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深入研究教育与受教育者在劳动市场表现的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在全国19个省份进行的17978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提出教育对劳动市场表现的间接边际影响概念,研究教育与受教育者在劳动市场表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投资回报机制、教育投资的均衡做出独特的分析,提出改善中国教育的政策隐含。
作者简介
作者樊明,1982年春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1988年获美国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工商管理硕士(MBA),1997年获美国北伊利诺大学(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Ph.D.)。现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经济学教授。研究领域:经济学理论和中国经济问题,出版专著8部(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论文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调查者
本书学生作者
总序
代序 推介一本谈教育更是做教育的书
摘要
第一章 研究主题、方法及数据
第一节 研究主题及方法
一 教育的巨大投入
二 研究主题
三 研究方法
第二节 调查及数据
一 调查
二 对数据信度的检验
第三节 以后各章要览
附录1-1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
附录1-2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
附录1-3 农民工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
附录1-4 农民学习行为及劳动市场表现调查
附录1-5 企业界对大学生的期待及评价调查
第二章 中国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一 原始部族时期
二 夏商周时期
三 春秋战国时期
四 大一统时期
第二节 晚清时期教育对近代化的回应
一 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教育的发展
二 甲午海战之后晚清教育的发展
三 基本观察
第三节 民国时期教育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一 高等教育
二 职业教育
三 中等教育
四 基本观察
第四节 1949年后高等教育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
二 反智主义下的高等教育:1957~1966年
三 “文化大革命”高潮时期:1966~1972年
四 工农兵学员体制:1972~1977年
五 恢复高考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六 “钱学森之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拷问
第三章 西方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第一节 古希腊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第二节 欧洲大学的兴起和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一 欧洲大学的兴起
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变革
三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高等教育变革
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高等教育的新发展
六 基本观察
第三节 日本教育的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一 封建时期日本的教育——培养封建主义佛儒人才
二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和魂洋才
三 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紧密回应产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四 基本观察
第四节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需求的回应
一 殖民主义初期
二 殖民主义后期
三 独立战争后
四 南北战争后
五 美国科研型大学的发展
六 初级学院的发展
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八 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
第四章 教育投资对收入的影响:理论及估计方法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的要点及评析
一 人力资本理论的要点
二 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评析
第二节 教育投资回报机制的解释及证据
一 教育投资回报机制的解释
二 教育投资回报机制的检验
第三节 教育投资回报机制解释的拓展
一 如何看待民国时期和今天教师工资的差距
二 西方福利国家危机:人力资本理论视角
三 高等教育回报不断递减是必然趋势
四 教育投资的相对回报:基于国际竞争视角
第四节 自变量对因变量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估计
一 多元线性回归:问题的起点
二 自变量对因变量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理论分析
三 自变量对因变量直接和间接影响的估计方法
四 受教育程度对受教育影响变量的边际影响估计
第五章 教育与工资收入
第一节 教育与工资:基于城镇居民样本
一 城镇居民工资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二 回归模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第二节 农民工教育与工资收入
一 教育对农民工收入影响的因素分析
二 回归模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第三节 教育与农村经济活动收入:基于农村居民样本
一 文献回顾
二 影响农民经济活动收入的个人因素分析
三 务农收入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务工小时工资回归模型及结果
五 基本观察
第四节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与工资:基于本科层次样本
一 影响城镇居民工资的个人因素分析
二 回归模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第五节 城镇居民学习行为与工资收入:基于高中层次样本
一 影响城镇居民工资收入的个人因素分析
二 回归模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第六章 教育对劳动市场参与及失业的影响
第一节 教育对城镇居民劳动市场参与及失业的影响
一 基本概念
二 劳动市场参与及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二节 学习行为对劳动市场参与及就业的影响:基于城镇本科样本
一 学习行为对劳动市场参与及就业的影响
二 回归模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第七章 教育对晋升的影响
第一节 教育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样本
一 城镇居民工作层次分布
二 影响城镇居民晋升的个人因素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二节 教育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农民工样本
一 农民工晋升调查
二 影响农民工晋升的个人因素分析
三 工作层次回归方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三节 学习行为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城镇本科样本
一 城镇居民工作层次分布
二 学习行为对晋升影响的因素分析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四节 学习行为对晋升的影响:基于城镇高中样本
