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第三次启蒙,我们如何参与其中?新的启蒙的重心就在于提出可行的合作行动方案,以求将人的共生共在变成现实。
内容简介
本书是立足于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规划未来社会的倡言之作。作者认为,与人类历史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两个历史阶段的生成关联在一起的是发生了两场伟大的启蒙运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和西方的古希腊时代代表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所启蒙的是农业社会;发生在18世纪的那场影响至今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启蒙工业社会的运动。
现在,人类正处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一场启蒙运动去规划后工业社会。作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各个方面对工业社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批判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启蒙后工业社会的行动路线。
作者简介
作者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等二十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参与编写的一些著作曾获得过吴玉章奖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得立撰写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发表的论文多次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出版著作和教材十多部,发表论文近三百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论: 启蒙的任务
第一章 终结竞争的社会
第一节 从竞争到合作的历史走向
一、工业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二、竞争成本的溢出效应
三、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合作
第二节 社会运行成本的生成与转移
一、工业社会注重成本考量
二、竞争带来的社会成本
三、社会成本向自然界转嫁
第三节 从竞争政治走向合作政治
一、民主政治是竞争的政治
二、竞争政治自反中的转型
三、在社会转型中建构合作政治
第二章 走向合作治理(1)
第一节 流动性的迅速增强
一、流动性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二、反思工业时代的社会治理
三、合作制组织与社会治理
第二节 权力与权力意志的分离
一、控制、整合、排斥中的权力
二、作为组织策略的权力
三、与权力意志相分离的权力
第三节 规则的功能及其表现
一、规则以及规则依赖
二、组织中的规则
三、对规则应用的再评估
第三章 走向合作治理(2)
第一节 行动者的非主体化
一、人、主体与非主体化
二、认识论视野中的主体
三、审美和道德的维度
第二节 行动者的独立性
一、追求独立性的历史和逻辑
二、科学发展中的独立性问题
三、行动者的独立性
第三节 合作行动能力的生成
一、能力提升与正义问题
二、社会变迁与人的能力
三、合作制组织中人的能力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挑战
一、信息化与思维方式变革
二、信息化与社会进化
三、信息资源与社会治理重构
第二节 重塑社会治理的信息技术维度
一、信息技术与全球化、后工业化
二、网络与匿名社会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社会治理
第五章 政治问题
第一节 民主政治与时间问题
一、社会生活的时间维度
二、民主政治的时间条件
三、时间构成了挑战
第二节 人的身份的消解
一、流动性的社会映像
二、从身份向角色的转移
三、基于角色的社会治理
第三节 人的三种共生形态
一、人与人的关系
二、互惠互利与相互依存
三、人的共生共在的新理念
第六章 管理问题
第一节 社会加速化中的管理
一、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的加速化
二、对社会加速化的回应
三、寄托于组织模式变革
第二节 效率观念正在改变
一、从效率追求到社会竞争
二、政府的效率追求
三、合作制组织的效率观
第三节 分工-协作的困境与出路
一、分裂和分离的倾向
二、怀疑分工-协作的声音
三、超越分工-协作模式
尾论: 主题再申述
主要参考文献
启蒙,再启蒙是2020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康之。
得书感谢您对《启蒙,再启蒙》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