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在界定信息化和工业化内涵外延的基础上阐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借鉴比较优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二元结构理论、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理论以及跨越式发展理论,作为“两化”融合的理论依据,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程进行详细的理论论证;诠释了信息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在信息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详细论证了信息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这些研究将极大丰富了发展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成果。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及其相关概念
第一节 信息化含义
第二节 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含义
第三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概念关系
第二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义
第二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
第三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次
第四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模式
第五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机制
第六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因素
第七节 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新发展
第三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实证研究
第一节 关于“两化”融合的实证认知
第二节 关于“两化”融合水平测度现状
第三节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相关指标
第四节 信息生产力研究现状
第五节 “两化”融合的实际调研
第六节 专利、软件业、R&D分析
第七节 信息化条件下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现状研究
第八节 企业“两化”融合现状研究
第九节 发达国家“两化”融合情况比较分析
第四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测度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两化”融合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现状及问题
第二节 “两化”融合进程测度指标体系的需求
第三节 “两化”融合进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第四节 “两化”融合进程测度指标体系的功能
第五节 “两化”融合进程测度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第六节 “两化”融合进程测度指标体系的实践基础
第七节 “两化”融合进程测度指标体系
第八节 “两化”融合水平的测度要素
第五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测度机制及其实现的技术路线
第一节 “两化”融合的切入层次
第二节 指标选取
第三节 “两化”融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模型构建
第四节 “两化”融合进程的实时测度机制系统构建
第五节 实时测度的技术路线
第六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第一节 基于菲德模型测度信息产业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基于C-D模型测度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基于AHP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第四节 指标体系法实证
第五节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测度信息产业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 中国“两化”融合水平实证评估
第一节 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
第二节 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第三节 计算得分及排序
第四节 评价结果
第五节 结论分析
第六节 运用因子分析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第八章 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思考
第一节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影响模型
第二节 完善“两化”融合发展环境
第三节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增强企业的融合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测度机制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郑建明。
得书感谢您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测度机制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