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近年来发生在国内的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轰动案件的分析,尽可能以鲜活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中国刑事司法在中国当下运作的基本样态。
内容简介
这些或长或短的文章,承载着作者的理性思考,希望能够唤起公众对中国法治诸多重大缺陷的重视。为了让自己的思考可以影响更多的人,《正义的底线》作者李奋飞尽量用“简白”的语言将道理说明白,并力求让文字变得生动、易读。这不是在宣讲某种教义,也不是在解释某些条文,甚至也不仅仅是在勾勒法治下的阴影,而是在竭力捍卫正义的底线。也正因如此,作者的文字中流淌着热血,也夹着悲鸣。
作者简介
作者李奋飞,1972年出生于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的故里一一河南省上蔡县。1995年获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先后师从著名的诉讼法学专家陈卫东教授、程荣斌教授,于2001年、200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主要承担法学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学术兴趣主要为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政法论坛》《法学》《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60余篇,主编和参撰教材和著作十余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自序
法心
法律人需要泥土精神
“那一刻”,我们如何选择
法律兴亡,“我”的责任
裁判者靠什么认知事实——电影《罗生门》观后
腐败的社会根源
人们因何聘请律师
正义从哪里来
减弱刑事诉讼的“殃及效果”任重道远
法眼
大案走向“真辩”
公诉人的角色担当
平常心看待“否认指控”
落马贪官“只收不送”?
相互信任才能“有效辩护”
聂树斌案能不能认定为错案
比冤狱更可怕的是
没有发现真相也能实现正义
“死刑保证书案”的反思
如果药家鑫该死
确保对质权是公正审判李庄案的关键
写给“最高法院的兄弟们”——审慎处理“吴英案”的几个关键
从“无聊砍人案”看量刑证据的审查
法语
“翻供”不应从严
程序是什么?
防范冤案别忘了完善辨认规则
从“近亲属出庭做证豁免”说开去
刑事诉讼法是干啥的
新刑事诉讼法的语言技术品评
刑事诉讼:“依靠群众”还是“公民参与”?
从“有错必纠”走向“有限纠错”
治理刑讯别忘了侦查讯问技巧
律师为什么要为“坏人”辩护?
处置“涉黑”财产的法律之思
保障律师权利就是保障每个人的权利
法外
让司法成为公民权利救济的主渠道
“非典型错案”更需要关怀
为法官者应当有“慈悲救人之心”
平反冤狱的他山之石
官员自杀的中国问题
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舆论暴力
民意能干预多少司法
“老上访专业户”的精神疾病是从哪里来的——与孙东东教授商榷
量刑控制的路径何在?
比改称“失足妇女”更重要的
治疗社会冷漠需要制度性努力
正义的底线是201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奋飞。
得书感谢您对《正义的底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