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场充满活力的经济学大讨论,一部宝贵的现代经济思想史。
内容简介
从悠悠的成长岁月到漫漫的学术旅程,从相互碰撞的观点到与主流思想断然告别的历程……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一生都在深入而广泛地追寻:社会如何充满活力?什么是创新?如何实现工作价值?经济繁荣源于什么?
在书中,费尔普斯回顾了他60年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节点,包括从质疑旧有就业理论到构建新的创新框架,并探讨了这些创新如何为大众创造有意义的工作和美好生活。
首先,他引入工资制定者预期的概念,创立了“自然失业率”理论,为凯恩斯和希克斯开创的就业理论奠定了微观经济基础;其次,提出“大繁荣”理论,取代了熊彼特和索洛对经济增长的传统解释。“大繁荣”理论表明,创新和工作满意度主要来源于经济活动中大范围的大众活力。费尔普斯还讲述了他在经济学界的生动经历,包括与约翰·罗尔斯、托马斯·内格尔和保罗·萨缪尔森等人的友好交流。
跟随费尔普斯的经济学之旅,我们不仅能见证20世纪现代经济思想的激烈碰撞,更能全面洞察中国与世界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他的治学精神,他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执着和情怀,激励着新一代经济学者,也深深启发着经济学界、公共政策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政策制定者、观察者、学生和研究员等广大读者。
作者简介
作者埃德蒙·费尔普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就业与增长理论奠基人,现代宏观经济学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201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费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继罗伯特·索洛之后,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费尔普斯对中国经济并不陌生,他曾多次访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广泛的了解。2014年9月,鉴于他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和其创新理论的重要影响,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在“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他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称:“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也是复杂的。”费尔普斯的理论在20世纪首先被运用在美国和西方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在今天全新的全球经济背景下,费尔普斯的经济理论也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尤其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我们也必须应对失业率、通货膨胀和提高投资效率等问题。
费尔普斯认为,中国的机制促进了公众创造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这种机制让绝大多数人参与进来,并促进了社会全面发展。观察表明,中国公众正从事越来越有趣味和具有挑战性及高回报率的工作。参与解决或挖掘新问题的人越多,或其参与程度越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就越高。中国的情况符合这一点,由此得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肯定推断。他认为,要继续保持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就必须加速自主创新,因为不再能指望西方国家代替自己完成创新任务。此外,如果中国经济要完成从中等收入向领先水平的转轨,也必须找到焕发必要的经济活力的手段。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专家推荐
推荐序 推窗,但见群星闪耀
中文版自序
前言
引言 成长岁月
多彩的求学岁月
从大学开始步入经济学的世界
耶鲁大学的研究生生涯
第一章 初出茅庐:储蓄与公共债务的“黄金律”
背景:关于公共债务的争议
论中和公共债务
验证凯恩斯主义观点
在考尔斯基金会的时光
第二章 新方向:不确定性与预期
将预期引入失业理论
加入经济学家小组
建立一个新理论模型
一场新运动的兴起
第三章 失业、工作回报和就业歧视
《通货膨胀政策与失业理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统计歧视
第四章 利他主义和罗尔斯正义
利他主义对经济的影响
探讨罗尔斯的《正义论》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讨论
第五章 供给学派、“新古典”和非凯恩斯式萧条
浅谈供给侧经济学
新古典学派
撰写《政治经济学》
在罗马和菲耶索莱的工作
第六章 变革的10年
东欧经济转型
失业率背后的结构性机制
《结构性衰退》一书的反响
有益的工作:对罗尔斯理论的补充
第七章 理论创新与学术巅峰
经济学学术盛宴
新视野:本土创新
诺贝尔奖
第八章 本土创新的巨大浪潮、有意义的工作和美好生活
中国记忆
一个关于创新、繁荣和增长的理论
检验我的本土创新理论
能否重拾增长与繁荣
回顾过去
尾声
不断扩大的新圈子
展望未来
致谢
附录
译者后记
埃德蒙·费尔普斯:我的经济学之旅是2024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美] 埃德蒙·费尔普斯。
得书感谢您对《埃德蒙·费尔普斯:我的经济学之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