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刑法研究》共13卷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
内容简介
本卷为刑法绪论Ⅲ,内容包括刑法立法、刑法原则、刑法人物、刑法随笔四个部分,体现了陈兴良教授的基本学术观点和对刑法学界的人和事的感悟。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期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在研究犯罪和刑罚之前,首先要对刑法本身进行反思,这是刑法绪论的主要功能。
作者简介
作者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四、刑法立法(续)
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方式考察
一、从单行刑法到刑法修正案
二、刑法修正案的优越性
三、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权限
犯罪范围的扩张与刑罚结构的调整——《刑法修正案(九)》述评
一、犯罪范围的扩张
二、刑罚结构的调整
内地与香港之间刑事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
一
二
三
五、刑法原则
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
论我国刑法的发展完善——关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思考
一
二
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
一、罪刑法定的价值蕴含
二、罪刑法定的制度构造
三、罪刑法定的立法机理
四、罪刑法定的司法运作
五、罪刑法定的中国命运
罪刑法定的本土转换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艰难突破
二、罪刑法定思想的本土转换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百年轮回
罪刑法定主义的逻辑展开
一、绝对的罪刑法定与相对的罪刑法定
二、形式的罪刑法定与实质的罪刑法定
三、消极的罪刑法定与积极的罪刑法定
入罪与出罪:罪刑法定司法化的双重考察
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
一、罪刑法定与司法认定
二、罪刑法定与司法解释
三、罪刑法定与司法裁量
刑法的明确性问题——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为例的分析
一、罪刑法定背景下的刑法明确性观念
二、刑法明确性的立法模式考查
三、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为例的具体分析
罪刑均衡的理论建构
一
二
三
罪刑均衡的价值蕴含
一
二
三
罪刑均衡的中国命运
一、罪刑均衡的现状考察
二、罪刑均衡的立法改进
三、罪刑均衡的司法改革
罪刑均衡的立法确认
一、罪刑均衡的立法发展
二、罪刑均衡的总则确认
三、罪刑均衡的分则确认
罪刑均衡的司法体认
一、罪刑均衡的司法发展
二、罪刑均衡的思想体认
类推适用论
一、法无明文规定的认定
二、最相类似的认定
法律解释的基本理念
一
二
三
法的解释与解释的法
一、法解释的历史命运
二、法解释的本体论考察
三、法解释的方法论考察
四、法解释在中国的命运
刑法司法解释的限度——兼论司法法之存在及其合理性
一、文本、刑法司法解释及其限度
二、司法法之存在及其合理性探寻
三、司法法与司法解释的制度性限制:罪刑法定原则
司法解释功过之议
相似与区分:刑法用语的解释学分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刑法人物
基因的奴隶:龙勃罗梭
一
二
三
四
刀好截秋光:储槐植教授学术印象
一、一个半因果关系
二、严而不厉
三、刑法例外规律
四、犯罪场
五、数量刑法学
六、罪数不典型
七、关系刑法论
八、关系犯罪观
九、复合罪过形式
十、刑事一体化
老眼空四海:马克昌教授学术印象
一
二
三
山色不言语:王作富教授学术印象
一
二
三
耶赛克教授与中国刑法学
悼念西田典之教授
外国刑法学者的开拓者何鹏的治学之路
怀念周振想教授
我所认识的邱兴隆:其人、其事与其书
陈兴良:一个刑法学人的心路历程
一、动乱长成
二、京华求学
三、著书立说(上)
四、著书立说(中)
五、著书立说(下)
六、执教生涯
七、司法经历
八、学术使命
九、治学心得
十、道德文章
七、刑法随笔
呼唤法学研究的主体意识
法学家的使命——刑法的更迭与理论更新
法律在别处
始于综述的刑法学术之路——师从高铭暄教授研究刑法的个人经历
法官的护法使命
缅怀片面
为刑法学写史
一、资料的占有
二、知识的考古
三、角色的定位
论文写作:一个写作者的讲述
一、科研与写作
二、论文与专著
三、选题和题目
法律图书的历史演变——以个人感受为线索
一、法律教科书
二、法学专著
三、法学译著
四、司法实务图书
五、司考辅导书
六、其他
司法的逻辑与个案的公正
法系与推理
死刑存废的艰难抉择
论律师职业的定性
刑法研究(第三卷):刑法绪论III是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兴良。
得书感谢您对《刑法研究(第三卷):刑法绪论III》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