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鲁迅挚友许寿裳撰写的鲁迅传记。

内容简介

许寿裳于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相识,并结为终身挚友。鲁迅去世后,他多次撰写回忆文章,内容翔实,感情深挚,文笔淳厚。许寿裳笔下的鲁迅,不是神,而是人,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另一方面,他和我们大多数人所习惯的人是不一样的,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特别所以稀少,因为稀少所以我们需要鲁迅。许寿裳是最能理解鲁迅的同时代人,鲁迅的伴侣许广平在给许寿裳的信中说:“回忆之文,非师莫属!”

作者简介

作者许寿裳(1883—1948),字季茀,号上遂,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传记作家。早年就读绍郡中西学堂和杭州求是书院。1902年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与鲁迅相识,成为终身挚友,1937年与周作人共同编撰《鲁迅年谱》。历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华西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1946年台湾行政长官陈仪邀请许寿裳主持台湾省编译馆,不久编译馆裁撤后并入教育厅管辖,转往台湾大学任教,常批评国民党派所主导的法西斯教育改革。1948年2月18 日,许寿裳在台大宿舍被暗杀身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上篇 亡友鲁迅印象记

小引

一 剪辫

二 屈原和鲁迅

三 杂谈名人

四 《浙江潮》撰文

五 仙台学医

六 办杂志、译小说

七 从章先生学

八 西片町住屋

九 归国在杭州教书

一〇 入京和北上

一一 提倡美术

一二 整理古籍和古碑

一三 看佛经

一四 笔名鲁迅

一五 杂谈著作

一六 杂谈翻译

一七 西三条胡同住屋

一八 女师大风潮

一九 三一八惨案

二〇 广州同住

二一 上海生活——前五年

二二 上海生活——后五年

二三 和我的交谊

二四 日常生活

二五 病死

读后记

下篇 我所认识的鲁迅

我所认识的鲁迅

怀亡友鲁迅

一 三十五年的回忆

二 致死之由

三 生平和著作

回忆鲁迅

怀旧

鲁迅的人格和思想

鲁迅的精神

鲁迅与民族性研究

鲁迅的避难生活

关于《弟兄》

鲁迅的游戏文章

《民元前的鲁迅先生》序

《鲁迅旧体诗集》序

《鲁迅旧体诗集》跋

附录一 鲁迅古诗文的一斑

附录二 鲁迅书信·致许寿裳

附录三 作为著述家的许寿裳

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是2017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作者许寿裳。

得书感谢您对《生存,并不是苟活:鲁迅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走近鲁迅:由崇拜到对话 电子书
本书呈现出作者从少年时代到年逾花甲对鲁迅的认识轨迹,亦折射出半个世纪中国的鲁迅认知脉络及其社会文化背景。鲁迅作品曾经给作者以温馨的安慰与莫大的启迪,作者至今仍能从中汲取精神与艺术的源泉。作者力避从概念出发的套路,在中国社会文化与外来影响交汇的背景下和鲁迅自身的脉络中对其作品进行细读,揭示其复杂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个性。
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 电子书
《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精选了作者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审视鲁迅的文章,将鲁迅置身于东西方文化撞击的漩涡中加以剖析,比较了鲁迅的中西文化观及其文化选择,以及在文化深层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承担,由此造就的新的文化传统。鲁迅一方面是撼动中国文化传统基石的批判者,另一方面又是这一传统真正的现代继承者,并对被挤到社会边缘的人有着深切的同情与关怀。《跨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由高旭东编著。
中国名家散文经典:鲁迅散文集 电子书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荒野过客:鲁迅精神世界探论 电子书
本书精选了孙玉石先生多年鲁迅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鲁迅译文全集》翻译状况与文本研究 电子书
本书系学界第一部对鲁迅300多万字文库全部译作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中外文化语境中考察鲁迅译作的选材特征、译介策略和翻译方法,揭示了鲁迅译作在现代翻译史上的重大价值,具有鲜明的学术创新性和理论意义。本书对鲁迅早期翻译的20多万字深奥难懂的文言译作的阐释尤可见出作者的功力,它对于广大青年学子阅读理解鲁迅译作中的宝贵遗产将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