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

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吐蕃王朝建立后,因地理环境差异,与唐朝形成多战线冲突。

内容简介

6世纪中叶,悉补野家族建立吐蕃王朝,随着吐蕃内部矛盾的加剧,开始觊觎唐朝边境,逐渐形成西域、河西、陇右、剑南大战线。由于不同作战区域的特殊地理条件和环境,吐蕃王朝对对外军事进程中,演进出不同作战区域的划分,且军事地理与交通战略都有较大差异。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编辑委员会

总序

序言

摘要

绪论

一 课题提出与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写作思路与方法

四 研究内容与创新方向

五 本课题对地理区域划分的说明

第一章 吐蕃军制及军事扩张之地理基础

第一节 吐蕃王朝军事地理背景

一 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 吐蕃王朝时期青藏高原区域地理的划分、特征及相互关系

三 青藏高原与周边自然地理单元的关系

第二节 吐蕃军事扩张的初期准备

一 吐蕃王朝的军政制度及其军事化特征

二 吐蕃经济发展与对外扩张的关系

第三节 吐蕃王朝军事部落的分布

第四节 吐蕃统一青藏高原的军事地理区位

第二章 西域绿洲地理与吐蕃军事

第一节 青藏高原与西域的交通

附 西域地区参考地图

第二节 吐蕃用兵西域的军事地理

一 吐蕃王朝初期与唐朝在西域争夺的军事地理

二 吐蕃攻打小勃律的军事地理方略

三 吐蕃在“十姓四镇”之地的武装力量配置

四 吐蕃在帕米尔地区的交通及其军事界限的构成

五 西域绿洲地理对吐蕃军事作战的影响

第三节 吐蕃在西域的军事建置

一 吐蕃的khrom

二 堡寨(rtse)

