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我国证券市场推行注册制后,IPO财务要怎么准备、怎么执行,公司才能顺利上市。
内容简介
作者基于辅导IPO公司的实务经验,搭建了包含三个维度的IPO财务框架,这三个维度分别是:选择适当的IPO会计方法,建立有效的IPO内部控制,防范出现IPO财务操纵。
本书通过理论和实务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论述了新收入准则、研发投入、股份支付等重点主题的IPO会计方法,深入探讨了IPO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框架和要点,以及中介机构IPO财务核查的导向和程序等问题,并给出了明确的、可操作的IPO财务解决思路。
本书将给那些准备IPO或者正在IPO的企业高管、财务人员,以及相关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和监管部门,提供清晰的IPO财务思维以及专业可靠的实践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叶金福,国内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财务舞弊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和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曾在山东某高校任教2年,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IPO审计和财务咨询工作逾20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务经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1章 IPO财务的框架和重点
1.1 IPO注册制和会计准则变更
1.1.1 IPO注册制带来的审核机制变化
1.1.2 注册制下IPO财务方面的变化
1.1.3 会计准则层面的IPO财务变化
1.2 IPO财务的框架、特征和重点
1.2.1 选择适当的IPO会计方法
1.2.2 建立有效的IPO内部控制
1.2.3 防范出现IPO财务操纵
1.2.4 IPO财务框架下的重点问题
第2章 新收入准则的特征、会计判断及在IPO中的运用
2.1 新收入准则的特征和相关会计判断
2.1.1 新收入准则较原准则的立场变化
2.1.2 新收入准则和原准则在收入确认层面的对比
2.1.3 新收入准则在确认和计量方面的改进
2.1.4 新收入准则存在的重大会计判断
2.1.5 新收入准则下对IPO收入确认方法的预测分析
2.2 里程碑法的原理及在IPO中的具体运用
2.2.1 原准则下里程碑法的原理和缺陷
2.2.2 新收入准则下使用里程碑法的新探索和新问题
2.2.3 里程碑法在医药CRO行业IPO中的运用
2.2.4 里程碑法在建筑设计行业IPO中的运用
2.2.5 不同行业运用里程碑法的异同
2.2.6 IPO中对里程碑法可能存在的盈余操纵的关注
2.3 定制软件开发的收入确认方法
2.3.1 定制软件开发IPO收入的确认方法
2.3.2 原准则下的收入确认困境
2.3.3 新收入准则下定制软件开发IPO收入确认方法的总结
2.4 信息系统集成的收入确认方法
2.4.1 原准则下收入确认方法的选择
2.4.2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集成行业IPO收入的确认
2.4.3 新收入准则下信息系统集成IPO收入确认方法的总结
2.5 EPC项目的收入确认方法
2.5.1 一个IPO案例所带来的权威结论
2.5.2 时段法是同行业IPO公司的通用方法
2.5.3 新收入准则下EPC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收入确认方法的区别
2.6 新收入准则下IPO收入确认方法的总结
2.6.1 新收入准则和原准则下的会计方法总结与对比
2.6.2 新收入准则下的收入确认方法预期和实务中的差异
2.6.3 新收入准则下IPO收入确认方法的三条“纪律”
第3章 IPO中研发投入的规范和重点
3.1 研发投入的定义和规范性要求
3.1.1 研发投入的定义
3.1.2 研发投入是重要的上市条件和重要财务指标
3.1.3 研发投入的规范性要求
3.1.4 研发投入在IPO中的关注重点
3.1.5 研发投入是会计方法可控性的新领域
3.2 研发投入在三个口径下的差异和统一
3.2.1 三个口径的依据和差异分析
3.2.2 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3.2.3 IPO中对于研发投入不同口径差异的关注
3.2.4 IPO公司研发投入数据的“三表同源”
3.3 研发投入中与生产成本有关的常见问题
3.3.1 研发过程中的试制品收入和成本
3.3.2 研发过程中的试制品所耗用的材料是否构成研发投入
3.3.3 研发项目和现有生产的投入如何区分
3.3.4 同时从事研发和其他工作的人员成本如何区分
3.4 开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判断及在IPO中的具体运用
3.4.1 开发支出的会计判断和IPO中的运用预期
3.4.2 开发支出资本化在IPO实务中的使用
3.4.3 开发支出资本化预期和IPO实务的对比
3.4.4 资本化和发行条件的关系
3.5 科研项目相关政府补助能否计入经常性损益
3.5.1 相关政府补助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对业绩的扭曲
3.5.2 相关政府补助能否计入经常性损益的相关文件规定
3.5.3 中微半导的实践和结论
第4章 IPO中应收款项和合同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
4.1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4.1.1 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方法
4.1.2 IPO公司在实务中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情况
4.1.3 IPO中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法的相关总结
4.2 合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4.2.1 合同资产的主要内容和列报衔接
4.2.2 对合同资产具体减值方法的分析
4.2.3 IPO中合同资产减值方法的主要结论
4.3 应收票据的分类和减值问题
4.3.1 应收票据的分类
4.3.2 应收票据的减值
第5章 IPO公司的股份支付及重点问题
5.1 股份支付行为的判定
5.1.1 股份支付行为的具体判断
5.1.2 实际控制人受让已授予员工的股份是否构成股份支付
5.2 股份支付的授予日、公允价值和计量方式
5.2.1 授予日的规定
5.2.2 公允价值的确定
5.2.3 计量方式的确认
第6章 IPO内部控制的框架、要点和缺陷
6.1 IPO内部控制的框架和要点
6.1.1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6.1.2 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
6.1.3 内部控制健全且被有效执行
6.1.4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IPO内部控制的重点
6.2 IPO视角下的内部控制缺陷
6.2.1 业务循环的维度
6.2.2 资金管理规范的维度
6.2.3 会计基础规范和会计差错的维度
第7章 IPO财务专项核查的风险导向和核查程序
7.1 IPO财务专项核查的重点和风险导向
7.1.1 财务专项核查的重点是IPO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操纵
7.1.2 财务专项核查应遵循的风险导向
7.1.3 财务专项核查方法的不同维度
7.1.4 财务专项核查存在的一些误区
7.2 IPO财务专项核查的主要程序
7.2.1 常规核查程序
7.2.2 延伸性核查程序
后记
会计极速入职晋级
财务知识轻松学
IPO财务透视:注册制下的方法、重点和案例是2022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叶金福。
得书感谢您对《IPO财务透视:注册制下的方法、重点和案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