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共识的形成(社会心理建设丛书)

社会共识的形成(社会心理建设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对主体间共识理论、社会表征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梳理,探讨了社会共识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共识分析社会问题等。

内容简介

社会共识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心理基础。促进社会共识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深入分析社会共识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

本书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对主体间共识理论、社会表征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梳理,提出研究社会共识的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社会共识的特点、影响社会共识形成的因素、社会共识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共识分析社会问题等。

作者简介

作者高文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研究兴趣主要是社会心态、社会共识,互联网与社会心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社会心理建设”丛书总序

引言

上编 理论探讨

第一章 主体间共识视角下的社会共识

第一节 什么是主体间共识

第二节 主体间共识视角下的社会文化共识

第三节 主体间共识视角下的共识研究命题

第四节 应用主体间共识视角分析社会共识的意义

第二章 社会表征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共识

第一节 社会表征理论的脉络

第二节 社会表征的内涵与特点

第三节 社会表征理论的研究观点

第四节 社会表征视角下的社会共识研究

第三章 复杂性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共识

第一节 复杂性理论

第二节 从复杂性理论视角看社会共识的形成:计算模型的应用

第三节 复杂系统下的社会共识形成模型

第四节 对社会共识动态过程的解读

第四章 社会共识理论分析框架的提出

下编 实证研究

第五章 社会共识的跨层面分析

第一节 主体间共识与社会生态视角下的社会共识分析

第二节 调查对象与测量工具

第三节 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跨层面分析结果

第四节 跨层面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关系讨论

第六章 亚群体的社会共识

第一节 青年社会价值取向的分析层面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调查对象与测量工具

第三节 “90后”青年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第四节 “90后”青年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价值观的关系探讨

第七章 关于社会现象的社会共识

第一节 心理健康学识与专业心理求助的相关研究梳理

第二节 研究过程与调查对象

第三节 不同层面心理健康学识的关系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第四节 以社会共识促进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探讨

第八章 关于特定群体的社会共识

第一节 心理疾病社会表征分析的研究假设

第二节 测量工具与调查对象

第三节 心理疾病社会表征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第四节 关于心理疾病社会表征结构特点与影响因素的讨论

第九章 社会共识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社会表征作用机制的理论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测量工具与调查对象

第三节 心理疾病社会表征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

第四节 心理疾病社会表征如何影响公众行为的探讨

第十章 社会共识与行为改变

第一节 社会共识与道德情绪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实验研究1:情绪描述性规范与道德情绪反应

第三节 实验研究2:道德关注描述性规范与道德情绪反应

第四节 整体讨论与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共识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基于复杂性理论和行动者模型的社会共识的涌现研究

第二节 社会共识形成的ABM模拟

第三节 复杂性理论和计算模拟对于社会共识研究的意义讨论

参考文献

社会共识的形成(社会心理建设丛书)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高文珺。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共识的形成(社会心理建设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处世的哲学课:他人与社会的思考 电子书
十二道富含社会重要价值的哲学课题,重点探讨人际关系的问题,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议题。
吉登斯社会哲学思想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主要是对英国新左派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哲学思想的解读。吉登斯通过对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等社会哲学思想的梳理,结合当代欧洲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以商品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极权主义的现代化政治和现代性的民主制度的批判为切入点,试图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关联起来,形成了一种总体化的社会哲学思想。
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读本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意义深远,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途径与方法7个章节。
屯堡社会如何可能:基于宗教视角的考察 电子书
本书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深入系统地考察了屯堡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生活,全面地梳理了屯堡社会的文化形态及其具体内容,展示了一系列与宗教相关的社会文化生活,通过屯堡宗教的视角,探讨“社会如何可能”这一主题。本书呈现了特殊的中国本土案例,提供了不同的分析基础和向度,形成对将宗教区分为制度性宗教与民间信仰的二分法定式的新的研究视角。
社会世界的意义建构·许茨作品系列 电子书
本书是建立在作者阿尔弗雷德·许茨持续多年的、对马克思·韦伯的理论著述的强烈关注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