4.0是转型

三、工业4.0:如何看

(一)工业4.0与两化深度融合:如出一辙、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二)工业4.0:德国制造的新品牌、新名片

(三)德国工业4.0战略的实施:举全国之力

(四)优先行动:标准、技术、人才

(五)信息安全:全球的共同挑战

四、工业4.0:怎么干

(一)凝聚行业共识: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

(二)整合产业资源:把增强智能装备和产品自主发展能力作为智能制造的突破口

(三)突出试点示范:把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制造的切入点

(四)创新体制机制:把培育新业态、新机制、新模式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任务

(五)坚持标准先行:把制定智能制造标准化作为智能制造的优先领域

(六)夯实产业基础:把构建自主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和工业基础能力作为建设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

(七)强化保障能力:人才、信息安全和制造业创新体系

中篇 工业互联网:从基于产品的分工到基于知识的分工

CHAPTER 06 探索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之路

一、制造业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

(一)这是由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决定的

(二)这是催生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客观要求

(三)这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特征和趋势决定的

二、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进展

(一)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不断涌现,成为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

(二)骨干企业研发设计迈向集成协同新阶段,新型研发组织模式不断涌现

(三)智能装备在重点行业开始普及,成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持续变革

(五)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三、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互联网加速构建新的创新体系,日益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二)互联网加速开辟市场需求新领域,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

(三)互联网加速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

四、“双创”平台是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抓手

(一)“双创”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二)大企业是推动“双创”的主力军

(三)“双创”平台建设是两化融合的深化

五、新模式是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标志

(一)网络化协同制造

(二)个性化定制

(三)服务型制造

(四)制造业分享经济

六、“新四基”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支撑

(一)什么是“新四基”

(二)为什么要发展“新四基”

(三)“新四基”发展重点

CHAPTER 07 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什么,是什么,怎么看?

一、为什么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企业竞争的新赛道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产业布局的新方向

(四)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处在规模扩张的窗口期

二、是什么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

(四)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区别

(五)制造业数字化架构体系的演进:从传统IT架构到工业互联网架构

(六)微服务:工业互联网架构技术变革的关键

(七)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矛盾

三、怎么看

(一)工业云视角

(二)解决方案视角

(三)操作系统视角

(四)产业生态视角

(五)经济学的视角

CHAPTER 08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演进路径

一、成本驱动导向阶段

二、集成应用导向阶段

三、能力交易导向阶段

四、创新引领导向阶段

五、生态构建导向阶段

CHAPTER 09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出发点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焊接点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切入点

(一)工业设备上云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切入点

(二)推动工业设备上云

(三)工业设备上云急需突破的四大瓶颈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着力点

(一)打造两类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建设三类工业App

(三)开展四类试验测试

(四)完善四大支撑体系

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落脚点

(一)在宏观层面上,提升数据驱动的资源高效配置能力,助力动力变革

(二)在中观层面上,培育数据驱动的生态构建能力,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三)在微观层面上,打造数据驱动的企业新型能力,构筑竞争新优势

下篇 数字经济: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之路

CHAPTER 10 制造强国: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历史使命

一、对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基本认识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及与传统工业技术的融合创新,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产业技术基础

(二)各国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深刻反思,增强了各界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三)高端装备产业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攻方向

(四)构建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成为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

二、各国战略布局对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意义和启示

(一)牢牢树立制造业是国家崛起、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战略基石的理念

(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两化深度融合之路,是实现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

(三)打造国家产业治理新型能力,是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当务之急

(四)全面准确理解和认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三、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树立数字经济发展观

(二)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三)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

(四)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

(五)构建创新开放共享的产业发展环境

CHAPTER 11 以信息化培育壮大新动能

一、培育壮大新动能意义重大

二、培育壮大新动能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三、我国新动能培育壮大成效初显

CHAPTER 12 制造业是分享经济的主战场

一、消费领域经历了分享经济的早春

二、制造业将成为分享经济的主战场

三、分享制造:化解制造业困境的有益探索

四、分享制造的内在机理

CHAPTER 13 探索服务型制造的路线图

一、数字经济时代服务型制造新特点

二、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市场需求正在从产品导向向产品服务系统转变

(二)高价值环节从制造环节为主向服务环节为主转变

(三)竞争优势从规模化供给能力向个性化供给能力转变

(四)客户交易正在从短期交易向长期交易方式转变

三、我国服务型制造的现状

(一)基于产品设计的增值服务

(二)基于产品效能提升的增值服务

(三)基于产品交易便捷化的增值服务

(四)基于产品整合的增值服务

四、树立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观

CHAPTER 14 产业联盟:产业竞争格局演变中的组织创新

一、产业联盟的基本类型

二、产业联盟的发展特点

三、产业联盟发展的内在机制

四、产业联盟的发展趋势

CHAPTER 15 拥抱数字经济时代

一、新动能: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二、新机遇: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增长、规模庞大、潜力巨大

三、新图景:面向制造业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四、新路径:产业转型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五、新模式:新旧动能接续的重要着力点

六、新生态:基于平台的产业生态竞争从ICT产业向制造业演进

参考文献

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是2019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安筱鹏。

得书感谢您对《重构:数字化转型的逻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智能+零售:新零售时代的商业变革与重构 电子书
系统性论述智能+零售的发生、发展、未来的内外原因和逻辑结果。
AI营销画布:数字化营销的落地与实战 电子书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4.0”理论落地篇。借助商业画布架构,五步实现落地。
猎豹行动:硝烟中的敏捷转型之旅 电子书
大型企业的敏捷转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条可行的路径,此书一定可以帮到你。
SDN/NFV:重构网络架构建设未来网络 电子书
深度解析SDN、NFV、云计算三大网络重构支柱技术.
数字逻辑与EDA设计 电子书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经典篇、现代篇及实验篇,经典篇(第1-3章)主要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组合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现代篇(第4-7章)介绍VerilogHDL的基本语法以及基于VerilogHDL和EDA工具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其中第4、5章介绍基本概念和VerilogHDL语法,并给出了几个详细例子的设计流程,是设计的基础。第6、7章介绍基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