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农村传统文化皮影戏与社会主义文艺碰撞的研究,探讨农民文化变迁的当代价值。
内容简介
重返1949年以来的传播实践,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农村传统文化的皮影戏与社会主义文艺和新自由主义不断碰撞。农民是文化的主体,他们在彼时与当下分别是如何表达文化变迁的?从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中国农民的文化是什么,以及他们的表达具有何种当代价值。在范式层面,本书将传播史研究延伸到前大众传播时代的农村场域,同时引入传播政治经济学和人类学民族志,尝试着在方法论层面打通这三个充满矛盾与张力的学术脉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章节目录
封面
扉页
版权信息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乡村传播学
第三节 传播学民族志
第二章 田野调研概貌
第一节 关中
第二节 农村
第三节 皮影戏
第三章 1956——重新发现农民的文化
第一节 为什么是1956年?
第二节 江湖人唱戏:文化表达的延续
第三节 农民文化表达的意义再生产
第四节 农民文化主体性的生成机制
第四章 1963——农民文化的社会主义表达
第一节 为什么是1963年?
第二节 转折:从“鬼戏”到“现代戏”
第三节 表达的双重形式
第四节 农民艺人:表达何以可能
第五节 新传统的形成
第五章 1984——生产队解体与文化的式微
第一节 为什么是1984年?
第二节 演出与学艺的高潮
第三节 皮影戏的盛极而衰
第四节 复合的表达
第六章 2006——“非遗”话语下农民文化幻象的繁荣
第一节 为什么是2006年?
第二节 华县皮影的复兴
第三节 作为民族主义的民间文化
第四节 作为市场经济的历史文化
第五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农民文化
第六节 细腻的实践
第七章 传播学:重新发现乡村
第一节 谁的传播:农民的文化主体性
第二节 如何传播:乡村文化的内生性视角
第三节 回到20世纪:历史的连续性
结语 蚌病成珠,未完的故事
参考文献
附录A 田野工作主要日程
附录B 主要档案材料明细
附录C 博士论文致谢
后记 多情唯是灯前影
作者简介
吾土吾民:农民的文化表达与主体性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沙垚。
得书感谢您对《吾土吾民:农民的文化表达与主体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