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备受霍布斯鲍姆、托尼·朱特推崇的历史学家,以手术刀般的锋利笔触,隔开法国百年思想文化史。
内容简介
法国知识分子因“恐犹症”而兴起,是否将在右翼转向中迎来衰亡?
法国知识分子曾被世人视为效仿的楷模,无数次体现了文人勇敢介入公共空间的责任担当。然而,从左拉时代的知识分子到当下的维勒贝克之流,历经了法西斯主义、反殖民主义、种族冲突等层层冲击后,著名以色列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看到的是法国知识分子的不断衰落和“伟大”的终结。
桑德从19世纪末左拉等人公开对抗“恐犹”氛围开始,细致梳理了“知识分子”概念的形成及其结构,揭秘文化领袖们鲜为人知的思想人格“幽暗面”,并借助伏尔泰、卢梭、托克维尔等代表人物剖析这一群体的本质。
知识分子凭借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和社会介入行为累积声望资本,追求独立自治的同时,又难以摆脱“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的角色。在社会科学领域不断细分,信息碎片化、知识浅薄化、娱乐至上,知识分子与权力所有者关系已然改变的当代背景下,似乎再难产生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
“法国知识分子已死?知识分子精神已亡?”这是桑德面向现代社会的两大叩问。
作者简介
作者施罗默·桑德,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学教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1946年生于奥地利林茨,是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波兰裔犹太人后裔,幼年生活在难民收容所,1948年举家迁往雅法。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与民族主义、法国知识分子历史、电影史等。
其代表“虚构三部曲”《虚构的犹太民族》《虚构的以色列》《我为何放弃做犹太人》在以色列和西方学界引起轰动。另著有《知识分子、真相和权力:从德雷福斯时间到海湾战争》《词语和土地:以色列知识分子和民族主义神话》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思考知识分子,一种“自拍”?
导论 城与笔
第一部分 世纪之交的知识分子
第1章 德雷福斯事件:人的权利或作者的权利?
第2章 从伏尔泰到布尔迪厄:谁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第3章 马克思与他的后人:象征资本或政治资本?
第4章 法西斯主义的微妙魅力:调情或爱情小说?
第5章 偶像的黄昏:被驯化的批判型知识分子?
第二部分 恐伊斯兰主义与知识分子的“犀牛传染病”
第6章 从维勒贝克到《查理周刊》:屈服或幽默?
第7章 从芬基尔克罗到泽穆尔:衰落或仇外?
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从左拉到维勒贝克是2023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以色列] 施罗默·桑德。
得书感谢您对《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从左拉到维勒贝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