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研究报告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研究报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研究报告2019》评估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

内容简介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研究报告》每年出版一册,本书为2019年报告。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时期与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并列的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而城市在长江经济带占据着核心战略地位,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报告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增长极、可持续发展理论,由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职称四大领域16个指标构成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统计数据以及Stata、SPSS、ArcGIS软件和自然断裂点分析、可靠性检验等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编纂委员会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背景

一 城市协同发展是全球各大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二 城市协同发展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 城市协同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一 协同发展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二 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 计算过程与分析方法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结果

一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二 长江经济带专题领域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三 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空间关系分析

第四章 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强化统一组织领导,建立权威、高效的顶层协调机制

二 加快出台《长江保护法》,推进长江保护法制进程

三 建立长江生态保护基金,利用市场机制助推生态环境协同保护

四 发挥核心城市引领作用,依托城市群协同带动流域协同发展

五 建立基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耦合的流域现代化经济体系

六 强化协同发展的评估与监督,增强协同战略决策的科学性

附录1 莱茵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比较

一 空间结构:多中心vs单中心

二 经济发展:发展质量vs规模增长

三 交流服务:对外服务vs交通运输

四 生态治理:机构职责单一vs全流域协调

附录2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一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二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研究报告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曾刚。

得书感谢您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8)研究报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2017-2018 电子书
本书沿用上一年报告中省际绿色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以及62个三级指标构成,分别对2017和2018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及分析。
三峡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 电子书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三大国家战略之一,建设三峡城市群,实现长江中上游区域协调发展也势在必行。本书通过对三峡城市群的概念和范围、总体思路、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开发策略、协同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分析,科学地界定了三峡城市群的实际辐射范围,系统研究了三峡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与开发战略,明确了其在国家城市群增长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支撑作用,并为实现
2018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指数报告 电子书
本书由总论、城市经济基础与科技进步测算与分析、城市自然资产与环境压力测算与分析、城市资源与环境效率测算与分析、城市政策响应与社会福利测算与分析以及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和附录组成。各部分围绕城市绿色竞争力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对全国290个城市的绿色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分析和专题研究。
中国产业新城发展研究报告(2018~2019) 电子书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产业新城的实践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上做出了有益尝试,为中国高质量城镇化的实现开辟了一条切实有效的解决路径。本书通过系统翔实的资料搜集和严谨科学的指标设计,对产业新城模式进行案例梳理和规律总结,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产业新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遴选出优秀项目和企业,为未来产业新城开发树立标杆和方向,以期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实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