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美学与诠释学

意境美学与诠释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英本体诠释学解读中国哲学

内容简介

本丛书从中英、 H. Beck等人的《本体诠释学》(Onto-Hermeneutics) 的诠释角度对中国哲学当代诠释进行阐释,除了延续中国哲学体用论、心性论、境界论等固有传统予以当代解释之外,更吸收了现代新儒家、日本京都学派、海德格、迦达默尔等哲学家之中的本体诠释学思想资源,从而在《道家诠释学》、《儒家诠释学》、《佛教诠释学》、《诠释学与意境美学》四书之中开展了儒道佛与中国美学的“中国哲学的诠释学”之四个面向。《意境美学与诠释学》除了展开禅美学、道家美学的意境说的系统之外,也印证于禅画、当代书法美学、当代水墨与抽象山水、朱铭艺术、当代舞蹈剧场的实作,参照海德格的诠释学与存有思想,来建构意境说的当代艺术理论。

作者简介

作者赖贤宗,1962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哲学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LMU)哲学博士。现任台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副教授暨中文系系主任,兼任台北大学人文学院东西哲学与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现代佛教学会理事长、《思与言》总主编。已出版《佛教诠释学》、GesinnungundNormenbegründung、《意境美学与诠释学》《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的交涉》等八本学术专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成中英先生序

自序

论现象学诠释学美学在台湾的发展

导论

第一节 诠释学现象学美学在台湾当代美学中的发展

一、海德格尔与道家美学的比较研究:诠释学现象学美学在台湾当代美学中的发展的课题的两个研究方向的第一个研究方向

二、从意境美学出发而会通诠释学现象学:诠释学现象学美学在台湾当代美学中的发展的课题的两个研究方向的第二个研究方向

第二节 诠释学与意境美学之会通:诠释学现象学美学在台湾当代美学的发展之前瞻

一、海德格尔诠释学与其在艺术思想上的发挥

二、从海德格尔诠释学的艺术思想到诠释学与意境美学之会通

三、论诠释学美学与意境美学的共通理论向度

第三节 论台湾当代水墨与抽象山水的美学诤议

一、台湾美术史中的台湾当代水墨与抽象山水

二、第一个课题:关于台湾当代水墨与抽象山水的历史反思的课题

三、第二个课题:关于当代水墨与抽象山水的艺术理论之反思与重构的问题

结论

抽象与意境的融合:当代书法美学的一个尝试

导论

第一节 草书的抽象之美与其意境美学

一、浑然一体的意境美学的艺术体验论与草书美学

二、象外之象的意境美学的艺术形象论与草书美学

三、浑然天成的意境美学的艺术真理论与草书美学

四、草书意境美学的三个环节的总结:论草书意境美学、体用论与西方美学的突破

第二节 草书意境美学的意象论

一、张怀瓘论草书的“意象”

二、刘熙载的书法理论论“意象”

三、刘熙载的“意象”说的重检、批判与当代书法意象论的前瞻

第三节 当代意境山水与禅道草书的一些尝试

结论

禅艺合流与石涛画论的禅美学

导论

第一节 禅艺合流

一、禅艺合流的脉动

二、禅画的历史过程与禅对山水画的影响

三、晓云法师论三种禅画及其内在关系

第二节 禅宗的“不即不离”与禅艺合流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不即不离”在禅美学的应用

一、“不即不离”在美学的应用的文献

二、简论禅的“不即不离”在禅的画论上的运用

第四节 石涛的“一画论”与禅的意境论美学

一、诠释学美学的三个环节及其山水画、禅画的关连

二、石涛的《画谱》的文本的三个部分

三、石涛画论的禅画意境美学的三个环节

结论

浑之三义与道家意境美学

导论

第一节 老庄思想之浑的三义

第二节 老庄哲学之“浑”的三层义与道家意境美学的思想形成史及其体系

一、浑然一体:“浑”的第一层义在意境美学意义上的开拓——意与境浑的艺术体验论

二、反虚入浑:“浑”的第二层义在意境美学意义上的开拓——象外之象的艺术形象论

三、浑然天成:“浑”的第三层义在意境美学意义上的开拓——自然天真的艺术真理论

第三节 “浑”的三层义、意境美学与中西比较美学

一、王国维意境美学之体系:融合中西的四组对比美学范畴

二、意境说的三个美学环节之省思

第四节 从浑之三义的道家美学到诠释学美学

一、诠释学美学与道家意境美学的同异

二、中西雄浑观的对比

结论

东方抽象绘画的美学反思与意境美学

导论

第一节 中西比较美学问题的提出与东方抽象的美学反思

第二节 中国绘画的抽象画美学之建构

一、中国绘画的抽象画美学与南宗山水画意境美学第一个要点:肌理与质感

二、中国绘画的抽象画美学的第二个要点:虚与点线面

三、中国绘画的抽象画美学的第三个要点:道与非表象的表象

四、中国绘画的抽象画美学之总述

第三节 中国绘画的抽象画美学的两个延伸讨论

一、墨与美彩的精神性

二、人文内涵的升华与道的内在超越

结论

崇高美学的重检:康德、海德格尔和中国雄浑观的对比研究

导论

第一节 美学史中的崇高Erhabene(sublime)概念

一、至康德为止,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崇高美学的三个阶段

二、后康德哲学关于崇高课题的讨论

第二节 康德美学中的崇高(das Erhabene,sublime)

