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科学出版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为普通高等教育机械类国家特色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指导性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大纲编写而成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内容包括机械加工方法与加工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和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侧重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从易到难,以机械加工方法、加工机床和刀具结构为起点,以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为基本技能,最终归纳到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上。做到以工艺为基础,以加工质量为重点,围绕质量、生产率、经济性问题,注重体现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章节目录

目录

第1章 机械加工方法与加工机床 1

1.1 传统切削加工方法与切削机床 1

1.1.1 车削与车床 1

1.1.2 铣削与铣床 3

1.1.3 刨削与刨床 8

1.1.4 钻削与钻床 10

1.1.5 镗削与镗床 14

1.1.6 磨削与磨床 17

1.2 曲面加工方法与加工机床 22

1.2.1 齿面加工与加工机床 22

1.2.2 复杂曲面加工与加工中心 31

1.3 特种加工方法与加工机床 31

1.3.1 电火花加工 32

1.3.2 电解加工 34

1.3.3 激光加工 35

1.3.4 超声波加工 36

1.4 金属切削机床基础 38

1.4.1 概述 38

1.4.2 金属切削机床的主要部件 45

1.5 现代机床的发展 60

1.5.1 数控机床 60

1.5.2 加工中心 61

思考与练习 64

第2章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65

2.1 基本定义 65

2.1.1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65

2.1.2 刀具的几何参数 67

2.1.3 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 74

2.2 刀具种类 76

2.2.1 刀具分类 76

2.2.2 常用刀具简介 76

2.3 刀具材料 83

2.3.1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83

2.3.2 高速钢 84

2.3.3 硬质合金 87

2.3.4 陶瓷 91

2.3.5 金刚石 91

2.3.6 立方氮化硼 92

2.3.7 涂层刀具 92

2.3.8 刀具材料的发展 92

2.4 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 93

2.4.1 金属切削层的变形 94

2.4.2 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 98

2.4.3 积屑瘤现象 102

2.4.4 切屑变形的变化规律 104

2.4.5 切屑的类型及其控制 105

2.5 切削力 108

2.5.1 切削力的合成与分解 108

2.5.2 切削力的测量 109

2.5.3 切削力的经验公式与估算 110

2.5.4 切削力的影响因素 112

2.6 切削热与切削温度 120

2.6.1 切削热的产生和传出 120

2.6.2 切削温度的测量 121

2.6.3 切削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22

2.6.4 切削温度的分布及其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126

2.6.5 切削液 128

2.7 刀具磨损、破损与刀具耐用度 128

2.7.1 刀具磨损的形态 129

2.7.2 刀具磨损的原因 130

2.7.3 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 135

2.7.4 刀具耐用度的经验公式 136

2.7.5 合理刀具耐用度的选用原则 139

2.7.6 刀具的破损 141

2.8 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及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选择 141