一 学习行为对晋升影响的因素分析
二 回归模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第八章 教育与创业及创新行为
第一节 教育与创业:基于城镇居民样本
一 城镇居民创业行为现状
二 影响城镇居民创业行为的因素分析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二节 教育与创业:基于农民工样本
一 农民工的创业现状
二 影响农民工创业的因素分析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三节 教育与创新:基于城镇居民样本
一 城镇居民创新能力的衡量
二 影响城镇居民创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三 创新能力回归方程
四 基本观察
第四节 教育与创新:基于农民工样本
一 农民工创新能力调查
二 影响农民工创新能力个人因素分析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九章 教育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第一节 就业质量的衡量
一 就业质量的概念
二 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三 权重的确定
四 就业质量指数
第二节 教育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样本
一 影响城镇居民就业质量的因素
二 回归结果及分析
三 基本观察
第三节 教育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农民工样本
一 文献综述
二 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就业质量回归方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四节 学习行为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城镇本科样本
一 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二 回归模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第五节 学习行为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城镇高中样本
一 学习行为对就业质量影响的因素分析
二 回归方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附录9-1 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第十章 教育的其他价值
第一节 教育对农业专职化选择的影响
一 农业专职化选择的个人因素分析
二 回归模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第二节 对农民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一 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的简要介绍
二 政府针对农民工培训效果的文献回顾
三 基于2014年、2015年问卷数据对农民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四 基于2016年问卷数据对农民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五 观察与思考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福利
一 社会福利的衡量
二 影响社会福利的个人因素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四节 教育使人更加美丽
一 文献回顾
二 调查与数据
三 影响颜值的因素分析
四 回归方程及结果
五 基本观察
第十一章 外语教育对就业表现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外语教育政策回顾与评析
一 古代外语教育
二 晚清时期
三 民国时期
四 1949年后的外语教育
五 基本观察
第二节 英语教育的回报研究
一 英语教育的投入
二 英语教育的回报分析
三 英语教育政策的反思及建议
第十二章 城乡居民网络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城镇居民网络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一 城镇居民网络学习行为现状
二 城镇居民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二节 农民工上网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一 农民工上网学习行为现状
二 农民工上网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三节 农民上网学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一 农村居民网络学习现状
二 影响农村居民上网学习的因素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十三章 劳动市场对大学生的期待
第一节 岗位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侧重研究
一 岗位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侧重
二 影响岗位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侧重的因素分析
三 回归方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二节 专业教育侧重vs.通识教育侧重
一 通识教育侧重vs.专业教育侧重: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二 美、日专业教育侧重和通识教育侧重的选择及演变
三 专业教育侧重vs.通识教育侧重:在中国的历史变迁
四 专业教育侧重vs.通识教育侧重
五 观察与建议
第三节 招聘时企业对大学生学业表现的关注
一 企业对大学生学业表现的关注度
二 综合分析
三 影响对大学生学业表现关注度的企业因素
四 基本观察
第四节 企业创新文化的调查及影响因素
一 企业创新文化的现状
二 企业创新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三 回归方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五节 企业对大学生个人特质关注度的调查分析
一 企业对大学生个人特质关注度调查
二 企业对大学生个人特质关注度的差异
三 影响企业对大学生个人特质关注度的因素分析
四 观察与思考
第十四章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基于城镇居民样本
一 城镇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强度分布
二 影响城镇居民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的个人因素分析
三 回归模型及结果
四 基本观察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基于农民工样本
一 影响农民工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的个人因素分析
二 回归模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基于农村居民样本
一 农村居民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个人因素分析
二 回归模型及结果
三 基本观察
第十五章 农村教育:困境与出路
第一节 农村教育困境
一 农村教育困境: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
二 城乡居民教育回报比较
三 城乡教育成本比较
四 基本观察
第二节 农村教育出路
一 农村居民教育回报低的原因分析
二 农村教育的政策选择
第十六章 改进学生劳动市场表现的教育政策隐含
第一节 讨论及教育政策选择
一 教育对劳动市场表现影响的归纳
二 中国教育政策的隐含
第二节 中西方教育差距:基于社会环境视角
一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
二 社会环境与中西方教育
作者分工
后记 教育:全球化视角的审视
同学感言
教育、劳动市场表现与教育政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丛书)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樊明。
得书感谢您对《教育、劳动市场表现与教育政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