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与人观

观人与人观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相人术的人类学研究,分为四章,涵盖知识构型、知识质态、社会运作等方面。

内容简介

《观人与人观:中国古代相人术的人类学研究》共分四章。第1章“‘人观’命题的审思与‘相人术’课题的确立”,拟对“人观”命题的概念意指与知识学关涉进行梳理,并对相人术知识内涵加以厘析,从而为相人术课题确立研究的起点、问题域以及研究的合法性、可能性与目标指向性。第二章“相人术知识的谱系构型”,拟对相人术知识的外部构型与内部建制进行描述与分析,并对中国相人术与西方体相学的知识构型进行比较,力图探讨相人术知识谱系的结构样式及其特征。第三章“相人术的知识质态”,拟探讨相人术知识的意义质态和相人术的知识品质,以期对中国传统相人术知识独特的质态特征加以把捉。第四章“相人术的社会运作”,拟对相人术实践、表述与传播系统进行整体考察,并尝试探究传承中的相人术知识所生成的实质性传统,以期获得对相人术中的“人”及其具身认识模式的深入理解,并进而追索中国相人术知识的“观人”与“人观”特质。

作者简介

王立杰,男,四川西昌人,蛰伏清华九年,嗜读好写,学院中多年经历,未被规训,读进去严谨学术,写出来仍旧鲜活文字。然常记文以载道之古训,未敢以写作而娱人,阅读愈勤,下笔愈谨,庶几无愧于良心。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导论研究动机、目的、现状、方法与纲要

一 研究动机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现状概览

(一)敦煌相书研究

(二)相学总论与分论研究

(三)相学与文学、艺术、诗学等的关系研究

(四)相人术江湖门派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一)知识谱系学方法

(二)人类学“深描”(thick description)的方法

(三)结构分析法

(四)比较法

(五)解释学方法

(六)综合诠释法

(七)文献田野法

五 研究纲要

第一章“人观”命题的审思与“相人术”课题的确立

第一节 “人观”命题的追索、反思与回应

一 何谓“人观”?

二 人类学视域中的“人观”考察

三 “人观”何为?

第二节 “相人术”课题的确立

一 “相人术”研究何为?

二 何谓“相人术”?

三 “相人术”研究的入思径路

第二章相人术知识的谱系构型

第一节 相人术在知识体制中的外部构型

一 相人术原生知识系统中的类别构型

二 相人术在古代目录系统中的纵向构型

三 相人术在知识体制中的横向构型

四 相人术自身在知识体制中的外部构型——相书的著录系统

第二节 相人术知识建制的内部构型

一 部位命名与定性

二 相理概要

三 相法总览

第三节 中国相人术与西方观相学知识构型的比较

一 西方观相学的知识构型

二 对比中的差异

第三章相人术的知识质态

第一节 相人术知识的意义质态

一 相人术知识的“概念质地”

二 相人术知识中意义域的组构特性

三 相人术知识质性杂糅的非同质分类观

第二节 相人术的知识品质

一 “观”的知识品质

二 “命—运一体”的知识理解

第四章相人术的社会运作

第一节 相人术的实践方式及其特性

一 相人术实践中的“人”

二 相人术实践的具身认知方式与特性

第二节 相人术知识的构建、接受与传播

一 相书的生成、传播与接受

二 相人术知识的延伸性构建、接受与传播

第三节 相人术知识的传承与实质性传统的生成

一 相人术实践与知识传播的社会、文化功能

二 相人术知识的传承与实质性传统的生成

结论

一 全书小结:观人与人观

二 总检讨与总批判

(一)在厘析“人观”命题方面

(二)在确立“相人术”课题和对其知识探讨的方法学进路方面

(三)在清理相人术知识的构型、实质内涵与社会运作方面

(四)在阐明相人术知识呈示和负载着的“人观”意义方面

三 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观人与人观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立杰。

得书感谢您对《观人与人观》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的城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发展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分析人的城镇化。
地方知识与自然阶序:华西的植物研究与人类学(1920~1937年) 电子书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任职于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学人在华西地区展开的植物研究。
老年人社会隔离与健康老龄化 电子书
本书提出的老年人社会隔离治理策略,为深刻认识中国老年人社会隔离现状,防止老年社会隔离,以及从社会关系视角促进老年健康提供了理论借鉴。
软文营销:10万+文案创意人的实战心法 电子书
软文营销实战宝典:树立品牌形象,吸引客户,实现利润。
从需求到权利: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研究 电子书
本书结合大量数据,从多方面对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