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

上帝之城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上帝之城》不仅是圣奥古斯丁的杰作之一,而且同《忏悔录》一样,在世界所有文献中占有经典地位。

内容简介

要分析这部巨著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尽管全书有一种整体规划,但其风格的鲜明特点却是很多离题的发挥。写这篇序言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奥古斯丁的主题上,并且强调该主题的历史重要性。在奥古斯丁关于一个普世宗教社会的理念里,我们可以找到今天萦绕在许多人头脑中那个关于全球社会的理想的起源。奥古斯丁的确没有提出同我们完全一样的问题,因此我们不应该带着从中寻找有关答案的希望去读《上帝之城》。尽管如此,奥古斯丁所提出和所解决的问题却肯定是我们问题的起源,而且如果我们未能解决我们的问题,那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忘记了,在解决我们的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已经由奥古斯丁解决过的那个问题。

我们当代人渴望的是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一个世界。他们是相当正确的。他们致力于建立的普世社会,是以政治和世俗社会为目标的。在这一点上,他们也是正确的。也许他们最严重的错误是,他们想象,在缺少普世宗教社会的条件下,有可能建立一个普世的、纯粹自然的人类社会。这是因为,只有这种普世的宗教社会,才能够在接受同一个超自然的真理并且在热爱同一个超自然的善的过程中,把全人类团结在一起。

作者简介

作者奥古斯丁,亦作希坡的奥古斯丁,天主教译“圣思定”、“圣奥斯定”、“圣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序言

第一部 异教神祇与俗世的幸福

第一卷 罗马的陷落非基督教之过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至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至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至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至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至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二卷 异教神祇从未保护人的灵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至六章

第七章

第八至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至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卷 异教神祇不曾防范人世的苦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至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四卷 上帝之公正与罗马帝国的发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至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至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五卷 神道与罗马的强盛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至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至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至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至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至二十六章

第二部 异教神祇与来世的幸福

第六卷 永生与多神论之不足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至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七卷 异教自然神学的批判

前言

第一至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至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至三十五章

第八卷 经典哲学与雅致的异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至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至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九卷 异教神祇、魔鬼和基督教天使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至八章

第九章

第十至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十卷 基督教崇拜与柏拉图主义神学对照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至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至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至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部 两座城的起源

第十一卷 创世与两组天使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至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至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至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十二卷 被造的意志和善恶的区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至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至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十三卷 亚当之罪及其后果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至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至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至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十四卷 两种爱产生两座不同的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至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至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四部 两座城的发展

第十五卷 早期《圣经》历史中的两座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至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至二十七章

第十六卷 从大洪水到大卫王时期的上帝之城

第一章

第二至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至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至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十七卷 从先知时期到基督出世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至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至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十八卷 古代历史中的人之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至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至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至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至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至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部 两座城的终结

第十九卷 哲学和基督教关于人类终结的论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卷 最后审判日时两座城的分离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至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二十一卷 俗世之城的终结和惩罚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至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至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至二十七章

第二十二卷 上帝之城的永福

第一章

第二至四章

第五章

第六至七章

第八章

第八章,续上

第九章

第十至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至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索引

译后记

上帝之城是2011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古罗马] 奥古斯丁。

得书感谢您对《上帝之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电子书
思想隐士熊逸带你读中国思想史。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取径,研究有明一代最重要的学术运动——阳明学的兴衰。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学者的本分:传统士人、近代变革及学术制度 电子书
本文集以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与传统行政权力下的尊师重道为切入点,论及近代以来的时风、士风与学风,类比西方学术制度与自由思想之形塑。
妙因寺史话 电子书
这本书是弘扬传承本寺历史文化的形象载体,是妙因寺僧人、广大信众全面了解妙因寺历史文化的普及读本。