三 吐蕃在西域的基层军事设施

第四节 吐蕃军事制度在西域的调整

一 吐蕃在西域实施管理的社会基础

二 从出土文献看吐蕃进入西域的部落

三 从兵源看吐蕃军队建设制度的变化

四 绿洲农业地理对吐蕃军队补给制度的影响

五 吐蕃的军事与宗教

第五节 吐蕃军事与绿洲地理

第三章 吐蕃在河湟地区与唐朝的争夺

第一节 河湟地区地理交通与唐蕃战争的关系

一 河湟地区的自然地理与交通

二 唐蕃古道的河湟段路线

三 青海湖西南的军事地理交通

四 河湟地区北部与河西走廊的军事地理交通

五 河湟地区与陇右地区的军事地理交通

六 吐蕃东向扩张的军事地理交通

第二节 吐蕃在河湟地区的军事空间布局

一 大非川战役唐军的行军路线

二 吐蕃初入河湟地区后军队集结的地点及其进攻路线

三 吐谷浑伏俟城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及唐大非川之败的内因

附 河湟地区参考地图

第三节 安史之乱前唐蕃军事地理进程中的战场空间布局

一 吐蕃进入湟水流域的路线

二 青海湖区域的攻防空间布局

三 黄河沿岸唐蕃军事建置的部署与吐蕃的军事交通主干线

四 洮河上游流域的对阵空间布局

五 吐蕃通往大夏河流域及洮河流域的军事建置及分布

第四节 安史之乱后吐蕃在河湟占领区的军事建制

一 学界对吐蕃东鄙五道节度辖域的观点

二 “吐蕃东境(鄙)五道节度使”及其设置

三 吐蕃东道节度的辖域与治所

四 “吐蕃东境(鄙)五道节度”军事职官体系

五 吐蕃东境的五道节度

六 吐蕃节度与吐蕃军事制度的新特征——军区化、集团化

第五节 吐蕃部落军事制度下的军队给养

一 吐蕃军队的组成

二 吐蕃军事作战的特点

三 吐蕃军队的给养制度的变化

四 吐蕃军队在河湟地区的分布

五 河湟地区的军事地理特征

第四章 吐蕃在河西走廊的进出

第一节 安史之乱之前吐蕃针对河西走廊的用兵及军事路线

一 吐蕃军队进入凉州的军事地理及交通

二 吐蕃军队进入甘州的军事地理及交通

三 吐蕃军队进入肃州之军事交通

四 吐蕃军队进入瓜沙的军事地理进程

五 渔海、游奕二军——吐蕃后方军勤设置

附 河西走廊参考地图

第二节 从唐军事建置的变化看吐蕃的军事攻势

一 唐军事建置反映对吐蕃军事交通的封锁

二 唐军建置对吐蕃军事交通地理选择的影响

三 吐蕃攻占河西走廊的军事交通

第三节 吐蕃占据河西走廊后的军事建置及空间布局与演变

一 吐蕃北道节度

二 吐蕃北道节度下属的节度使

三 吐蕃河西北道节度的主管

四 吐蕃统治河西期间的军事建置及组织

第五章 吐蕃在陇右关内的军事地理进程

第一节 吐蕃入关陇逼京畿的军事地理进程及特征

一 吐蕃进入陇右道及其在新占领地的政区建置

二 速进速出长安城的地理因素

三 吐蕃在京畿周围地区的战场分布

附 关陇地区参考地图

第二节 关陇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与吐蕃军事给养的关系

一 关陇战场自然地理与吐蕃军队给养的补给方式

二 吐蕃进入关内后的驻屯地

三 关陇战场自然地理因素对吐蕃军事的影响

第三节 吐蕃攻灵盐及关内道北部以远的军事地理方略

一 灵州之争的军事地理分析

二 吐蕃对盐、夏、麟军事攻略的地理特征分析

第四节 长庆会盟前后唐蕃军事对峙的地理形势

一 从唐军防御地点的地理分布看唐蕃对峙战线

二 吐蕃军事势力退出关陇后军事移民的分布状况

三 吐蕃军队在关陇地区的军事攻略特点

第六章 吐蕃王朝在剑南西川的征战

第一节 西康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吐蕃剑南西川方向军事的影响

一 西康地区自然地理与吐蕃军事交通

二 多康地区的自然经济地理与吐蕃军事

附 剑南西川北部地区参考地图

第二节 吐蕃攻略剑南西川的地理进程

一 吐蕃第一次与唐境军事接触的路线及其地理基础

二 噶尔·禄东赞主政时期吐蕃对东境的军事扩张及地理进程

三 唐蕃围绕松州在白龙江上游与岷江上游争夺的军事地理

四 吐蕃在剑南西山一线的军事地理进程——以西山三路为主干

五 吐蕃针对剑南北道的维州、登州双点攻击组合

六 定界息边后吐蕃在东部边境的军事布防及军事建置

七 唐军进攻线路的调整与吐蕃东部边境战场部署的关系

第三节 从唐边地建置的调整对吐蕃军事地理部署的透视

一 唐朝在剑南北地道区行政建置的调整

二 唐朝对剑南道北部地区军事建置的调整

三 唐边境行政建置军政职能的变化

第四节 吐蕃进入剑南西川后的军事建置及地理分布

一 吐蕃进入剑南北道后的军城建置及地理分布

二 吐蕃在剑南西川军事建置体系的特征

第五节 吐蕃军事制度的变化

一 吐蕃的东部军事区域

二 “南道元帅”在剑南西川统领的节度

三 军事武职的增置

四 吐蕃的笼与slungs

五 吐蕃军队的后勤补给制度

第六节 吐蕃将士的地域来源及战后地域分布

一 吐蕃本土的将士来源

二 占领区的军士来源

三 吐蕃王朝的军事移民及分布

第七节 吐蕃在剑南西川地区的军事地理特征

第七章 吐蕃对西洱河地区的征伐

第一节 吐蕃在西洱河地区的军事建置

一 吐蕃的东南军分区——“吐蕃中节度”

二 “吐蕃中节度”辖下的军事单位

三 吐蕃的军城

第二节 吐蕃在西洱河地区的军事地理进程

一 吐蕃势力进入西洱河的时间

二 吐蕃进入西洱河地区的路线

三 吐蕃“寇路”与南诏诸城的增固

四 吐蕃在西洱河地区的军事部署与格局

五 唐九徵进攻西洱河蕃蛮的线路

六 吐蕃中节度势力东伸的军事地理意图

附 西洱河地区参考地图

第三节 吐蕃之东侵与西洱河地区的诸蛮部落

一 吐蕃统治西洱河地区时纳入治下的诸蛮部落

二 西洱河地区诸蛮部落人口

第四节 吐蕃中节度辖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吐蕃军事行动的影响与制约

第八章 吐蕃王朝在南部疆域的军事地理

第一节 吐蕃与门域(mon-yul)的地理交通

一 历史上门域(mon-yul)的地理范围及特征

二 门域与吐蕃王朝的关系

三 吐蕃王朝与门域的军事关系

第二节 吐蕃与泥婆罗间的军事地理交通

一 泥婆罗与吐蕃的地理关系

二 泥婆罗入藏的自然地理交通

三 吐蕃攻泥婆罗之战

第三节 吐蕃与中天竺

一 王玄策破中天竺之战线

二 吐蕃与中天竺的交通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作者简介

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悦梅。

得书感谢您对《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台湾历史研究(第4辑) 电子书
全面研究台湾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外交史及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
台湾历史研究(第3辑) 电子书
本书登载了自古迄今台湾历史研究领域原创性的优秀学术成果。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比较研究、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史学概论、古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理论的比较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历史发展的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断续的异同等内容。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第7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7辑。
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中国历史文选研究领域的若干重要论文,对这一学科的研究进展、热点专题与最新成果进行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