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第五卷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六、七卷为《资本论》第-、二、三卷。

内容简介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伟大成果,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这部著作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内容极其丰富,除经济学内容外,还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以及有关政治、法律、历史、教育、道德、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精辟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主要研究资本直接生产过程中包含的各方面的关系。第一版于1867年在汉堡出版,分为六章。第一版出版后,马克思对内容和篇章结构作了修订,1872-1873年以分册形式出版了第二版,分为七篇二十五章。

作者简介

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卡尔·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五卷说明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跋

法文版序言和跋

英文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第一册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第二章 交换过程

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第八章 工作日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第 四 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第十一章 协作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第十六章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

第六篇 工资

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

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

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

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

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

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第二十五章 现代殖民理论

注释

人 名 索 引

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索引

文 献 索 引

报 刊 索 引

名 目 索 引

计量单位和货币名称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是2009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魏礼群社会文集(下) 电子书
本书收录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论文、研究报告、学术报告、讲话、答记者问等,内容涉及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文化事业发展等多方面。作者立足中国实践,聚焦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以及可操性的政策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与法同行:牛睿文集 电子书
本文集系作者1997年至2012年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分为六个专题,分别探讨了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振兴中涉及的法制环境建设问题,领导权力、行政权力及党的建设中涉及的法制监督问题,我国及我省法律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对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反垄断法进行研究;并对近年来法律界争议和社会热议的有关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舍勒文集:资本主义的未来 电子书
舍勒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敏锐透视了资本主义的精神病症。
法学理论论文集(第2版) 电子书
本书集中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国法学界特别是法理学界一流学者的作品,主要讨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法学体系等问题。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学者领衔编著,集中表达了20世纪80年代前期中国法学界特别是法理学界的前沿思考,典型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法学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风貌,堪称中国当代法理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