2.8.1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141

2.8.2 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144

2.8.3 切削用量的选择 148

2.9 磨削 150

2.9.1 砂轮的特性与选择 150

2.9.2 磨削运动及磨削过程 152

2.9.3 磨削力 155

2.9.4 磨削温度 155

思考与练习 156

第3章 机械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制订 158

3.1 概述 158

3.1.1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58

3.1.2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158

3.1.3 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和作用 160

3.1.4 制订工艺规程的指导思想 161

3.1.5 生产类型对工艺过程的影响 161

3.1.6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及内容 163

3.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毛坯的选择 165

3.2.1 结构工艺性 165

3.2.2 毛坯的选择 167

3.2.3 毛坯的种类 167

3.3 基准及其选择 170

3.3.1 工件的装夹方法 170

3.3.2 基准及其分类 171

3.3.3 粗基准的选择 173

3.3.4 精基准的选择 176

3.4 加工工艺路线的拟订 183

3.4.1 加工方法的选择 183

3.4.2 工序顺序的安排 188

3.4.3 工序的分散与集中 190

3.5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公差的制订 191

3.5.1 加工余量的含义 191

3.5.2 加工余量的确定 192

3.5.3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194

3.6 尺寸链及其应用 194

3.6.1 尺寸链的定义及组成 194

3.6.2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195

3.6.3 工艺尺寸链的应用 197

3.7 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工艺措施 200

3.7.1 时间定额的组成 200

3.7.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 202

3.8 工艺过程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205

3.9 制订工艺规程的实例——床头箱体的加工 206

3.9.1 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分析 206

3.9.2 定位基准的选择 208

3.9.3 工艺路线的制订 209

3.9.4 孔系的加工 211

3.9.5 CA6140 床头箱体的加工 212

3.10 装配工艺及装配尺寸链 214

3.10.1 概述 214

3.10.2 装配精度 215

3.10.3 装配尺寸链的组成和查找方法 216

3.10.4 互换装配法 218

3.10.5 选择装配法 221

3.10.6 修配装配法 223

3.10.7 调节装配法 224

3.11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226

3.11.1 机器的组成和装配工艺系统图 226

3.11.2 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226

3.11.3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228

思考与练习 230

第4章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 233

4.1 机床夹具的概述 233

4.1.1 机床夹具的定义 233

4.1.2 工件的安装 233

4.1.3 夹具的组成 235

4.1.4 夹具的作用 236

4.1.5 夹具的分类 237

4.2 工件的定位 238

4.2.1 定位与基准 238

4.2.2 定位原理 238

4.2.3 定位的正常情况和非正常情况 241

4.3 典型的定位方式、定位元件及定位装置 244

4.3.1 定位元件的要求 244

4.3.2 常见的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244

4.4 定位误差 258

4.4.1 与夹具有关的误差 258

4.4.2 定位误差 259

4.5 工件的夹紧 263

4.5.1 夹紧机构的组成 263

4.5.2 夹紧机构的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 263

4.5.3 夹紧力的确定 265

4.6 夹紧机构 267

4.6.1 斜楔夹紧机构 267

4.6.2 螺旋夹紧机构 268

4.6.3 偏心夹紧机构 270

4.6.4 铰链夹紧机构 270

4.6.5 联动夹紧机构 271

4.7 夹具的动力装置 272

4.7.1 气动夹紧 272

4.7.2 液压夹紧 274

4.7.3 气-液联合夹紧 274

4.7.4 电磁夹紧 275

4.8 夹具的其他装置 275

4.8.1 孔加工刀具的导向装置 275

4.8.2 对刀装置 277

4.8.3 分度装置 278

4.8.4 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 279

4.9 夹具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280

4.9.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80

4.9.2 夹具总体方案的确定 281

4.9.3 夹具装配草图的绘制 282

4.9.4 夹具精度的验算 284

4.9.5 绘制夹具的装配图及零件图 286

思考与练习 286

第5章 机械加工精度 289

5.1 机械加工精度概述 289

5.1.1 精度的概念 289

5.1.2 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289

5.1.3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292

5.2 工艺系统的制造精度和磨损对工件精度的影响 293

5.2.1 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及其对工件精度的影响 293

5.2.2 移动部件的直线运动精度对工件精度的影响 301

5.2.3 机床的几何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03

5.2.4 机床的传动精度及其对工件精度的影响 304

5.2.5 机床的定位精度对工件精度的影响 305

5.2.6 刀、夹、量具的制造精度和磨损对工件精度的影响 308

5.3 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及其对工件精度的影响 310

5.3.1 基本概念 310

5.3.2 机床部件刚度特点及影响因素 311

5.3.3 工艺系统的刚度 315

5.3.4 工艺系统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15

5.3.5 机床刚度的测定 319

5.3.6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措施 321

5.4 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及其对工件精度的影响 322

5.4.1 工艺系统热源与热平衡 322

5.4.2 机床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24

5.4.3 工件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27

5.4.4 刀具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27

5.4.5 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办法 328

5.5 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328

5.5.1 直接消除或减小原始误差 328

5.5.2 补偿或抵消原始误差 328

5.5.3 变形转移或误差转移的方法 329

5.5.4 就地加工达到最终精度的方法 330

5.6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 330

5.6.1 概述 330

5.6.2 分布图分析法 330

5.6.3 分布图的作用和缺点 334

5.6.4 正态分布图的应用 334

5.7 点图分析法 335

5.8 质量管理图 337

思考与练习 338

第6章 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340

6.1 零件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340

6.2 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344

6.2.1 切削加工 344

6.2.2 磨削加工 347

6.3 工件表面层的加工硬化和金相组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51

6.3.1 表面层的加工硬化(强化) 351

6.3.2 淬火零件的磨削烧伤 352

6.4 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及强化工艺 356

6.4.1 工件表面层的残余应力 356

6.4.2 表面强化工艺 359

思考与练习 362

第7章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 364

7.1 机械加工中振动的基本概念 364

7.1.1 机械加工中振动的基本类型 364

7.1.2 工艺系统的动刚度和动柔度 365

7.2 切削过程中的颤振 365

7.2.1 再生颤振原理 366

7.2.2 振型耦合颤振原理 369

7.2.3 刀具的高频颤振 371

7.3 减小振动、提高稳定性的工艺途径 372

7.3.1 机械加工中的强迫振动及其减小途径 372

7.3.2

科学出版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201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贾振元。

得书感谢您对《科学出版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信息安全技术(HCIA-Security) 电子书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本科、高职高专等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 1.本书是华为公司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二批的产品之一,可做为HCNA认证的考试教材,也可作为信息安全技术教材使用; 2.本书内容丰富、写作详实,是一本非常适合用于教学的认证指导教材; 3.本书采取了企业与院校联合编写的模式,由华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院校老师对企业技术内容进行甄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贴近院校学习的规律。
人民邮电出版社财经基本技能 电子书
1.搭配微课视频,优化教学效果。 2.优化人民币币种,增加第5版2019人民币票种。 3.报税部分,使用增值税税率及财务报表。 4.优化习题配套。 财经基本技能是财务会计大类的专业基础课,本书能较好地符合教学标准,完美贴合课时安排。
淘宝网店深度SEO优化技术揭秘:网店流量高效转化 电子书
淘宝卖家对“淘宝SEO”的概念远不如对“淘宝流量”“转化率”这样的概念熟悉。通俗一点讲,淘宝SEO就是淘宝搜索引擎优化。伴随着电子商务浪潮的增大,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卖家在宝贝的搜索量上下工夫,有了搜索才会有宝贝的转化率。淘宝搜索流量,尤其是自然搜索流量是一块大蛋糕!但是淘宝的搜索规则几经变化,这让卖家们难以适应。本书从淘宝的各种搜索规则出发,教会卖家以不变应万变,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宝贝排名优
新一代信息技术导论(微课版) 电子书
(1)本书主要面向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多个行业中的应用,为后续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能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2)本书注重知识结构的基础性与完整性,确保技术内容的通用性、普适性与先进性,遵循教育规律,同时,精选行业真实案例,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创新思维,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要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电子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系列教材·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