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1843—2015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系统了解香港政制发展的首选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事香港工作二十余年,主要工作领域即为香港政制发展,参与过中英双方关于香港问题的有关谈判,对香港政制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深入了解,并能做出透彻的分析。作者在书中吧香港的政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843—1985年,是香港政制发展漫长的停滞期;1985—1997年,是匆忙的政改期;回归以后至今,是政制发展期。

作者利用包括中英之间政府文件、历史档案等资料,系统而清晰地介绍评介了香港政制发展的历程,重点在于1985年以后的中英关于香港政制问题的不同立场及其在中英谈判中的表现、香港回归后特首和立法局等选举过程中涉及的重大政制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王凤超,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学硕士学位。

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司长、司长、副主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一届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自识

引言 香港政制发展问题的由来

第一章 漫长的停滞期(1843—1985)

一、港督的产生

二、立法局的演变

三、英国否决了香港的政制改革

四、英国的决定:香港不进行政制改革

第二章 匆忙的政改期(1985—1997)

一、20世纪70年代香港外部环境的重要变化

二、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香港的战略部署

三、麦理浩的施政与英国对港战略的对接

四、麦理浩访京:投石问路

五、快速启动的代议制改革

六、中英磋商政制衔接的七份书面信息

七、英方改变对华对港政策

八、从春暖花开到雪压青松——中英关于1994/1995年选举安排的谈判

九、匆忙政制改革催生政党并形成政党政治

第三章 政制发展期(1997—2015)

一、第一任行政长官的产生

二、第二任行政长官的产生和补选新的行政长官

三、第三任行政长官的产生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政制发展做出“解释”和第一个决定

五、政制博弈的第一个回合

六、政制博弈的第二个回合

七、第四任行政长官的产生

八、政制博弈的第三个回合

九、特区立法机关的产生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是2019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王凤超。

得书感谢您对《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比较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1辑/总第14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聚焦于比较政治领域的研究。
比较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2辑/总第15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政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聚焦于比较政治领域的研究。
中东欧国家转型:外部约束与现代化 电子书
本书具体分析了中东欧国家转型的外部约束条件并进行评估。
通往城市之路:农民工住房与市民化 电子书
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农民工进城后未能实现社会身份和生活状态的“市民化升格”,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民工市民化遭遇了怎样的制度藩篱和经济屏障?在此约束下的中国农民工城市化过程呈现怎样独特的面貌?城市住房及其运作机制如何阻碍了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民工在城安居及市民化的路径为何?本书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解开了农民工市民化之殇的谜团,对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学术探索与思考
残障权利研究(第3卷/第1期/2016·夏季号) 电子书
本书以残障权利为主题,就残障人就业、残障人教育、心智障碍、残障与性别、残障与法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索。书中作者们深入“田野”,直面真实世界,综合运用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乃至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学科的话语和理论,以中国签署和批准的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圭臬,以“基于权利的发展”这个全新的残障理念与国际人权标准为指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学者在人权视角下开展残障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