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这本书带你看清代儒学的发展与挣扎。

内容简介

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儒家学说发展到清代,已难以承受历史重负。清儒汉学与宋学的学术分派,不是学术繁荣的象征。各学派各是其是、各行其道,割裂了儒学原创期的辩证统一和思想活力。学派的分化和争论,不仅没有带来自由学风,推进学术创新,反而标榜门户,党同伐异,加剧了内耗和衰落。清中叶以后,各学派创新乏力,只是抱残守缺、笃守伦常名教。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激发,儒家文化自身不可能摆脱困境,走出低谷。

作者简介

作者张昭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现致力于20世纪思想文化史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序章 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以学派的裂变为线索

一 “各弘其道”与“定理学为一尊”

二 汉学之道与清学之道

三 途穷思变与今文经学之道

第一章 “先入之见”与“自以为是”——清前期来华传教士对程朱理学的诠释与传播

一 “先儒”、“后儒”之辨

二 “太极”、“理”与“天主”

三 来华传教士与程朱理学在欧洲的传播

第二章 西学东渐与理学名儒的回应——以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为考察中心

一 西教、西法一概排斥

二 排斥西教而节取西法

三 推崇西教

第三章 义理与考据之辩——晚清时期宗宋学者对汉学的批评与反思

一 驳斥清代汉学家的新义理学说

二 指摘汉学家的治学原则和方法

三 回应汉学家的经学辨伪

四 指责汉学无实无用

第四章 兼采与会通——晚清时期的汉学宋学调和论

一 宗宋学而不废汉学

二 主汉学而兼采宋学

三 会通汉学与宋学

第五章 义理、考据、词章与经济——曾国藩理学思想探析

一 绍述程、朱,以义理为本

二 “一宗宋儒,不废汉学”

三 “词章之学,亦所以发挥义理者也”

四 “义理与经济初无两术之可分”

五 义理、考据与经济,则一秉乎礼

第六章 从复“义理之常”到言“义理之变”——清代今文经学家与程朱理学关系辨析

一 兼尊程朱学说

二 有调和有批评

三 讥诋排斥

四 扬弃与新造

五 求道与叛道

第七章 抉破网罗与守卫天理——新思潮与程朱理学之冲突

一 程朱理学的礼教化

二 新思潮对程朱理学之冲击

三 宗理学者对新思潮之回应

第八章 政学交困——程朱理学在清代的衰落

一 敦守纲常与清代理学的教条化

二 汉学家以考据之功破宋学之理

三 反对王学与清代理学的空心化

第九章 离经叛道——科举制度改废与清末士人阶层的分流

一 士人从政

二 士人从商

三 士人从军

四 转向新学界

第十章 儒家文化在近代的失落与转生——以礼为例

一 天崩地解:礼秩的丧失

二 礼崩乐坏:礼教的衰败

三 道不在兹:礼义的败落

四 凤凰浴火:礼的转生

第十一章 20世纪上半期的清学史研究——兼及科学“范式”的局限性

一 启蒙主义者的研究

二 新人文主义者的研究

三 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

四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一 历史资料

二 研究著作

索引

后记

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昭军。

得书感谢您对《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国际孔孟学刊(第一辑) 电子书
《国际孔孟学刊》是关于海内外儒学研究及传播的国际性高端集刊,重点关注海内外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
国际孔孟学刊(第二辑) 电子书
《国际孔孟学刊》是关于海内外儒学研究及传播的国际性高端集刊,重点关注海内外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
儒学评论(第十二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编集刊,本册是第12辑。
学者的本分:传统士人、近代变革及学术制度 电子书
本文集以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与传统行政权力下的尊师重道为切入点,论及近代以来的时风、士风与学风,类比西方学术制度与自由思想之形塑。
王学研究(第八辑) 电子书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