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

解读中国经济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荣获多个奖项的《中国经济专题》新版全面更新,深入浅出解析中国经济热点问题,强调自生能力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首版(《中国经济专题》)在2008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曾荣获多个畅销奖项和优秀图书奖,并作为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权威读本,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其中英文、德文、泰文、日文版还入选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有效地推动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清楚认识。本书是在2008年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版结合最新的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全面更新了相关数据和分析内容,并新增一篇关于“全球失衡、储备货币与全球治理”的附录。书中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重点阐述了自生能力理论和比较优势战略。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解读中国经济》推荐语

前言

初版前言

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二、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三、 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潜力

四、 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一、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

二、 逆转:近代中国的突然衰落

三、 李约瑟之谜的提出

四、 解释李约瑟之谜的现有理论

五、 解释李约瑟之谜的新理论

六、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一、 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分子的探索之路

二、 新中国成立后照搬苏联经验的原因

参考文献

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一、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传统经济体制

二、 合作化运动与传统体制的结果

三、 1978年前经济发展的绩效与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讲 “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一、 “东亚奇迹”的现有解释

二、 理论的提出:自生能力与比较优势

三、 针对一些问题的回答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六讲 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

一、 改革的进程

二、 改革后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第七讲 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

一、 城市工业部门改革

二、 微观经营机制改革

三、 资源配置机制和价格体系改革

四、 改革的进程

五、 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参考文献

第八讲 国有企业改革

一、 国有企业所引发的一些问题

二、 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出路

三、 国际比较:苏东的“休克疗法”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参考文献

第九讲 金融改革

一、 金融部门的现状

二、 发展阶段与最优金融结构

参考文献

第十讲 中国的增长是否真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中国的增长是否真实?

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第十一讲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实现和谐发展

一、 改革的成就与现存的问题

二、 比较优势:在一次分配中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三、 出路: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一、 改革的成果与国际经济学界的看法

二、 自生能力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

三、 现实观察与理论发展

四、 发掘理论创新金矿,推动学科全面发展,致力民族大业复兴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一、 前现代经济增长与现代经济增长

二、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三、 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

四、 制度变迁的方式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前现代社会中国人均收入水平长期保持不变和人口众多之谜

一、 谜题一:中国的人均收入为什么在历史上长期保持不变

二、 谜题二: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全球经济失衡、储备货币及全球经济治理

一、 出口导向型增长说

二、 自我保险动机下的外币储备积累说

三、 中国汇率政策说

四、 有待寻求替代的假说

五、 与数据相符的另一个假说

六、 为何中国在全球失衡中引人注目

七、 全球经济失衡中储备货币的角色

八、 全球经济复苏的双赢方案

参考文献

解读中国经济是201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毅夫。

得书感谢您对《解读中国经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乘势而上的中国经济 电子书
本书以世界经济增速减缓背景下中国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讨论导入,针对其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相关战略方针等进行专题讨论。
新基建: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电子书
自2018年以来,中央重要会议密集部署“新基建”,疫情以后,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对“新基建”赋予新意义。 从短期来看,它发挥了稳投资、扩内需和增就业的作用;从长期来看,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初探 电子书
经过30余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成为现阶段中国政府、中国经济学者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从“新常态”的特征内涵、经济发展增速、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通胀通缩、改革红利、开放贸易、面临问题、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了系统、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是了解中国“新常态”的重要参考。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转型 电子书
本书主题是“中国经济转型”,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全球经济增长的背景;二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改革及资本项目开放;三是中国的能源与电力改革与政策调整;四是中国的对外投资以及贸易政策的实施。在“新常态”的增长速度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能够如预期为中国走上世界生产力前沿奠定基础?在结构调整和低速增长并存的情况下,未来经济发展面临什么新的问题?通过本书的分析阐释,也许能够为读者找到解答这些问题的线索
双循环格局:中国经济新布局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深刻剖析了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双循环”的行动路径和着力点,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考与实践举措,让读者读懂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看清未来,把握机遇。本书为著名经济学家和高层智囊关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解读,收录的专家文章有:管清友(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任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