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庄学史论(中华文史新刊)

魏晋南北朝庄学史论(中华文史新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勾勒出了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线索。

内容简介

本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子了解两汉经学之外其他思想主张与人生理念的主观要求愈发凸显,佛学、道教、庄学成为其案头常备的书籍。《中华文史新刊:魏晋南北朝庄学史论》中在千戈扰攘的时代,士人经纶世务的理想渐渐远去,他们的心灵仿佛大风掠过的水面,荡漾着焦虑无助的波澜。庄学成为“栖凤的梧桐”,它全生保性和乱世安身立命的思想为士人指出了一条心灵的退路和现实的出路,其社会批判思想也带给士人一种认知的视角和捍卫尊严的勇气。庄学之隆兴汇入了社会思潮变革的潮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弁言

绪论

(一)庄学思想的理性精神探微

(二)先秦两汉时期庄学发展概貌

第一章 汉魏之际庄学的勃兴

第一节 建安时期庄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三玄”的确立和社会思潮的转变

第三节 正始玄学与庄学

第二章 竹林时期庄学的兴盛

第一节 竹林七贤和他们的庄学情结

第二节 阮籍、嵇康对庄学兴盛的贡献

第三节 竹林七贤接受庄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第三章 西晋时期庄学的大炽

第一节 《庄子》与西晋社会

第二节 庄学学术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庄子》与魏晋风度

第四章 庄学发展的高峰:郭象《庄子注》(上)

第一节 郭象其人及其注本的来源

第二节 郭象注释《庄子》的方法

第三节 《庄》、郭“自然”思想之比较

第四节 《庄》、郭“性分”思想之比较

第五章 庄学发展的高峰:郭象《庄子注》(下)

第一节 《庄》、郭圣人观之比较

第二节 郭象对《庄子》思想的发挥

第三节 郭象《庄子注》的影响

第六章 东晋时期庄学的延蔓

第一节 《庄子》与东晋士人的玄学心态

第二节 《庄子》与东晋文学

第三节 葛洪《抱朴子》对《庄子》的双重态度

第四节 陶渊明与《庄子》的对话

第七章 南朝时期庄学的绵亘

第一节 玄、儒兼综与庄子地位的提高

第二节 南朝时期的庄学著述

第三节 《庄子》在南朝文坛的流转

第八章 北朝时期庄学的隐现

第一节 北朝庄学发展梗脉

第二节 颜之推和刘昼与《庄子》

第三节 庄学在北朝文坛的嗣响

第九章 庄学与佛学的相互影响

第一节 名僧与名士契若金兰

第二节 “格义”与援《庄》入佛

第三节 释支遁对《庄子·逍遥游》义的开拓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庄学与佛学的交织

余 论

主要参考书目

魏晋南北朝庄学史论(中华文史新刊)是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马晓乐。

得书感谢您对《魏晋南北朝庄学史论(中华文史新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慕课版) 电子书
本书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详细剖析易接受知识,配有精美插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系列:论语 电子书
本书分为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等二十篇,内容涵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系列:老子 电子书
本书又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虽然只有五千余字,却富含哲理,充满智慧。
道德原理:道德学引论 电子书
本书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以道德学命名的著作,试图在区分伦理与道德的基础上,创立道德学,以区别于一般意义的伦理学。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 电子书
本书深入探究了“比较神话学”的发展和中国比较神话学如何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