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深度解读南京,展示历史文化形象。
内容简介
本书拟从时间、空间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南京进行深度解读,集中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形象,总结南京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提升南京的发展理念,阐述南京独特的发展个性,服务于美好南京建设,向省内外、国内外宣传推介南京的发展形象、发展观念和发展追求。
作者简介
贺云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南京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大众考古》主编。主持过150多项国家部委和多个省市有关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世界遗产申报、城市或区域文化发展规划等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著作10多部。
周行中,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已出版《郑和下西洋新考》《中国南洋古代交通史》《中国文明起源新考》《正说台湾古史》等多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南京历史文化特征及其现代化意义
南京与中国四大文化板块及三大古都文化圈
南京与北京的“对话”
南京的发展历程、特色及其历史地位
南京行政地位变迁及其启迪
上篇 “时间”视野下的南京
从史前文化初兴到吴文化重地
史前时期的南京
吴文化重地
从秦汉“边地”到六朝都会
秦汉国家下的“边地”
首次崛起:“三国鼎立”有其一
东晋—南朝:华夏政权大都会
从隋唐再次低落到十国之首
隋唐盛世下的再次低落
十国之首:从杨吴西都到南唐首府
从宋元区域中心到大明江山开创之地
宋元区域中心
从大明江山开创地到大明南都
从清代江南重镇到民国首都
清代江南重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晚清的近代化
结束帝制创建民国的首都
从江苏省省会到长三角“门户城市”
江苏省省会
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崛起与长三角“门户城市”地位的确立
中篇 “空间”视野下的南京
国际视野中的南京
六朝时期成为东亚文化中心
郑和下西洋和南京的国际影响
弱国背景下的国际惨剧:从《南京条约》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民国时的外交重地
走向国际化的当代中国古都
中国古都体系中的南京
中国古都体系的构成
中国古都体系中南京之地位
从中国四大文化区系看南京
大行政区中的南京地位
六朝时期的“扬州”
宋元时期的“江南东路”和“南台”
明代南直隶和清代两江总督治域
当代的江苏省省会
南京政区的核心层
六朝建业和建康都的京畿之地
唐、五代昇州治
宋至清代的江宁(建康)府
当代的南京市域
当代“南京都市圈”的意义和未来
为什么要构建“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的成员和目标
宁镇扬同城化战略
“宁合区域”的战略构想
下篇 “文化”视野下的南京
南京的文化个性
古代的南京文化个性
近代的南京文化个性
当代的南京文化个性
南京的文化地位
古代的南京文化地位
近代的南京文化地位
当代的南京文化地位
南京的文化使命
古代南京的文化使命
近代南京的文化使命
当代南京的文化使命
南京的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遗产
思想遗产
教育遗产
文学遗产
书画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本位思考
结语
后记
文化南京:历史与趋势是2020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贺云翱。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南京:历史与趋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