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文集(1-3卷套装共3册)

胡乔木文集(1-3卷套装共3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胡乔木文集(1-3卷 套装共3册)》内容包括:第一卷是作者从一九四一年六月到一九八六年二月所写的政治评论,主要的是为解放日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所写的社论,共一百一十四篇,其他的评论和评论性新闻十二篇。第二卷多半是在党的会议上的讲话,这一卷文章的选目、分类和整理修订,除少数篇目外,均经过乔木本人的审定。文集分为两辑,前一辑是党史部分,后一辑是理论和政策部分。这些文章大多是1978年以后的作品,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文革”期间“左”的错误有深刻的分析和论述。第三卷分为两辑,与前两卷相衔接,称为第四辑、第五辑。第四辑收录的是乔木同志建国后在各种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还有与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的谈话。第五辑收录的是乔木问志从30年代青年时期至90年代老年时期撰写的各种体裁的有代表性的文字,包括评论、论文、随笔、小品、杂文、序跋、宣传提纲和回忆纪念文章等等。

章节目录

第一辑
再版说明
本卷序言
救救大后方的青年
(一九四一年六月八日《解放日报》社论)
欢迎科学艺术人才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国民党缺少什么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苏必胜,德必败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国际的团结与国内的团结
(一九四一年七月八日《解放日报》社论)
出路和迷路
(一九四一年七月二十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闻捷
(一九四一年八月十四日《解放日报》社论)
最近的国际事件与中国
(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六日《解放日报》社论)
打碎旧的一套
(一九四一年九月十一日《解放日报》社论)
开展冬学运动
(一九四一年十月二十四日《解放日报》社论)
庆祝边区参议会开幕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六日《解放日报》社论)
再论精兵简政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教条和裤子
(一九四二年三月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为什么在职干部教育摆在第一位?
(一九四二年三月十六日《解放日报》社论)
整顿三风必须正确进行
(一九四二年四月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自我批评从何着手
(一九四二年四月六日《解放日报》社论)
贯彻精兵简政
(一九四二年四月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反对教育工作中的急性病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整顿三风中的两条战线斗争
(一九四二年五月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宣传唯物论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八日《解放日报》社论)
报纸和新的文风
(一九四二年八月四日《解放日报》社论)
精兵简政——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九四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解放日报》社论)
列宁活着呢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一日《解放日报》社论)
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
(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中国思想界现在的中心任务
(一九四三年五月五日《解放日报》社论)
请重庆看罗马
(一九四三年八月二十一日《解放日报》社论)
根据地普通教育的改革问题
(一九四四年四月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论普通教育中的学制与课程
(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七日《解放日报》社论)
祝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
(一九四四年七月四日《解放日报》社论)
边区政府准备热烈庆祝国庆节
(一九四四年十月四日《解放日报》新闻)
今天和辛亥
(一九四四年十月十日《解放日报》社论)
此次文教大会的意义何在?
……

第二辑
第三辑
第四辑
第五辑

胡乔木文集(1-3卷套装共3册)是2012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胡乔木。

得书感谢您对《胡乔木文集(1-3卷套装共3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优秀硕士论文集(第1卷) 电子书
本书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汇编,涵盖社会学、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三个专业。社会学专业硕士论文讨论的是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空间分化及女性对待同性恋态度的影响因素;社会保障专业硕士论文讨论的是生育政策调整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会化运营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研究的是流动儿童同伴关系、中年家庭妇女消极自我意识的叙事治疗等。
当代教育前沿问题研究文集 电子书
本书是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为研究生新生开设的“当代教育前沿问题研究”通开课程的讲座报告文集。
《白氏文集》日本传播史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系列之一。
田雪原文集(全5册)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田雪原个人作品文集,集中体现了作者近年对人口政策等问题的研究和反思。
朱湘全集·书信卷 电子书
本卷收录了朱湘写给霓君、曹葆华、戴望舒、徐霞村、柳无忌、赵景深、罗念生等人的书信,全面展示了朱湘与这些文化名家的交往和朱湘的生活、一些作品背后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感知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和社会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