第三节 海德格尔的存有思想的艺术真理性的课题

第四节 中西雄浑观的对比

一、Sublime(das Erhabene)之三义的义理升进历程

二、道家美学的雄浑观之诠释与中西对比

结论

意境与抽象的融合:当代水墨抽象艺术的美学反思

导论

第一节 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当代水墨艺术的一个范例

第二节 当代水墨抽象绘画的一个美学阐释

一、审美质料:水墨图象的层次变化与抽象画的肌理与气韵

二、审美形式:虚实与心象的创生

三、审美存在:人存在的自由、空间感与时间感的融通

第三节 当代水墨抽象美学在抽象绘画史中的地位之相关讨论

一、重找绘画的起点

二、当代水墨绘画抽象美学对中西艺术的突破与融合

三、抽象与形象的结合,言意象的辩证

第四节 当代水墨抽象绘画与文学艺术的会通:以观点理论为例

结论

海德格尔、诗禅一致与跨文化美学

导论

第一节 诗禅一致、意境诗学与海德格尔的存有思想

一、意境与海德格尔的存有思想

二、禅本体与诗本体的一致:论禅宗的本来无一物与禅美学

第二节 诗与禅的意境美学的基本内涵:以《十牛图颂》、唯识哲学、境界美学与佛教诠释学的关系为解释的中心

一、艺术体验论的“浑然一体”(意与境浑)与佛理的“境识俱泯”

二、艺术形象论的“反虚入浑”(象外之象)与佛理的“不即不离”

三、艺术真理论的“浑然天成”(自然之美)与佛理的“妙悟”

第三节 意境美学的系统地位与东西美学

一、意境美学与东西美学

二、意境美学在中国美学史中的系统地位

第四节 刘若愚、杜国清的中国诗学的基本模型与中西比较诗学

结论

海德格尔与禅道美学:当代艺术的一些省思

导论

一、海德格尔、造型艺术与禅道思想、禅画的背景

二、海德格尔的思想转折与《艺术作品的本源》

三、跨文化沟通的艺术思想:海德格尔与禅宗道家

四、海德格尔与禅宗的跨文化沟通在艺术评论上的应用:以高行健为例

结论

附录 海德格尔与道:海德格尔论道(Tao、Weg)之原典与相关报道之中译与注释

前言

第一部分 直接引用:海德格尔讨论老庄之道

一、海德格尔论道

二、海德格尔论黑暗与其本身的纯洁和清澈(《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

三、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初稿论遮蔽与老子“知其白,守其黑”

四、庄子的无用之树与技术的语言

五、《海德格尔全集》第75、77册论老子和庄子的无用之用

第二部分 课题类似:海德格尔作品、演讲相通于老庄道家的课题

一、海德格尔论无,相通于老子所说的无

二、海德格尔的本成(Ereigis)与老子的道

三、海德格尔的Das Wort(道言)与老子的常道、常言

四、海德格尔论在场和不在场与二重性,相通于老子所说的道的双重性

五、海德格尔的四方(Geviert),相通于老子的四大

六、海德格尔谈“泰然任之”(Gelassenheit)和老子的无为

七、海德格尔论道、Logos与本成(Ereignis)

第三部分 海德格尔论东、西方思想关系

一、西方的道说与东亚的道说以某种方式进入对话

二、海德格尔论东方思想的翻译的困难

三、与东亚世界进行不可避免的对话

四、海德格尔与1966年《明镜》杂志社的专访:论东西对话与科技世界

第四部分 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东方思想的关联的报道

意境美学与诠释学是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赖贤宗。

得书感谢您对《意境美学与诠释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香山美学论集(1) 电子书
2016年7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在京共同举办了第一期“中国美学暑期高级研修班”。与会者聚集在香山脚下,共同聆听,热烈讨论,相互交流——“香山一期”成为他们共同的名字。本书收录的27篇论文,选自研修班学员提交的个人成果。它们涉及美学和艺术理论的诸多方面,有着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代表了研修班学员个人的收获,也记录了中国美学界一次富有意义的学术集会。
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并以乐境为最高追求。本书拓展了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的维度,阐述王阳明所处的人文世界,考察儒学(道统、功夫论等)流变中的阳明心学,并关注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对阳明美学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西方当代美学史 电子书
本书把西方当代美学分成相互关联的三面:1900-1960年的西方现代美学,1960年至今的后现代美学和全球化阶段的美学。本书重点评介了三面相中的近20个大美学流派,及其内含和相关的众多小流派。本书既对各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做了呈现,又梳理了它们在历史上的演进和逻辑上的关联。
中国美学(第4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